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香港大学何冠彪先生撰写的《浙东学派问题平议》(刊载于《清史论丛》第七辑,以下简称“平议”),对于上自清朝章学诚、下至当代陈训慈所论述的清代浙东史学的源流提出不同的见解。笔者拜读之余,对其引证之博雅、行文之犀利甚表钦佩,但对其中心论点不敢苟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所谓浙东学派的“家法互相传受”之说从何而来?二、章学诚对浙东学术的总结是否符合历史科学?三、邵廷采应否属于浙东学派?试分述之:  相似文献   

2.
浙东史学流派简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地区在历史上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两宋三百年间,更是书院林立,学者迭出,讲学论道蔚然成风,号为“邹鲁”、形成所谓“浙东学派”,而其主要成员皆注重史学,其主要贡献亦以史学著称,所以浙东学派实质上是一个史学派别。元明时期,整个中国的学术文化均处低谷,浙东地区的史家们虽亦受影响,但却能在低谷中求生存,依然承接宋代浙东史学流派先辈们的遗绪和精神,为史学作出应有之贡献。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随着时代和学术的变迁,浙东史学流派再度崛起,并终于走向它繁荣的顶点。总之,从宋至清,浙东无数史家在大致相同的精神鼓舞下,著书讲学,师友相传,共同为史学开辟天地,成为一个独特的史学流派。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持续最久的史学派别,为中国文化史上所罕见,而其精神更让人敬佩和仰慕。兹简述浙东史学流派发展史如后,因篇幅所限,文中详略不一之处,敬请读者鉴谅。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是时代的先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黄宗羲思想与学术研究(笔谈)[编者按]三百年前,明清之际著名启蒙思想家黄宗羲与世长辞。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博学多才,思想深邃,著述宏富,是清代浙东学派的理论奠基者,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为纪念这位文...  相似文献   

4.
试评乾嘉以来学者论清代浙东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称“文物之邦”的浙江,不仅是我国古代吴越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到南宋时期,曾经成了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十六世纪前后,江浙一带又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生较早的地区。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使浙江在我国文化和学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东汉时期的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就是浙江上虞人。宋明以后,浙江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异常繁荣活跃。所谓“浙东学派”,从大范围来说,应当包括南宋以来浙东各个学派在内,其中有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及明代中叶的王阳明心学(姚江学派)。但历代学者,也有把“浙东学派”理解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学派,这实际上指的是清代浙东学派。清朝乾、嘉时代著名学者章学诚  相似文献   

5.
王凤贤、丁国顺合作撰著的《浙东学派研究》,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史学家何炳松先生《浙东学派溯源》之后,又一部全面而系统探讨浙东学术文化历史的力作。因此,自该书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张岱年先生赞誉说:“《浙东学派研究》内容精详,系开拓性的著作,是哲学史研究的新成就,可佩可佩!”冯契先生在给作者之一的王凤贤同志的信中,也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您经过多年研究,完成《浙东学派研究》一书,用新观点对浙东学派作如此系统的探讨,是前人没  相似文献   

6.
首部浙东学术发展全史──读《浙东学术史》华剑作为专门术语的"浙东学术"一词,实指历史上宋元明清时期曾出现过的"浙东学派"。自从清代章学诚率先提出"浙东学术"这一概念后。在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分别出现过两个研究热。何炳松先生的《浙东学派溯源...  相似文献   

7.
重评陈亮历史地位———《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读后感姜鹏南宋浙东学派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下,道学家们空谈着道德性命理气之类的问题。而以吕祖谦、陈亮、叶适诸人为首的浙东学派却以其独特的思维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问,主...  相似文献   

8.
浙江史学在历史上引人注目,乃在于它有著名的浙东学派的存在。浙东学派出名的时期是南宋和前清,元明时期声望弱些。浙西史学和浙东史学相比,总的说来要逊色的多。但明代中期尤其是嘉靖以后一段时间,浙东史学却不及浙西史学,浙江史学的发展重心是在浙西三府,而不是浙东八府。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和明代文化发展的地域特点有关,明代文化的发展中心在北是北直隶,在南是长江下游,即南直隶及苏、松、杭、嘉、湖五府。长江下游地区是当时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浙东则在这个文化区的外围,相对说来落后一些。所以,明嘉靖以后,浙江史学的发展中心,也自然而然地移到了浙西。朱仲玉先生曾作《明代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黄宗羲与浙东学派的研究工作,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和宁波市哲学学会,于1984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宁波联合主办了“黄宗羲与浙东学派学术讨论会”。这是建国以来浙江首次有关黄宗羲与浙东学派的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杭州、金华和宁波等地的中国哲学史、历史、文学史的五十多位专业工作者参加了讨论会。提交会议的论文有二十余篇。会议围绕对黄宗羲的研究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祖望是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第三代传人.他一生学识渊博,著述繁多,在史学上成就极大.他从现实出发,以经世致用为目的,表彰明季忠义,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不遗余力;据史实录,无所褒贬抑扬,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联系实际,发展了清代的校勘学;提倡重势重人事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章学诚承浙东史学之绪,系统提出“六经皆史”说。他强调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空言,崇尚实用;并针对乾嘉考据学自矜博雅而不能汇通大义的弊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成就了开通风气的学问。“六经皆史”说剥去了六经的神圣外衣,还原为史,并以史学代替经学,这在清代经学鼎盛时期是不随流俗之见。  相似文献   

