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炯明是孙中山一手扶植起来的实力派革命军事将领,并为革命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六一六”兵变的发生使两人最终决裂。决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调和的政见分歧应是最主要的原因。兵变的发生对革命事业的进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连续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依据史实,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这三次"左"倾错误发生的背景和危害,重点研究其发生的共产国际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各种类型的兵变接连不断地在全国各地爆发。这个时期的兵变是由拖欠克扣军饷、官长压迫虐待、裁减遣散军队、兵匪勾结、革命党人运动军队 ,以及反动军阀为达到个人目的蓄意煽动等多种原因而导致的。这些兵变具有发生频率极高、地域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等、单纯劫掠烧杀形式兵变居多等突出特点。频繁发生的兵变是军阀政权统治危机不断加深的具体表现 ,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4.
1924年广东"商团事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初,孙中山通过滇军、桂军、粤军的力量发动了讨伐陈炯明的战争,第三次在广东建立了政权.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讨陈"战争的需要,孙中山必须想方设法满足诸路军阀贪得无厌的胃口.为此,孙中山及广东政府采取了过度"抽血"的财政政策.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广东的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分析,认为对1924年底发生的"商团事变",不能将其简单定性为"反革命叛乱".事变的发生,其实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扣械事件"只是社会矛盾全面激化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5.
班固作为楚辞学者有独到的贡献.他的"‘露才扬己'说",揭示了屈原悲剧的性格原因.屈原性格是"露才扬己"与忠信爱国的矛盾体,而当时的楚国不具备让这种性格和谐发展的环境,因而屈原性格的冲突越来越尖锐,"露才扬己"的方面越来越突出,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过,"露才扬己"说过于强调屈原的性格因素,对楚王及其群臣的批判不够.这种观点的产生与班固的性格及他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赵治国 《兰州学刊》2009,(3):223-226
民国初年的京津保兵变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兵变是清末新军编练过程中官兵矛盾的体现,此为兵变的远因。其次,兵变是辛亥革命时期南北对立的结果,此为兵变的近因。对于袁世凯而言,其在迁都问题上有更多的转圜余地,以兵变来抗拒南下反而太着痕迹。袁世凯虽不必承担发动兵变的全部责任,但其处理兵变采取的是放任手段,因而造成兵变的范围扩大,对此袁世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变兵处理不当埋下了更大的隐患。骄兵干政、恃武逞强遂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京津保兵变只不过是随后各种兵变的先声而已。  相似文献   

7.
分析"寻根热"落潮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三点:一是作家自身无力解决理论上的可行与实践上的困难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知青作家在能力上还有欠缺;二是一部分风头正健的作家由于个人兴趣、政治因素、经济原因等主动把精力转向其他方面,不再潜心于文化寻根方面的小说创作;三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原因及文化寻根自身存在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8.
东周时期"烝"、"报"婚现象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亚虎 《人文杂志》2004,(6):138-144
东周时期的"癛"、"报"婚姻现象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婚姻礼俗中的特殊现象,它虽具有古代转房婚俗的某些特征,但又与之有着鲜明的区别.它与后世儒家对两性关系中所谓的乱伦行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它既非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合法婚姻制度,也不属于后世儒家所谓的乱伦范畴.在礼崩乐坏、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的东周时期,这种婚姻现象只是发生在东周前期上层贵族中的一些属于个人伦理道德的行为,是存在于上层贵族内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个案,已为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  相似文献   

9.
和法国、德国相比,英国"中国热"的高潮不是在18世纪上半叶,而是在17世纪呈现出"早退"的现象.到18世纪,虽然民间的"中国热"仍在持续,但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在降低,对中国的研究有意识地与开拓海外市场的经济动机紧密相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非资料渠道的不同,而在于英国社会已进入资本主义这个事实.随着英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现代转型,中国经验作为社会改造的参照作用被削弱,是英国知识界对中国态度及对中国文化利用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医闹"事件中"弱者的武器"与"问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发"医闹"事件的常常是人们认为不应该导致死亡的病例,即医疗事故具有可争议性是发生"医闹"事件的诱因.由于医患关系信任的缺失、医疗鉴定制度的不健全、患者及其家属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以及缺乏解决医疗纠纷的制度化途径,患者及家属只有采用"弱者的武器"和"问题化"策略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最终导致"医闹"事件的发生.应该建立健全医疗鉴定制度和类似消费者协会的组织保护患者权益,以及制定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等,这样才能给医生一个清白,还患者一个公道.此外,重塑医患信任关系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部分学生厌学,是中小学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厌学的多方面原因,包括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以及社会的等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如何转化"厌学生"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老子"无知无欲"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三章》所谓的"知""欲"具有特定的内涵,"知"就是机心、机巧,"欲"即私欲、物欲、贪欲.一方面,黑暗的统治是贪欲、机巧和滥用暴力的原因,它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贪欲是诱惑,放纵的背后是自食恶果."知"、"欲"是"无道"世界的必然产物,以"有为"的表现形式凸显社会危机."无知无欲"体现向"道"的回归.只有"无为"政治才能保证自然秩序,只有在这种秩序下,一切人为的恶果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写作出现的若干问题,如作者文学素养的缺失、文学语言的鄙俗化、对西方文学资源的过度信赖等问题,都与二十世纪初的"言文合一"运动有关.以白话文替代文言后,丧失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新文学写作必然会出现畸形症状."言文合一"运动与传统决裂对中国文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后,开始凸现.  相似文献   

14.
安元巍 《天府新论》2004,16(Z2):288-292
在德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地位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国的发展方向.作为19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铁血政策"能够获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外交政策极其成功,又有国内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俾斯麦个人的一些特点也产生了不小影响."铁血政策"所进行的事业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它能够较顺利的通过武力和战争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因此,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已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途径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具有比较浓厚的意识形态背景,这直接表现在这场论争的关键词--"民族形式"的使用上."民族形式"的提出是民族战争中民族意识高涨的结果.从文艺理论的角度看,"民族形式"这个术语并不具备理论的严谨性,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仍然在论争中被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间铸造的非法铜钱,"私钱"在明代前期影响不大,至中叶后则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私钱"的特点在于种类多、质量差、价值低.明低私铸、私贩铜钱以谋利的人很多,人们对"私钱"的态度也与今人不同.明朝为禁止"私钱"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原因,这些措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桂云 《阴山学刊》2004,17(4):32-35
邓小平理论课承担着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这种灌输性与学生中存在的对思想政治理论淡化和逆反心理之间的矛盾是教学中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基本途径是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学形式改革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知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出版物作为科学信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在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生产建设和文献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真实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科学出版物的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待科学出版物,使科学出版物真实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加强科学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对于科学出版物"保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表达祈使义的"请"字句有"说话人请听话人做某事"和"说话人请听话人允许说话人做某事"两类,前者"请"后的动作由听话人发出,后者"请"后的动作由说话人发出.现代汉语的"请"字句多为前者,这一用法和文言很不相同.文章梳理了"请"字句的两种形式从并存到此消彼涨的历时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其演变原因有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系统自身的调整和语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