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主义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被先后引入中日两国后 ,产生了不同的命运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日本形成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中国则没有 ;日本以自然主义取代写实主义 ,中国试图用自然主义补充写实主义 ;对自然主义人性观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虽都偏重于个人的题材 ,但侧重点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期,晚清政府已处于日没西山的时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崛起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决定了日本首先将魔爪伸向了朝鲜,从而使中朝宗藩关系受到挑战。此间中日两国对朝鲜的政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与碰撞。没落的清王朝尽管几经挣扎,但也无力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最终还是败给了处于殖民侵略扩张行列中的新兴力量日本。  相似文献   

3.
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中日两国英语教育政策方面的现实情况,认为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既存在着共同点,也在不同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中国英语教育急需的是宏观政策方面的规划和指导,而日本则需要的是针对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对比发现,两国在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新修订的高中数学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12年4月1日开始逐年实施新课程。我国现行的高中数学课程与日本新的高中数学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有很多相同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精选课程内容;增加"研究性学习"内容;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化对其质量管理的影响表现在危机意识、团队及学习等方面,美国文化与其质量管理的关系表现在注重逻辑思维、崇尚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借鉴日美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我国企业在质量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与挑战,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在2000年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步入老龄化进程中。通过对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一样,具有相同的老龄化原因、快速的老龄化发展、沉重的养老负担。日本在过去40年中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对我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技术创新,它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生产过程的创新和组织管理过程的创新。技术创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日两国的技术发展史就是技术创新史,两国技术创新深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技术创新属于自主独创型,日本属于引进型技术创新;近代中日两国的技术创新都属于引进型技术创新;战后中日两国的技术创新在自主独创和引进模仿中经历了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2 0 0 0年中日两国田径运动员的比较分析 ,男子方面 ,中国整体水平、世界排名均落后于日本 ,特别是径赛类项目 ,而田赛类中国队占上风 ;女子方面 ,中国则全面超过日本 ,投掷类项目更加明显 ,但日本的超长距离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历史影响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战争不仅确立了亚洲的冷战格局,而且对亚洲的两个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中国和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是1.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的开始;2.中美两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长达20年的敌对状态,使中国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有利机会;3.中国被联合国长期拒之门外,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与遏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对日本的影响是1.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完成了与美国等国家的片面媾和;2.为再军备奠定了基础;3.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日本是朝鲜战争的两个受益者之,在战争中觅得了发展机会。机遇是弱国维护国家利益、改善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3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鬼”进行了对比。首先,从现代的“鬼”的概念上进行了对比;其次,明确了中日 两国鬼的产生及各个时代鬼的形象及举动;最后,通过对中日两国各50人作调查问卷,发现现代中日两国人对于 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基本上都怕鬼,而一部分日本人却喜欢鬼。通过以上3方面对比发现,日本的鬼确 实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是中国的鬼文化,而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及中国的道教。而现代一部分日本人之 所以喜欢鬼,大概是因为在现代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中,鬼都起到赐福于人,监督督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日本教材偏重于古代史,而中国教材偏重于近现代史.此外,日本教材偏重于对文化史的论述,而且文化的内涵较为宽泛,而中国教材对文化的叙述,份量较轻,内涵较窄.导致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经济、文化、科学、体育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基础。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迹,特别是在体育方面日本受欧美的影响较大,因此以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了解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找出适应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还可以间接地了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1日本学校体育具…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战后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国际政治的变幻、学者和社会大众立场身份的限制以及有关南京大屠杀核心史料的缺失等因素扩大了中日之间历史认识的分歧。因此,突破政治制约,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日本海权意识不断膨胀,成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思想根源。甲午战争同时成为建构近代日本国民国家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形成了面对中国颇具优越意识的蔑视型的甲午史观。甲午战争从思想观念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国人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革。甲午战争及其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干扰和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甚至对当代的中日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中日在对外关系方面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史学界对这项政策具有的封闭性研究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它所蕴涵的另一项特性--开放性。中国"闭关"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中外贸易,尤其是中日民间贸易屡禁不止,两国贸易往来事实上成为"公开的秘密"。日本"锁国"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德川幕府主动开放长崎一港,与外界进行交流。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中日文化交流的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使此期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公共安全保障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实施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更需要依靠有效公共安全科技的正确应用.从国际视野审视发达国家重视科技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将有助于中国公共安全科技保障平台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在反对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深入考察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历程,可以发现它具有鲜明的特征,亦能从中获得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时至近代,中日两国终于打开了国门,西方的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奇事物连同它的载体——语言随即蜂拥而至,对中日两国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在今天看来无疑对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曾经一度给中日两国语言造成了极度的混乱,给中日两国的文人学者带来了无可言状的困扰。因此,西方语言对中日两国语言所产生的影响积极与否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9.
从对“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异入手分析日德两种不同战争史观是一种有效途径。基督教神学的“原罪”和“救赎”意识同德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结合起来,把“罪感意识”作为道德评判的基准,依靠它来发展人的良心,正是在这种文化心理影响下,德国才能对侵略战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式的反思。在日本,伦理道德体系是建立在对天皇的“忠诚”基础之上的,国家神道、武士道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有力思想武器,对天皇制国家的“忠诚”是道德和行为的最高准则,成为日本屡屡为侵略战争进行自辩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日本的科举评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最初,日本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大加赞美,希望借其树立起日本近代的官僚制度;继而通过实地考察认识到它的落后性而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最后则是将它还原为中国的本质性的存在,针对中国文明本身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与批评.在近代日本科举评价的转变过程中,东西文明二元论框架下的西方话语霸权以及日本谋求自身文化建构的主体意识,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当前,我们应当站在全球化历史学的、多元主义文明观的视角,给科举制度以合理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