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沅  吕旸 《金陵瞭望》2006,(16):7-11
2005年南京软件收入166.1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今年1—6月份,全市软件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59.2%。在南京800家软件企业里,拥有像南瑞集团、南瑞继保、熊猫电子、东大金智、联创科技等超亿元优秀软件企业,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对南京软件产业拥有强大贡献份额的他们是南京软件企业中的“第一军团”。那些面厂量大生生不息的新生企业是“第三军团”。而那些已经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却又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的中小企业则属于“第二军团”,现在他们是南京软件企业的主体。可以说,南京软件业“第二军团”今天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未来南京软件业的发展后劲。聆听南京软件企业“第二军团”的声音,我们发现,南京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已在高歌,但需要为猛进筹备的必要条件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6):18-20
国内,北京、上海、大连、南京等7市论剑华山,激战正酣;国外,美国、欧洲、印度、日本等软件强国也各施所长,在软件产业暗斗高招。随着中国、印度等后起之秀的异军突起,国际软件业市场不再有独霸天下的绝顶高手。胜负尽在毫厘之间,软件业的竞争,从未有今天这般惨烈……  相似文献   

3.
张一新 《金陵瞭望》2011,(30):14-15
今年8月,南京市正式作出了建设“一谷两园”(南京软件谷和江苏软件园、南京软件园)的重大决定,紧接着.10月正式启动占地70平方公里的南京软件谷建设.矢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中国软件名城“核心区、标志区”。这种高目标定位、大手笔布局,业已在全国乃至全球软件产业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4.
《华人时刊》2008,(9):94-94,F000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08,(10):94-95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又称石头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令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南京赏石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考证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江苏赏石资源丰富,古代称之四大名石的太湖石、昆石等就产于江苏;闻名遐迩被称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皇后”的雨花石就产于南京。在南京观赏石文化史上,贾谊、王维、苏轼、孔尚任、曹寅等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收藏奇石的爱好,留下许多赏石佳篇。  相似文献   

6.
夏鸣 《金陵瞭望》2011,(24):36-36
从五年前.仅有“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一个国际合作举办的展览会.到五年后的今天拥有“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亚洲白行车展览会”、“中国南京国际金属加工制造展览会”、“中国南京船舶工业博览会”、“中国南京国际旅游度假展览会”、“中国国际租赁产业博览会”等11个常年举办的国际性展(博)会;从五年前.仅同德国菲德烈斯哈芬一家展览公司签订共同举办展览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7.
雨轩 《金陵瞭望》2011,(24):17-18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为主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聚焦软件产业发展.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明确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建设为核心.加速发展南京软件产业。2010年.南京软件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获国家工信部批准.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相似文献   

8.
微言博义     
《国际公关》2012,(5):96-96
公关人“恶习”:1、无论电话谁,第一句都是“您现在方便讲话吗”?2、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总想写方案;3、在意沟通对象的用词和态度;4、看电视剧、电影,一眼就看出广告植入并思考合作模式;5、看到WORD、PPT第一眼就看出字体、排版的不足之处。你占几条?  相似文献   

9.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4-34
日军对南京的武力侵占与疯狂屠杀;并没有能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害怕与屈服,没有让南京人民屈服。于是,日本当局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指挥南京伪“维新政府”与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努力在南京实施与贯彻日本对华的各项殖民政策,强化对南京人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的特征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付永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发展教...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电影市场中,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的贺岁档电影都令人期待。尤其是巨星云集的大片间的竞争,更是硝烟弥漫,异常激烈。那么,在2010年的贺岁档中,究竟是一部影片笑例群雄,还是数部影片各领风骚?现在,就让我们与您一同期待。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南京     
《金陵瞭望》2006,(18):6-6
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片断.时而静静流淌、时而波澜壮阔。短暂5年,又是关键的5年。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着“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安定”的奋斗目标.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深入实施“富民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五大中心”战略规划;努力创建“平安南京”、“和谐南京”、“绿色南京”,等等。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城市面貌的新变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成效、社会事业和富民优先的新进展.真实记录着南京5年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青奥     
王月 《金陵瞭望》2010,(10):74-74
是谁带来,南京申请青奥成功的消息? 是谁,在申请青奥的背后作出了贡献? 南京知道,是风儿带来了成功的喜悦, 南京知道,每个人都为城市作出了贡献。 申请青奥成功的背后,南京的一切都作出了贡献。 就连一株春天还末完全苏醒的嫩芽,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宗 《金陵瞭望》2011,(25):9-10
为迎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顺利召开、充分发挥广大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今年8月1日至10月中下旬。市委借助网终平台.开展“网络问计、问需、问政”活动。活动启动后,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京电视台、龙虎网、中国南京网以及网络问政平台等纷纷开设“寄语南京未来五年发展”、“寄语新一届南京市委”、“我有话对书记说”等专题专栏.征集网民的建议与意见.网民们热情参与.7000多条留言为南京未来五年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11):23-26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不如一寻常的地煞星,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  相似文献   

16.
吴韬 《金陵瞭望》2006,(19):8-10
2006年9月28日.在“欢乐中国行——魅力南京”大型综艺晚会欢快的气氛中.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落下了帷幕.本届名城会以市长人城仪式为开幕式掀起高潮.以《欢乐中国行·魅力南京》唱响闭幕式;以市长论坛纵论城市和谐发展突出主题、以首届文化产业交易会加大文化招商力度、以狂欢节尽现南京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7.
当年.几位著名相声演员带着“大山”说相声,有一句台词“贵庚啦?”意思“您多大岁数啦?”这就出了笑话。过去问人年龄,常用“贵庚几何?”“青春几何?”“贵庚”仅表示“您的年龄”不含“多大”“多少”之意,怎么能问“您的年龄啦?”过去对年长者可问“高寿啦?”已约定俗成,问“贵庚啦”则不妥。相声不断重演.对此误已多年骨鲠在喉。  相似文献   

18.
厉恩宝  邢小青 《金陵瞭望》2008,(21):100-101
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能创造出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面对创意产业在国内国外风起云涌般的发展,南京凸现出敏锐的意识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快速步入“创意时代”: 2005年,南京首次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造之都的基本对策;2006年,出台了《南京市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并制订、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2007年.成立了省内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2008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资助和奖励了21个单位共22个项目。  相似文献   

19.
陈雯洁 《金陵瞭望》2011,(25):33-34
关键词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南京在全省率先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先后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两化融合”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20.
李新雅  时殷弘 《国际论坛》2023,(2):123-136+159-160
自2013年中国正式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印度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研判,采取了三方面的海上战略调整以对冲中国在印度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首先,不断强化与美、日、澳三国的战略协作,积极响应“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构建与升级,希望借助域外力量牵制中国;其次,拓展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际航道和战略节点,企图减少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最后,提出替代性政治和经济援助方案,逼迫其邻国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抵消中国在其周边国家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印度在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的研判态度上较为谨慎;在构建联盟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军事整合程度显著低于同盟性质的联盟体系;在执行中倾向替代性而非进攻性海权拓展方案。这反映其对华战略实施具有明显的对冲而非对抗性特征。即便如此,印度的一系列操作已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环境更加复杂。美国对于拉拢印度构建“印太”区域互联互通显得更具信心,中国途经印度洋的军事及各类商业船只也面临被监控、拦截、封锁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