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直接影响到我国“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既是历史过程的长期积累 ,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既有直接的客观因素存在 ,又有主观人为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主要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本文从当前中国农村的制度特点和外出务工存在风险的角度去考虑,利用期望收益、效用函数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当农产品价格、期望工资变化后对农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对劳动力流动中出现的现象和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重新定位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化的不同定位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本文从工业化重新定位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内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引起日益严重的农村空巢化和农业生产萎缩。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大量劳动力的密集投入,这种投入需要按照农时来展开,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过剩与不足随农闲与农忙而交替出现。通过基于就地就近原则的多种经营与兼业化,可以使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间灵活转移。然而,当沿海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取代在本地实现工业化的战略后,各种政策诱导农民放弃本地的兼业形式而进行跨区流动,从而使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中被彻底抽离。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的主要原因。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工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加强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式的转移思路、小城镇建设的适应性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认真思考、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仍然偏低,农村传统乡规民约和伦理习俗逐渐边缘化,农民精神生活相对缺乏,泛娱乐化、荒漠化趋势明显,部分地区农村信教人数增加、封建迷信抬头。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生活面临的困境,既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有关,也有农村公共空间萎缩、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等客观原因,还有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读书无用论"错误思想蔓延等主观原因。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培养农村公共人物,重构农村公共生活场域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林森 《兰州学刊》2005,(2):118-1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正面临困境。文章在阐述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学校体育的功能及其外围条件优势的基础上;在深度剖析现阶段农村学校体育自身发展有待完善之处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华 《兰州学刊》2001,(4):24-25
近几十年来 ,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著述颇丰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世纪伊始 ,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不论是对社会结构的调整还是城乡差距的缩小都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因此 ,新时期再次研究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了 ,本文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两个视角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同时也指出制约其合理流动的限制因子不容忽视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现状自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以来 ,农村劳动力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从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以在大中城市寻找就业门路,也可以通过城镇化实现就地转移,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国内及国外的劳务合作。可以说,劳务输出在某种意义上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流动存在盲目性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 ,必须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进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解决农民就业 ,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这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改革户籍制度 ,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 ,帮助农民实现向非农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迫切的系统性问题,对它的解决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综合性的解决措施或政策。这既需要各级政府或机构提供可行的政策和方向性的引导,又需要劳动者苦练内功使自己的素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以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和现实基础,从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教育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寻找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劳动管理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而外资企业的劳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从分析我国外资企业劳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 ,指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 ,并从完善劳动立法及加强劳动监查力度等四方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乡村干部的违纪违法现象败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要遏制这种现象,就要分析它的心理成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找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琳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43-144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既是涉及农民自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是事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必须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以及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的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的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