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审美直觉被认为是美学中最具特色的概念,美学家们期望运用它把审美和理论区别开来,以争取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然而,审美直觉也是最含混的概念。含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直觉并不是美学独有的概念,而是从哲学那里借来的。这样,美学家们在运用这个概念时,往往把它在哲学方式中的涵义和功能不加辨析地用于解释审美现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这个最具有美学意味的概念并没有确立美学的独立性,这种美学仍是理论的附庸。另一方面,概念要有意义,就必须有明确的对应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直觉相对于理性,无疑有着具体的涵义。而不同的人在运用审美直觉这个概念时,所表示的涵义显然是不同的。审美直觉对于美学家来说,是一种认识形式;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艺术创作的一种状态;对  相似文献   

2.
技术美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徐恒醇技术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学科。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研究重点在于,在多学科综合基础上将一般美学原理向具体领域的实用性转化。但是由于审美现象的特殊复杂性和美学学科理论的不成熟性,使得技术美学的研究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多...  相似文献   

3.
<正>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独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要研究美学,也必须首先确定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美学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关于它的研究对象,美学界还在争论不休,已形成有代表性的四派意见:第一派以洪毅然同志为代表,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的科学,研究什么是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第二派以马奇同志为代表,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就是艺术理论,它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规律、欣赏批评的原理、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三派意见是李  相似文献   

4.
“文学接受”一词是随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接受美学(Rezeption sasthetik)的兴起而广泛流传的。接受美学的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接受美学给传统的文艺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使文学研究的注意力从文本一极向读者一极转移与倾斜,文学接受活动变得与文学创造活动一样甚至还要重要。而要研究与正确地理解文学接受活动,就必然离不开对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因为文学接受活动的形成与终结,必然要通过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来实现。由此可见,对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5.
梁慧 《浙江社会科学》2002,2(2):163-168
审美中介原则是康德美学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 ,它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我们的思维视域 ,并由此构成贯穿现当代西方美学的隐性线索 ,但长期以来该理论原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关的研究也尚在起步阶段。本文由此详细考察了审美中介学说的创立与演变 ,并指出它与政治问题(实质是人的问题)的结合是它在后世产生的最为持久的效应 ,审美乌托邦即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产物。康德勾勒了审美乌托邦的思辨轮廓 (它的目的是导向自由的道德王国 ) ,而促使它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政治学说却是由席勒、马尔库塞等美学家相继完成的。虽然由于美自身的囿闭注定该理论的不可实现性和改造现实社会的软弱性 ,但审美乌托邦体现了一种终极状态的审美理想 ,即人类对幸福和完善社会的永久渴望。  相似文献   

6.
赵永平 《东岳论丛》2004,25(4):199-200
美学是研究美的一门学问 ,但从审美理论而言 ,丑可以并且应该成为美学中的一个范畴。《奥德赛》与《尤里西斯》在审美风格上有重大差别 ,一个表现生活的美 ,一个袒露生活的丑。《奥德赛》与《尤里西斯》美学上的巨大落差 ,浓缩了西方美学史上不断的美与丑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7.
论时尚文化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具有感性自由的丰富内涵,当代时尚文化不仅在现象学层面上直接显现为审美现象,而且还体现出包括准功利性和人本性在内的一些与传统艺术很为不同的审美特征,从而向美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启发性的崭新课题。所以,有必要建立一门专门研究时尚文化审美意蕴的时尚美学,以适应社会现实和美学研究两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苏荟敏 《兰州学刊》2007,(3):175-177
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提出本身就是当代语境中的一种跨文化现象.只有在跨文化的当代性视野之中,才能理清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路向与学术理想.全球化及其文化自觉构成了跨文化的当代语境,也构成了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美学对自身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自觉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互动认知是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在此路向中,美学的跨文化研究把探寻一种多元普遍的审美共识确立为自己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学研究大体上说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美学研究,包括美的哲学、美的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美学史等;二是应用美学研究,包括环境美学、技术美学、劳动美学、艺术门类美学等。我所要说的景观美学,兼顾理论和应用研究,伸延到环境美学与艺术门类美学之间,与技术美学也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立足点不仅仅在于史学理论,而是试图在史学与美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常人和历史学家之间达成一种共识。长期以来,史学理论探讨的如何研究历史和历史如何演进,把历史学专业束缚在历史学家这个象牙塔里,失去了广大的读者。从历史研究走向历史欣赏无疑是历史学的趋向之一。同时,美学也一直无视历史这幅宽宏博大的画卷,在探讨美的范畴时,对历史  相似文献   

