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马克思关于股份资本的理论,见于《资本论》的许多篇章中,学习马克思关于股份资本的一系列论述,对当前我国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股份制问题,无疑会得到有益的启迪。(一) 股份公司是一种合资企业组织形式,它产生于十五到十七世纪。十九世纪下半叶,特别在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并成为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应该做到:一是要严格、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在这方面的论述;二是要联系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工资、价格和利润》等著作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问题和实际状况。恩格斯在《1891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于19世纪60年代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经 济作了深入的考察,建立了科学的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理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 、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过程中,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对其中的主要理论问 题作了重要的补充和阐发,丰富了马克思的股份公司理论。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深化国有企 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寻找和选择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 义。  相似文献   

4.
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作用──读《资本论》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世纪初,股份公司作为企业组织的新形式开始在欧州出现,到19世纪下半期在欧美得到广泛的发展。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年代里,资本主义股份公司作为当时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而在《资本论》中对股份资本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写下了不少重要的、精辟论述。本文仅就《资本论》中对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作用作一分析和思考。一、现代股份公司出现的前驱形式马克思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考察看出,并不是任何一个货币额或价值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这种转化的前提是在单个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手中需要有一…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预示了社会的发展前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同时,提出了计划经济的一些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的若干原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其性质及特征作了精彩的论述和分析。虽然马克思讲的是19世纪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股份制,但为我们分析当今股份制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知识分子问题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给我们正确认识知识分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早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的革命知识分子,是促进无产阶级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之一。(见单行本第34页)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反复论证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对于老板来说,和工人一样是“雇佣劳动者”(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恩格斯有力地证实了其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形式,具有历史辩证法的意蕴,呈现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辩证法规律理解上的一致性。恩格斯“自然报复”论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以极为强烈的形式--新冠疫情和极端气候等重大生态危机呈现出来,表明了资本逻辑统治的界限和荒谬之处。基于此,他对资本主义文明中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进行了自然辩证法的深刻批判,意图通过社会革命建构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的共产主义新文明生态理念,重塑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在现代文明推进中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安放。  相似文献   

9.
从教科书到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观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模式。但我们细读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确实论述过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理论,但在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如相继发动,相继胜利;一国发动,多国响应,相互配合补充;法国人开始,德国人继续,英国人完成等多种多样的说法。我们掌握一个人的思想,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仅仅从一篇或两篇文章就断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而应该重读经典著作,从中挖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恩格斯曾提出,社会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但到了二十世纪初列宁提出苏维埃共和国的思想之后,恩格斯的这个要重思想就渐渐被人们忽视了。在许多著作和教材里谈到无产阶级国家形式问题的时候,对恩格斯的思想往往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作了极不正确的解释和歪曲。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形式的思想,有必要对恩格斯关于社会民主共和国的论述作进一步的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用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任务,但正如列宁说的那样,“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究竟会采取怎样的具体形式,怎样才能组织得同最完备最彻底的‘民主’相适应,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没有陷于空想,而是期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意识到了当时的全球化现象并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们不仅从全球化的维度进行分析,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和全球化发展阶段,而且着重分析了全球化的动因,包括资本扩张、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工业化及科技的发展等。其全球化思想的方法论对我们今天认识、分析和参与全球化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教科书到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观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模式。但我们细读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确实论述过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理论,但在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如相继发动,相继胜利;一国发动,多国响应,相互配合补充;法国人开始,德国人继续,英国人完成等多种多样的说法。我们掌握一个人的思想,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仅仅从一篇或两篇文章就断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而应该重读经典著作,从中挖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在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时,几乎都涉及到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即经济落后国家,甚至象中国这样一个原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能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理论根据究竟是什么?有不少同志认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已预言过的。这个预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经济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先进入社会主义而提供的理论根据。我认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马克思、恩格斯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在他们生前,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还未充分扩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社会发展问题的早期研究中,青年恩格斯而非青年马克思,扮演了思想启发者的角色。正如早期新闻作品所展示的,青年马克思更加关注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窘境,而青年恩格斯更早地注意到挣扎在“工业化”中的产业工人。不仅如此,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揭示出资本逻辑的起点是私有制,这一发现对青年马克思同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后期的《资本论》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尤其是强化了青年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回应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分析路径。此外,青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侧重“社会观察”和“经验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方式,为当时侧重以抽象论证针砭时弊的青年马克思带来新视角,从而使二人共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前提”。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的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的。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一部“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9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补充和阐发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进一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过渡性,从而对马克思的利润学说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时代人文思想意识的繁荣,资本主义人权理论就是逢此思想意识发展上升之际而日趋丰富的,资本主义人权理论的丰富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批判性为特征的人权观的诞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点。如果说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争取人权和平等的斗争在思想理论上开启了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批判时代,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权思想无疑开启了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后批判时代。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权思想是以批判资本主义人权为理论和现实出发点的,旨在剖析、批判进而扬弃资本主义人权理论,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基于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权观在整体发展中呈现出四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谈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明确地使用了“资本”这一范畴,从而打破了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的局限。但是,对于“社会主义资本”存在的依据问题,理论界还没有做出充分的说明。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的论述为出发点,依据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资本产生和存在的方法,对“社会主义资本”存在的依据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核心问题是以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尤其是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的理论,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人试图以股份制去实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论点进行对照,指出后者与前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扬弃”。文章围绕两种对立的“扬弃”从三部分展开论述:一、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二、在社会主义体系中,股份制不能成为对公有制的扬弃;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有一个适度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在《〈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中,奈格里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机器大生产时代"劳动与生产过程分离"的论述,建构起了劳动与资本彻底对立的自治主义理论,实现了由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对立到自治对抗的逻辑转变。其次,在《帝国》和《大众》等著作中,哈特、奈格里通过对"一般智力"的当代阐释,实现了由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的转变,建构起了以生命政治为核心的大众哲学。最后,他们通过对"自由时间论"的批判性分析,重构了马克思的形式吸纳和实际吸纳理论,揭示了帝国统治的权力机制及其湮灭之路。虽然他们的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机器论片断"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但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机器论片断"的过分政治化、主体化的解读之上的,严重夸大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维度,滑向了一种充满伦理色彩的主体政治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初至1848年革命爆发前,马克思、恩格斯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建立共产主义理论。在这期间,他们接触并分析民族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构成新世界观——唯物史观的重要材料,也是他们此后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出发点。一、从经济生活入手分析民族问题,揭示历史上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问题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