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1998年4月29日至30日在京召开了“第二次中日青年论坛:21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文化创造共同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日3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年轻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概要综述如下。一、中日增进相互信赖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从香港回归看亚洲形势和中日关系的发展肖向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意味着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正好今年又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大家又在纷纷研讨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如何发展。联系香港回归,观察一下亚洲现在的动态和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舍妤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于1997年10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合作”国际会议。马洪、王洛林、宫崎勇、下河边淳等中日两国著名学者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及...  相似文献   

4.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听得见21世纪走近的脚步声。“面向21世纪,我们应当如何对日本研究作出反思和规划?”“我们应当把什么样的日本研究带入21世纪?”为了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中华日本学会于1998年7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了“日本研...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日关系的思考——从日本人的文化心理说起刘德有今年是中日关系正常化25周年。3年后的21世纪,正在加快步伐向人们走来。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中日两国人民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说我们究意要把怎样的中日关系带进21世纪?笔者认为,我们...  相似文献   

6.
8月20日至23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师大及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等12个单发起,由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和大连民院承办的“近百年中日关系与21世纪之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民族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118人,提交论文86篇。这些论文取材广泛,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探讨了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中外学者还就21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一、中日外交关系  …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刘江永100年前,中日两国曾经历了一场甲午战争,其后日本又于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等亚洲邻国进行了殖民扩张。20世纪的百年史已昭示:中日两国能否保持友好,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运,而且关系到中日两大民族亿万人民的...  相似文献   

8.
记“2005年亚洲论坛”东京研讨会(1994)黄育馥1994年4月21日,由中、日、韩三国学者参加,由日本电通总研和韩国Hal。bek研究财团共同主办的“2005年亚洲论坛”东京研讨会在东京经团连会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根据已经进行的日韩青年意识调查的...  相似文献   

9.
白如纯 《日本学刊》2004,(2):155-159
20 0 3年 12月 2 0— 2 1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主办 ,日本筇川基金会协办的“第五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 2 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构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和平宾馆隆重举行。虽然临近冬至的北京已是寒气袭人 ,但北京和平宾馆一楼会议厅里 ,中日两国年轻学者的发言和讨论却认真而热烈 ,天气与人气形成鲜明对照 ,反映出年轻学者对 2 1世纪中日关系如何发展的浓厚兴趣、责任感以及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坚实功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副所长孙新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秘书长曹全新以及日本…  相似文献   

10.
2000年4月28—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日中技术留学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四次中日青年论坛”,在北京和平宾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转型中的中国与日本——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2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50余名学者出席大会,国内外新闻单位及有关出版社也派员列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中日两国年轻学者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日两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历程。在迎来21世纪的今天,整个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和日本的国情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刊》2023,(2):F0002-F0002
为促进中国的日本研究可持续发展、培养青年研究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杂志社自2018年开始举办“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加强学术切磋、开拓研究视野。2023年将举办第六届“日本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坛采用征稿制,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要求1.本次征文的主题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50周年”,也期待研究日本各领域重大现实问题、中日关系热点和战后历史的学者积极投稿。非学术论文不在征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今昔 《日本学刊》2002,(4):151-15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日中技术留学交流协会 (会长根本安雄 )共同主办的“第六次中日青年论坛 :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的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4月 2 9— 3 0日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约 3 0家研究机构及主要大学的近 5 0名学者和来自日本1 0多家研究机构及主要大学的 1 5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日青年论坛于 1 997年首次在北京举行 ,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今年迎来了第六次论坛。每次论坛均由来自中日双方研究机构及主要大学的数十名中青年学者参加 ,每次确定一个专题 ,迄今为止已就“面向 2 1世纪…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亚洲经济人恳话会共同主办的“第一次中日政经论坛”于1998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日两国政、经、学界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围绕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途径进行了热烈讨论,特别是就以下几个问题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是说,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21世纪高校的办学宗旨即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心理素质是基础。本文就21世纪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以如下探析。一国家教委于1995年12月21日颁布的《…  相似文献   

15.
由日本本田财团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后援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13~15日在北京举行。日本本田财团理事长川岛广守、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理事长藤井宏昭等出...  相似文献   

16.
“亚太新格局中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1997年8月27日至28日在京召开了“亚太新格局中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和日本各地的约8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两国学者从政治、...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日经济发展与课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刊通讯员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和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经济学界的交流与相互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经济学部于1997年10月6~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1世纪中日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海洋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海洋领域既有矛盾分歧,也有合作空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已经明确提出要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构建建设性的、稳定的中日海洋关系无疑是题中之义。2023年4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研究论坛”,邀请中日专家围绕“中日海洋关系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一主题,从历史發展、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前景等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找共识、形成合力,为两国关系的稳定發展提供具有启發性的思路与方案。本刊精选部分發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1 1月 1 2 -1 4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主办、中华日本学会与日本筇川和平基金会协办的“第一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在北京顺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青年论坛以“面向 2 1世纪的日本政治外交发展趋势”为主题 ,来自中日两国的 1 0所大学和 1 1个研究机构的 30余名学者出席了大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机构、中外新闻单位以及日本驻华使馆研究部等部门也派出观察员列席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 33篇 ,其中既有学术精品 ,也不乏创新之作。与会学者别就世纪之交日本的政治、安全、外交及中日…  相似文献   

20.
中日关系与山东改革开放——中日学术讨论会综述林泓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1997年8月3日至5日,由山东省日本学会举办的“中日关系与山东改革开放”学术讨论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日本学会会长苗枫林,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