11.
罗靖 《船山学刊》2004,(2):161-164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一切活动都具有审美性质,都是人在感性形式中对自己的本质进行的自我确认和自我肯定,因而或多或少都包含着审美因素,显示着某种程度的审美意义.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其本质特征就是审美,是一种使创作者和欣赏者心灵获得愉悦的情感活动.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现象能动的艺术反映,是作家按照艺术美的规律来构建的,是作家对社会生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认为,在美学研究中不存在哲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困惑,因为美学研究已放弃了对诸如"美是什么"的终极问题的追问,而转向研究更为具体实际的问题,如"艺术品是什么"的问题.的确,对艺术品的理性把握构成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对艺术品作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认识.本文将表达笔者对文学作品的美学思考及实现审美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12.
由美的本质问题向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问题的转向是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向的标志。在西方美学史上,这种转向在18世纪已经完成,而中国美学界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这种转向。所谓审美经验不是指一种特别的经验如愉快或想像经验,而是指任何经验都可以具有的一种特别的维度,即经验的呈现维度;所谓审美对象不是指一种特别的事物如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而是指任何事物都可以表现的一种特别的样态,即事物的本然样态。将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上,不仅能够很好地说明审美活动的本质,而且有助于增进审美活动,在完善作为理论学科的美学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作为实践学科的美学,促进中西美学展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旧实践美学"以笼统的"实践"作为审美历史发生的起点,"新实践美学"在实践与审美发生之间加入了具体环节,"后实践美学"把审美发生的起点转向了动物与人共有的"生命".以实践和生命为起点的审美历史发生理论存在着对人类史实认证不完整、缺乏理论根据、研究不够具体细致等弱点.认知美学认为,在审美历史发生问题上,生命是前提,实践是基础,而真正的起点是人的"审美智能".正是有生命的人在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觉模式,并能够区分事物实用属性与独立形式,进而引起非实用功利情感而具有完全抽象能力,即获得"审美智能",审美活动才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增强新闻的审美价值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美学,作为美学范畴的一大分支,给当代美学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当我们从美学层次来考察研究新闻的审美价值时,不难发现,新闻的美有其独特的内容,这就是它的真实性、文学性、幽默性以及形式上的创新性等等。因此,新闻美学应该成为新闻学和美学研究的对象,成为迎接新世纪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些论者对庄子美学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绝圣弃智,否定艺术,否定人为,万物齐一,物我齐一,美丑不分。这是《庄子》一书的难解性和持论者的片面性造成的。刘纲纪先生曾指出:“庄子的美学同儒家以及其他各家的美学相比,带有很大的独特性。不仅是具体的美学观点不同,他的美学理论结构和表达方式和其他各家也不一样。”(《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本文仅就庄子的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特征作些讨论。综览《庄子》全书,从庄子的情感态度看,他的审美客体可分为世俗的和道家的两大类。对世俗的审美客体,庄子是不感兴趣的,但也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研究是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直接引进下开始的 ,中国的美学研究呈多元化趋势 ,而审美的视觉对人的发展将成为本世纪一个重要议题 ,美学将作为人学而存在。因此 ,审美教育在本世纪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形态论关于“审美”的理解以浪漫主义美学为基础,注重审美的无功利性与自律性价值,但这种“非现实性”的美学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新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难以解决其理论基础的深层断裂问题。在当代文化现实与学术语境中,审美自律论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受到广泛质疑。各种肯定审美的现实性、强调“艺术与生活统一”的生活美学观逐渐确立起来。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实践美学,它关于审美现实性内涵的理解应当成为我们认识文学艺术审美性的前提,也应当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教育界的“美育热”正在萌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出现了好势头。目前,美育已经显示出,还正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无限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为什么美育研究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呢?笔者就教育美学的高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育审美化是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1930年蔡元培给《教育大辞书》写的美育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  相似文献   

20.
美育的含义和美育的任务 美育与美学不同。美学指的是研究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特别是研究这种审美关系的集中形式——艺术和文学的社会科学。美育指的则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一门审美教育科学。我国现代的美育,是党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