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矛盾论》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结合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和根本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经典。《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不仅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哲学逻辑,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书和提高自身辩证思维能力、掌握看家本领的必修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学习、运用和发展《矛盾论》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矛盾论》发表70周年。《矛盾论》是唯物地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这篇著作是毛泽东为了从方法论上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教条主义而写的。它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对矛盾规律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和概括,提出了许多新的原理原则,并且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说明了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论》、《矛盾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的宇宙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放射着《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哲学光辉。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的十三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名著,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度创作,并进一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条件、基本内涵、结构要素、建构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方法论问题作了集中阐释。全景式考察延安时期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引领、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段若非同志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段文”),对哲学界一向认为的列宁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段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详细考察了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着重研究并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在辩证法核心问题上没有什么发展,如认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贡献,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混乱”思想,因而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段若非同志在《哲学研究》1980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段文”),对哲学界一向认为的列宁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段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详细考察了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着重研究并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在辩证法核心问题上没有什么发展,如认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贡献,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它在辩证法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这是哲学界正在讨论的重要问题。要想弄清这两个问题,很有必要认真读一读列宁的不朽遗著《哲学笔记》。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了重要发展,这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但是《矛盾论》的字里行间却时时闪现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层层投影.这说明《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贡献,与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发挥有着某种关系,这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择其要者作以概述.首先,关于“内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客观事物本身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恩格斯没有说明,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但说得比较抽象、简略.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究竟育几条规律?这个原来有争议的问题,前不久又在哲学论坛上重新提到人们面前来。有的同志认为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见1979年4月19日《光明日报》)有些同志认为“有三个”,“不可以对立统一规律来代替其他规律。”(见1979年5月3日《光明日报》)还有的同志说“从唯物辩证法的本性来看,把它的规律限定为一个或三个都是不对的。”“既然客观事物的普遍的本质的关系有许许多多,那么辩证法的规律也应当许许多多。”(见1979年6月28日《光明日报》)姚伯茂同志在同年6月  相似文献   

10.
《矛盾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著作,但经常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者们诬陷。面对诬陷,学者们对其进行了积极反驳和论证,但都没有注重挖掘文本。为了彻底反驳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对《矛盾论》的诬陷,以矛盾特殊性表现论述为例,把《矛盾论》与《社会学大纲》、苏联教科书进行了详实的文本对比,发现《矛盾论》与《社会学大纲》和苏联教科书在文本上根本不同,《矛盾论》中的思想远远高于《社会学大纲》和苏联教科书;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的哲学批注到《矛盾论》对矛盾特殊性的成熟表达,可以证实《矛盾论》是毛泽东长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的伟大成果;从《矛盾论》文本对中国教条主义的批判和中国革命出路的分析,可以看出《矛盾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和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根本不是《社会学大纲》或苏联教科书中可以抄袭或照搬的。  相似文献   

11.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同志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专门研究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见《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1978年第12期《哲学研究》)的确,《矛盾论》中在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毛泽东《矛盾论》中关于普遍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在矛盾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以及“特色理论”的哲学基础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和思维成果的集大成,它必然有自己的思想来源。已成定论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概括地说,它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实际上,真实的历史过程和内容,要远比这样的定论包含的东西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当然,吸取的过程也艰难得多。《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著作。正  相似文献   

14.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的《实践论》、《矛盾论》版本同西洛可夫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直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两论”同西洛可夫《教程》的主要论点一致,而且“两论”是把西洛可夫《教程》的简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师。在《矛盾论》中,他综合了前人和同时代人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说明和发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论》是人类辩证法史上一颗闪射着异彩的明珠。本文试图说明《矛盾论》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本主义解读《矛盾论》的成果主要体现为列斐伏尔的存在主义和莱文的新黑格尔主义两大范式。经由更全面、更深入的批判性审视,对于拓展和深化《矛盾论》研究大有裨益。重视对《矛盾论》生成过程的文献学研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度耕犁文本、深化对毛泽东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问题的研究是拓展《矛盾论》研究的基本启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关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一大误解:《老子》讲转化不讲条件。这影响了《老子》的重大哲学贡献。《老子》中已包含了“事物的转化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又是绝对的”这个哲学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白无误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经过长期的的理论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其互相联结之后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结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学说的深化,是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名著《矛盾论》中提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断。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深入地领会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正确评价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