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水浒戏”与《水浒传》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水浒戏”的长期盛演不衰密切相关。早在长篇小说《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戏”已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内容后来被小说所采用。《水浒传》成书并陆续刊行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水浒戏”更为繁荣;反过来,“水浒戏”的演出又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中有三则与《水浒传》相关的资料,都透露出《水浒传》在明代中后期的传播与接受信息。这无论是对于《水浒传》传播与接受史的研究,还是对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值得《水浒传》与古代小说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明代为岳飞故事作品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本文以三部长篇小说为中心,考辨明代岳飞故事小说的演变轨迹。于华玉《岳武穆尽忠报国传》、托名邹元标的《岳武穆精忠传》皆据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改编而成。《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产生间接受到《精忠录》的影响。而《精忠录》最早成书于"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年间汤阴岳庙成立之时。诸本间流变关系大体可描述为:景泰本《精忠录》—弘治本《精忠录》—正德本《精忠录》~嘉靖本熊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于氏《岳武穆尽忠报国传》、托名邹氏《岳武穆精忠传》。从中可见,明代政治时局变化以及官方褒扬对于岳飞故事作品的产生和繁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5.
对《金瓶梅》故事进行编年考察 ,是《金瓶梅》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编制的几种编年专稿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疏误。严格按照《金瓶梅》故事发展的自然流程和相关的时间线索予以重新厘定 ,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浒传》内涵的几个问题●苗正民许小平丁可一、从《水浒传》研究概况所想到的在我国古典名著中,《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人们对它的评论是最为复杂了。人们已经公认,《水浒传》是集“水浒故事”而成的,“水浒故事”是由说书人创作并不断加工润色过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8.
陈洪绶《水浒叶子》当属《水浒传》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图像的典范,但小说与图像之间并非简单的“再现”关系。孙二娘在《水浒叶子》中首先出场,《水浒传》小说正文将其塑造成美丽的“鬼母”,插增诗词却把她描述为不堪入目的“夜叉精”。对于小说正文及其插增诗词对人物反差巨大的造型描述,陈洪绶的图绘并没有单纯摹仿文学语象,而是撷取孙二娘缝制用于盛放度牒的锦袋这一细节,并沿用了自己在观音题材人物像方面的惯习。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浒叶子》的独立叙事仅仅是相对而言,因为在没有榜题提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图像无法唤醒读者关于《水浒传》的叙事记忆,这种叙事逃逸最终导致《水浒叶子》“仅仅成了故事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清初小说中的僧人色情故事,以改编晚明淫僧故事为重要编创方法,反映了清初文人划分身份界限的欲望。清初拟话本小说《五色石》卷三《朱履佛》的大部分情节都改编自晚明僧人色情故事。即使系据清初大臣赵廷臣断案传闻敷衍而成的皮匠故事情节,也与晚明淫僧故事《耳谈·徽富人某》十分相似。《朱履佛》对前代故事的改编明确以建构文人身份为目的,不仅增加了僧人迫害文人的情节,以僧人恶行衬托文人在道德上的优越,并通过叠加三则文人惩处奸僧的情节,确认了文人在与僧人关系中的优势地位。《朱履佛》的改编策略,既回应了《五色石》区分文人与僧人身份的立场,也是文人在危机中寻求自我证明的特定手段。  相似文献   

10.
"替天行道"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所奉行的宗旨,这一宗旨的内涵不仅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具有独特的时代性,而且在小说中也发生着由"侠义"向"忠义"的变化。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这一变化体现了"天道"与"天命"观念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 ,一些专业的辞书、论著 ,一致认定公案小说是在宋人的勾栏瓦舍中“说”出来的。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小说走完了产生、发展、衰微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文体概念 ,公案小说是在大量的作品产生之后 ,经宋人的“说话”而定名的  相似文献   

12.
朱凤英 《阴山学刊》2003,16(6):28-32
The essay will analyze the symbols created by Steinbeck and disclose the meaning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ymbols John Steinbeck resorted to in some of his short stories. Thes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ymbols may reveal to readers an utterly different system of values. The author will explore those stories that are relevant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will highlight,emphasize and interpret different symbols presented in his stories too.And the author will give a possible way of tackling of Steinbeck short stories.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侧重于黎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活故事、幻想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内容及其特色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透过生活氤氲的精致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蕾  张学昕 《北方论丛》2001,(1):114-118
多年来,苏童始终追求学想象的奇特、风格的优美、故事的魅力,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形态;其近期的短篇小说又表现出对小说体结构、语言、叙述更进一步的精心和讲究,无论小说的故事层面,还是人物、语境,都更加精致。  相似文献   

15.
三国故事的漫长传播史,经各类传播方式长期参与,由历代文人撰述与丰富的民间记忆共同构成。三国故事传播史多元并存的独特结构,是孕育培养《三国演义》的文化沃土。然此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亦属三国故事漫长流播史的环节和支脉,而非三国故事漫长传播的最后定本。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献中记录的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大致有《孔子与浣女》、《孔子与采桑娘》及《孔子遇路妇》等三种;近年完成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记录了多种与孔子相关的"巧女"故事。这些传说讲述了发生于孔子与智慧女性之间的故事,故事中的女性主人公表现出过人的才智,为孔子钦佩、赞许。孔子传说中的"巧女"故事,由于传播的时间久、范围广,所以积淀着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文化观念。就其表现的主题看,上层社会思想家通过其宣扬礼教思想;社会中下层则借以肯定或赞扬女性的智慧;进入现代社会后,普通群众讲述的该类故事则在肯定女性智慧和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同时,还有了批评或贬抑孔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集诸家女性小说对男性描写,揭示男性不只是坚强与成功,而同时是软弱与挫败  相似文献   

18.
钟焓 《西域研究》2007,12(3):98-105
本文通过对16世纪初期前后,一位中亚穆斯林的来华旅行记中两处传说内容的分析考释,指出了它们的原型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项橐故事和槃瓠传说,文中还揭示出该行记中对中国鬼神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所流行的五通神信仰。这一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该行记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为我们认识上述传说故事与民间信仰在当时社会上的流行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宋懋澄是明代后期杰出的文言小说作家,所作《珠衫》、《负情侬传》等屡被改编为通俗小说和戏曲。贯穿宋懋澄全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纪实性强,主要表现在两类作品中:时事类纪实作品和人物传记类纪实作品。宋懋澄文言小说的纪实风格在明后期小说创作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唐传奇中"侠"这一人物类型的特色:"异"与"俗",归纳出这一阶段文本中的"侠"的文学魅力与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从而体现出这一形象类型的时代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