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目前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中美关系的特性决定这个战略机遇期只能是一段时间,而不是长期的,更不可能是永久的。着眼于战略机遇期后的中美关系发展和中国外部环境营造,中国必须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民主政治建设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战略机遇期”。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很显然,这是通过对“全…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国内一些势力不断借口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大作文章,造谣称中国在过去20年内曾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先进军事技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破坏了中美两国首脑互访所创造的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势头。本文拟就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进行一历史的回顾,探讨一下8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转让的目的、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国内目前这种鼓噪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不良影响。一.美国对华技术转让是中美关系发展良好的体现和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进行技术禁运是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3.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已经走过了从“倒退”到“稳定”,再从“稳定“到“倒退”的循坏。这就是所谓的“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也好不到哪里去”主流说法的来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每次“倒退”都是美国方面采取新的进攻性政策动议或政策的结果。“稳定”并不是说两国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而只是把冲突暂时压制或者往后拖。中国应当怎么办?等待主义不是上策。冷战结束已十多年,现在也应当是严肃反思中美关系、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角色的时候了。中国要进行战略调整,就不能象从前那样光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作被动…  相似文献   

4.
<正>李侃如,英文名Kenneth Lieberthal,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2013年9月底,南方周末"美国总统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电视项目组在华盛顿拜会了李侃如先生,应我们的要求,他聊起他眼中的中美关系、中美领导人。美国对中国的观点不全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维稳”力量,它不仅关系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也直接影响亚洲地区的稳定.但随着中美关系快速进入深度调整期,两国之间的潜在矛盾也渐次浮出水面,主要表现为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在上升.为确保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跳出两国关系40年来形成的“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钟摆式逻辑,中国需要突破对美外交的思维定式,而美国则需要让渡一定的空间,认可和接纳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35年前,理查德&#183;尼克松成功完成了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实现了中美关系和世界战略格局的根本性转变。随后。华盛顿借中国之力遏制苏联,施压越南,缓解美国在东亚实行地区性控制的压力,最终摆脱了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困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张林宏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冷战时期曾经建立起实质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冷战结束和“六四”事件已将中美同盟关系及其基础裹人了历史的风尘。目前,冷战结束已有数年,世界即将敲响21世纪的钟声,但中美之间在建立何...  相似文献   

8.
姜弘 《领导文萃》2014,(3):22-26
李侃如,英文名KennethLieberthal.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2013年9月底,南方周末“美国总统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电视项目组在华盛顿拜会了李侃如先生,应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打破美国总统上任第二年就访问中国的惯例,完成了其充实且意义重大的中国之行。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并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而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贾敏 《领导文萃》2008,(18):45-47
4月初,2008北京奥运火炬开始全球传递的时候,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华盛顿召集了一场名为“中国的新一代领导群体:政治与政策前瞻”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齐文照 《经营管理者》2009,(17):158-15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备受各国关注。当前金融危机对美国造成严重冲击,在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当代中美关系的分析,结合当今的金融危机的现实影响,阐述中美关系中发生的变化并就其变化进行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历来视中美关系为最重要的外交之一,但美国政府囿于冷战思维从1949年对新中国就采取了敌视政策,中美关系围绕台湾问题反复较量与斗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和两国关系在中国政府的提议下,从1955年8月这近二十年的时见内,中美先后举行了300多次大使级会谈,但一直没有实现实质性发展.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与调整,中国也需要缓和中美关系,以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先后签署看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但中美关系的完全正常化还有待于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美台三边关系[1]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台湾问题的前景和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美关系居主导地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后,台湾政治的发展正在对中美台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外,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呈现出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一方面政治关系动荡不定,甚至停滞倒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关系又日益密切。在后冷战时代,影响中美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正>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波折迭起,危机连连,一直未能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1995年5月22日,克林顿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这一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错误决定,又一次将中美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自1989年以来,美国以中国"侵犯人权","违反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等为由,对中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制裁。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给对华最惠国待遇附加条件、非法搜查"银河号"货轮、美众议院通过反对中国申办奥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8,(8):10-10
中美关系正在变暖。北京邀请华盛顿讨论中国人权状况,赖斯赴华访问。但中美关系以前的历史让专家们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接近,因为两国在未来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奢望。近半年来,中美关系一直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思想库于恩光在美国,“思想库”数以千计,遍布全国。华盛顿的美国企业研究所和布鲁金斯学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者被誉为共和党的“天国”,后者人们叫它民主党的“营地”。两个机构都位于华盛顿市中心,企业研究所高白宫北门只隔四条街,再往北数三条街便是布...  相似文献   

17.
正学人研究中美关系,多从国际形势、大国关系、力量对比以及地缘政治、经贸往来、意识形态等具体的显性的层面进行分析,较少从文化和文化价值观角度探讨中美关系。文化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历史和传统沉淀中形成的,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设置、政府组阁形式的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就中国和美国各自的政策及相互间的外交措施而言,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决策者的思路和底线。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美国大选引发了国人的关注,人们关注美国总统选举是因为他们关心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利益和对世界的看法。如果历史是一个好老师的话,那么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候选人在竞选中的言论固然可以寻找到他未来外交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但要由此窥斑见豹,推导出美国未来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的整个路线图,则会事倍功半或者徒劳无功。因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定的方针和路线可能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9.
1972年2月21日,是中美关系200年历史上最不平凡的日子,理查德&#183;尼克松,作为第一位踏上中国本土的美国总统,开始了他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美国认为中美失去联合抗苏的战略定位,因而寻求对华新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美台关系,打“台湾牌”,以台制华。台湾问题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从冷战时期被搁置在“后炉灶”走到前台,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独”随之抬头并不断膨胀,成为中美关系中的“制造麻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