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分别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二是以世界的形成过程和构成作为科学技术分类的客观原则,在人从事的所有横向活动中,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三是全面科学技术纵向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之间形成反馈环节;四是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呈现为“动—静—动”的无限序列。领会并落实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矛盾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的哲学视角去理解世界,研究哲学,这是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将旧哲学的物质观和意识观的哲学视角与新哲学的科学实践观的哲学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视角转换的原因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的科学技术观的形成经历了初步认知到逐步发展并最终形成较为整体性的理论的过程。科玄论战促使瞿秋白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他也运用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对当时盛行的实验主义进行了抨击,最终形成了对科学技术观的较为整体性的认知。瞿秋白在科学认识上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宣传,对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早期的论著中,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科学技术的一些基本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观。鲁迅早期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观点,至今仍然可以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观是其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科技观的基础和核心,他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对科学技术的来源、本质和属性,对科学的研究对象,对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进步功能、国防功能和经济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他发展了物质无限可分原理,提出了"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科学预言.梳理毛泽东的科技哲学思想,对于研究毛泽东的科技观,进而深入剖析建国初期的科技政策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目前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学科定位、发展历程、学科板快、当前关注问题、未来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尽管各种美学、文艺学流派各自突出的因素不同、观点也有差异,但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即经济生产本原论.过去,人们对这个哲学基础是没有异议的,实际上,正是这个哲学基础的认定可以重新讨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全面考察人类社会生产构成时的有关论述,可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全面描述应该是物质、种群、权力、精神四种生产,而不是物质、精神两种生产.确认社会的生产是四种而不是两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人类审美和文学艺术的生产活动而言,承认种群生产及权力生产的重要影响,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种群生产远不仅仅包括两性间的欲望和爱慕等内容,一切与人的生命的孕育、诞生、培养、成长、衰老、死亡相关的现象、设施、体制和生活,一切产生于它们的源于血缘和泛血缘联系的社会关系,一切产生于这种关系的欲望和情感以及相关的伦理观念等,都属于种群生产或与之密切相关.种群生产不仅提供了原始艺术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基础,还直接提供了原始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主要内容.至于文明社会中的文学艺术,无论是其创作的内在个人驱动力、还是其主要内容的构成,都与种群生产密切相关.权力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课题有更广大开阔的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与政党、政权、领袖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切有人类关系的领域,就有权力关系的产生和存在.因此,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将权力生产作为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来对待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对文学生产与权力生产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回避的,这种回避尽管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其不利于全面揭示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则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观是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当代国内外学者对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逐渐走出传统科技哲学的视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对于科学技术的反思。未来的研究应更多的对科学技术观的整体演化趋势和现代进路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传统哲学观推崇“确定性哲学”,追求绝对性、普遍性、共同性,以“类哲学““科学之科学”自居是不恰当的。当代哲学观导向有限的、具体的、不确定的、个人化的“微哲学”。哲学教学观和教学理念应该变革,从以“教”为主转变到以“学”为主,给学生以选择权。只有以“学”为主,才能真正培养出独立的精神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勇于破除神化的、教条化的机械论哲学,哲学教学要允许争论,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品质;要改变和修改哲学教科书,改变对待经典文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和全球化下的科学技术及相关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科技创新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研究方法的创新,而哲学思维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普遍有效的方法,它在给人提供世界是什么样的同时也提出认识世界的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哲学的归纳与演绎、辩证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在科学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开始的,而后现代化是与工业现代化相区别或相对立而形成的发展态势.作为关注科技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科技哲学,不能漠视后现代化理论,必须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后现代化发展态势,深刻认知现代科技的关注焦点与理性反思,把握后现代化态势下科学技术显现的重要特征、运动轨迹、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科学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哲学基本规律和范畴的认识转换,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的创新。在科技成为人们追逐物质利益的有效手段之后,科技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价值信念体系,科技实践与伦理重建的互动成为当代哲学创新的重要方面,必须通过普遍性的伦理基础和伦理精神的拓新,为身处物欲横流时代的人们找寻到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科技哲学的发展将会出现科学化与人化两种不同的趋向;计算哲学将成为21世纪最具时代特色的科技哲学的典型代表,而认知转向则会成为科技哲学在21世纪最有影响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经济学、科学与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中 ,科学、经济学和技术随各自服务于贪欲和权利欲的直接程度而一个比一个更加骄傲和愚蠢。贪欲激励人类创造了高水平的物质文明 ,也正把人类引向战争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须来一次文化转型 ,须从“建立在贪欲基础上”的文化上升到“建立在智慧基础上”的文化。在智慧文化中 ,技术接受科学和哲学的指引 ,经济学与哲学伦理学重新结盟 ,科学自觉地与哲学对话 ,哲学善于体悟“不可言说的”存在。只有创造了这样的文化 ,人类才能安然生存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诸说并起、异论对峙的局面,使如何吸取它们的合理性成果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文章建议运用复杂性观点来考察各个学派的理论建树的关系,看到每一个学派的观点都具有与其语境相关的相对的真理性,但是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被对立学派的观点所矫正,形成“两端互补”。文章还考察了夏皮尔的科学哲学学说把握了科学体系中元理论层次与理论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自组织发展的形式的复杂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一是科学家们通过自然科学工作专业实践活动,探索、寻找并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科学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成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基础,这些国家以国家教育的方式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指导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界的影响相对有所削弱.深刻分析认识其中原因,有利于我们在21世纪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