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重阳节前两周,我无意中在电脑里看到了一句温馨的话——带着爸妈去旅行,背景图是一对老人幸福的笑脸,这让我想起了三个有关带爸妈旅行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父母生了6个儿女,父母年轻时为了儿女殚精竭虑。儿女渐渐长大了,日子却都过得一般。那个在父母眼里最有出息的小儿子总是说,等我有钱了,等我这个生意忙完了,我就带你们去旅行,带你们去坐飞机、坐火车。父母听了这话,总是满含期  相似文献   

2.
铁成 《新天地》2017,(5):46-47
"每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是一种福气" 微信圈子有各种晒,有晒美景的,有晒美人的,而我晒得最多的,是我父母做的美食. 我父母是江苏徐州人,做得一手好面食.我们家因此三天两头有好吃的,一会儿是韭菜盒子、一会儿是葱油小饼,还有豆沙蒸包、枣馅儿饼、各式发糕.至于包个饺子、做几个烧卖,或者来几碗手擀面啥的,对我父母来说,那更是小菜一碟.记忆中,我打小就没瘦过,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富态",都是因父母的一双巧手而来.  相似文献   

3.
"親"的初文象亲临观看黥刑之形,由观看族人遭受黥刑而后特称父母;"戚"因忧悲的遭猎取者或被杀戮者都是异类或敌方,故用来称呼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族外人、异姓亲属等.我们的祖先很崇尚"异德舍姓,同德合义"的理念.在"异德合姓"过程中,儿女是父母血肉,故自然成了"親",因此,"親戚"就成了父母的合称.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3,(9)
"有房有钱自己过,儿女时常来看看。"这是欧洲人的养老观。欧洲人养老不靠儿女,因为在欧洲,人们把经济自主权看得很重,许多年轻人过了18岁后就不再与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难得开口跟父母要钱。而父母退休之后也不向子女索取赡养费,两代人保持着亲近但是不涉及金钱的关系。很多退休者即使自己有房产,也愿意住在养老院里。据法国就业  相似文献   

5.
人,都有一双眼睛,是给我们看的;也都有两个耳朵,是给我们听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岁,甚至100岁,我们究竟都听了一些什么声音呢?10岁的人生,要听父母的训诫。虽然很多儿女都嫌父母太唠叨了。一般小儿女并不喜欢听到唠叨的声音,其实父母的唠叨声里,蕴藏了多少的爱心与希望!20岁的人生,要听朋友的谈话。20岁的青年人,不喜欢听父母的话,开口闭口都说"我朋友说的""我朋友告诉我的"。这时候朋友非常重要,但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0岁的人生,要听情人的诉说。三十而立之年,父母的话不容易引起认同,朋友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儿女十六七岁时,常常跟父母争“人”的权利,让父母平等地把他当“人”看待。“人权”,实际上是独立权,特别是犯错权。反过来,父母跟儿女说,你们也要把我们当“人”看,儿女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会不解、会愕然、会完全不接受父母的请求,以为父母得了痴呆症。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背十首唐诗的"神童"长大了有作为的人。有人省吃俭用地买钢琴呀买绘笔呀,用金钱加拳头要培养个音乐家和画家,结果只能培养出一大批半通不通的"辅导"。父母生育儿女,生下来养活了,施之于正常的教育就完成了责任,而硬要是河不让流,盛方  相似文献   

8.
胡少春 《老友》2015,(2):15
母亲生前常说:"娘爷肚子里有崽女,崽女肚子里没爷娘。"意思是说,父母亲的心中总是装着儿女,总是对儿女牵肠挂肚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而儿女是不是那样心心念念地牵挂父母呢?怕是未必。确实如此。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为生计奔波了一辈子,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儿女本应感恩戴德,尽忠尽孝,拳拳服膺。可细细想来,父母亲在我的心目中究竟占有多少分量呢?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9.
翟南 《可乐》2011,(4):19-19
保险的意义,是今天做明天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才算是现代人。这段对于保险的精妙议论,是我在接受某保险公司入职培训时读到的。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听到老人这样说:"我就怕过年,孩子们都回来闹腾死。"其实,这话里的意思要分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老人确实怕家里人多,做饭收拾卫生,太累了;二是老人也在默默地盼着孩子们回来团聚,怕的潜台词就是盼,这种心理很矛盾,也很复杂。由于不和儿女们同住,而且儿女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左右,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孤单,打打太极  相似文献   