12.
也论邵廷采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论邵廷采的学术成就钱鸣一、邵廷来的学术基础与治学风格邵廷采的学术,是否属清初浙东学派,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我以为邵廷采是清初浙东学派的一员。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邵氏学术的渊源,二是邵氏学术的内容倾向,这是我们判断邵氏学术归属所持的两个基本标准。邵...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与近代国粹主义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粹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兴起的一股学术文化思潮。提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主张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却反对“醉心欧化”和“欧化主义”;批判封建旧学,却又要求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粹;重视史学,强调以历史激励国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是国粹派学术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而章太炎作为国粹派的的领袖和楷模,对国粹主义思想的阐发,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浙东学术研究这块尚待进一步开拓的园地上,原浙大国史教授陈训慈先生(1901-1991)不愧为识途老马。他早在1931年就发表了《清代浙东之史学》(《史学杂志》第二卷第五、六期)一文,纵论“学风递嬗”、“渊深流长”之浙东史学。近来,他与宁波大学副教授方祖猷先生通力合著的《万斯同年谱》,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刊行了。这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一部完整的万氏年谱,  相似文献   

15.
试论南宋浙东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是中国史学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史家辈出,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对南宋浙东史学的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试论南宋浙东史学》一文,系统论述了浙东史学的历史渊源及南宋浙东史学的分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史料翔实,立论也有新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组合而成的。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河姆渡文化、吴越文化、浙东学派等,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文化热”之后的“浙江省中国文化研究会”,不仅立足于浙江这块深厚的文化土壤上,而且是冷静思索的产物。本刊特发表该研究会顾问王凤贤研究员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和会长陈桥驿教授的开幕词,以飨谈者。  相似文献   

17.
试论“浙学”的基本精神──兼谈“浙学”与“浙东学派”的研究现状吴光(一)“浙学”的渊源及其定义浙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则有所谓吴越文化或日越文化。但这主要是指古代浙江的物质文化与风俗文化,而非...  相似文献   

18.
刘开军 《求是学刊》2016,(4):158-165
20世纪初年的史学批评因其处于新旧交替、中西融汇的过渡时代,而具有多个面相。与其时流行的否定传统史学的学术批判不同,陆绍明对传统史学虽也有批驳,但比较客观和理性。为包括传统史学在内的旧学"招魂",是陆绍明的学术志向所在。陆绍明在史学批评上的一大贡献,是他从深层次上提出了中国史学的五次变迁论。重绘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派格局,则是陆绍明史学批评思想中最有建树的地方。陆绍明将传统史学分为尚文派与重笔派,又从诸子与史学的关系入手,将史学分为九家和二十家,虽高明有余,但审慎不足,终究留下了一种不同于今天的史学批评观念,具有学理上的价值。在清季新旧学术价值观的交锋中,旧的学术话语虽明显处于下风,但陆绍明仍代表着传统派批评家发出了声音,使旧的话语体系不至于失语,因此在史学批评的近代化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他于辛亥革命之后,史学思想有所倒退,与其时中国学术文化的大潮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审美文化:历史与现实汕头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肖鹰(汕头515063)“审美文化”概念的历史,应当追述到席勒在1793—95期间撰写的《美育书简》[1]。在这部著作中,席勒首次提出了“审美文化”概念。产生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是现代性启蒙运动在欧洲的...  相似文献   

20.
贾文胜 《学术交流》2012,(8):172-175
浙东之学自唐宋以来,长期受理学熏染,形成了东莱之学、事功之学、金华之学以及华川文派。元末明初,朱元璋以浙东文士为智囊,逐步奠定其文治基础。在朱明政权创建过程中,胡翰、宋濂、刘基等人与朱元璋君臣遇合使浙东之学从一种地域思想变成一种官方思想,朱元璋运用与其治国理念相近的浙东之学作为定国的文化政策,浙东文学由此成为一种官方文学,对有明一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胡翰为浙东名士,又为浙东文学的重要成员,他在承继浙东之学的同时更有发展,表现为对吴中文学的肯定,显示出在"明道"、"宗经"之外"尚情"的倾向:一方面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也重视文学个人意趣的表达。胡翰对浙东文学的承继和发展表明浙东文学与吴中文学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