11.
"孝"伦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一直是维护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孝伦理基于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强调儿女应当"事亲"、"敬老"以回报父母,由这种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到蕴含其中的父母与儿女代际间的社会契约法律关系.而且,这一契约关系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强有力的保证.这一契约关系在古代传统社会里有其合理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仍有着符合时代需要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娱生活     
《老友》2002,(11)
比富有一位俄罗斯人,一位古巴人,一位美国商人和一位美国律师乘火车在欧洲旅行。俄罗斯人拿出一大瓶伏特加酒,给同伴们每人倒了一杯,然后把剩余的半瓶酒扔出了窗外。"你怎么这么干?"美国商人问。 "伏特加在我们国家多的是,"俄国人说,"其实,在我们那儿多得永远喝不完。"过了一会儿,古巴人拿出上好的雪茄烟分给每人一支。他自己那支只抽了两口就扔出了窗外。"我本以为古巴的经济是不景气的,"那个商人说,"可是你还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承诺是父母答应给儿女的精美的生日礼物,放飞了孩子的渴望;承诺是儿女允诺给父母的理想的学习成绩,支撑了父母的守望;承诺是公司老板保证给农民工相当的血汗钱……守住承诺,就像天空守住蔚蓝与明净;守住承诺,就像大地守住雄厚与辽阔;守住承诺,就像骏马守住剽悍与健壮。  相似文献   

14.
我渐渐地老了,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早先我管教孩子;如今变了,孩子们却"管"起我来了。动不动就向我"发号施令"、"宣布纪律",什么这个"应该"、"必须",那个"不准"、"不许"等等。几个儿女当中,数我小女儿最为  相似文献   

15.
王大庆 《老友》2010,(8):44-44
今年是父母结婚50周年,在外地工作的大姐、小妹早就打来电话,让我在老家最好的酒楼预订10桌酒席,大家商量着好好为父母庆贺一下。是啊,父母用50载相濡以沫的风雨历程,演绎了一段激荡心灵的恋曲;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老两口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现在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却满头白发,日渐衰老。如今父母携手走进了灿烂的金婚,我们做儿女的理应为父母好好庆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反映越南当今社会中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的俗语,审视越南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谨慎的客人     
正祖辈在隔代教育中要扮演多重角色。不少祖辈在儿女有了孩子以后,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带养孙辈的任务,成为不折不扣的带孩子的"老仆人"。他们带养时全心全意,就怕孙辈有点什么意外;同时还要为上班的子女操心,担当了"买汰烧"的任务。虽累,却任劳任怨。在隔代教育中,很多时候是祖辈到子女家去照顾孙辈,有时也得扮演客人的角色,客客气气地与下一代相处。祖辈毕竟不是住在自己的家里,特别是去和儿媳妇、女婿一  相似文献   

18.
正"提到永丰余,可能会有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五月花,大家应该都知晓吧?"实不相瞒,在那个走进永丰余纸业南京公司协理陈逸豪办公室的周末早上,我们同行的几个人起初都带着这样的疑问——"永丰余纸业具体是做什么的?"但进门后,正坐在茶台前忙着倒水泡茶的这位中年男子第一时间就用颇具台湾剧男主特质的贴心和儒雅,在开场白中既直接又委婉地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也自然开启了我们对他本人在南京"从0到1",一步步协助构建永丰余"纸品王国"的采访话匣……  相似文献   

19.
王馨娜 《社区》2010,(24):8-9
在有些时候,儿女虽未“远游”,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在不经意间就和原来在父母身边的生活拉开了距离,事实上“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对做儿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09,(1):88-88
每当老师发下《新少年》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老师让我们收起来,我也不愿意收,真想多看一会儿啊!下课了,我就把《新少年》拿到教室外面去看。每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就把《新少年》翻出来看一会儿,就不觉得累了。我从《新少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学到了写作文的方法。真的好高兴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