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汉语人称代词虽历经变化,却很少有人称代词既可以作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作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本文就古汉语中“伊”字做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进行统计,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指出“伊”有作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伊”字作人称代词时的移情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在语法分类中是一类实词,其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不同的人称代词,指代不同的人称。然而人称代词的语用意义却较为丰富,在语境中能够产生不同的语用变异。本文选择“你”与“您”这一对同一“人称”领域的代词进行对比,解析其不同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3.
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作一概要说明,并对其中涉及的某些现象、用法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同山西其他方言代词相比,更具特色并呈多样化形式,尤其是第一人称更是复杂多样,很值得探讨。本文包括四个部分: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主要列举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各种形式;二、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介绍代县方言人称代词最基本的意义用法,通过与普通话相应人称代词作比,力求基本绘出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全貌;三、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现象,对代县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包括虚指、转指、名指用法,人称代词“人家”的多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概括和分析;四、代县人称代词的历时探讨,从历时的角度,追溯历史,收集近代汉语文献资料,试图理出代县方言某些人称代词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代词根据其作用和分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反身代词.在实际生活中,代词的分工常常被打破,从而出现各种“移位”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第一人称代词向第二人称代词的“移位”.其次,事物指示代词用作人称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之间以及反身代词的“移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衡山方言的人称代词用变调的形式直接领属亲属称谓名词,这种形式应该不是“屈折变调”。通过对衡山方言人称代词领格变调现象中音义互动关系的描写和分析,可以得出衡山方言人称代词领格变调的实质是“人称代词”与“屋”(义为“家”)发生语流音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可译性是可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译论者认为汉诗英译时增补人称代词会导致人称判断问题 ,从而破坏源语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 ,从人称代词所指、作者意图、含义判断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汉语诗歌人称代词的隐藏并不构成翻译上的“人称判断”难题 ,也不一定是“天人合一”体现。汉诗英译过程中人称代词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祁东话的人称代词“一各”的“各”本字为“个”。“一个”有数量短语、人称代词、复数标记三种用法。人称代词“一个”表示每量义,是由数量短语固化(hard-wird)而来。复数标记“一个”是每量人称代词语法化的结果。祁东话复数标记的语义来源于人称代词每量义。  相似文献   

8.
谈到代词的语法特点,以前语法学界普遍认为“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也有人认为代词加修饰语是欧化句法,不常见。人称代词是代词的类别之一,自然也包括其中了。但是,近年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称代词加修饰语这种语法现象在文章中越来越普遍,有的语法学家已渐渐趋向于把人称代词加修饰语看作  相似文献   

9.
1 1.1 汉语中的“自己”,语法学者通常把它归入人称代词一类。但人称代词都有确定的人称和指代的对象,而归入人称代词的“自己”属于第几人称,指代什么? 1.2 我们以为,“自己”缺乏独立所指范畴,它可以与任何一类人称代词结合复指该人称代词,也可以与指人的名词(有时也含指物的名词)结合,共同指称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1.2.1“自己”与人称代词结合,复指该人称代词所属的人称。例如: (1)我自己对自己都恨不够,我还配说厌恶别人?(《雷雨》)  相似文献   

10.
刁晏斌对“定语+人称代词”的看法有一个深化过程,他后来支持汉语固有说,而魏志成是持“日化”说,汪化云、张凤琴、冯鸣持“综合说”.有些“定语+人称代词”的“定语”非单一的“体词性”或“谓词性”,而是综合性的.持“综合说”的学者有一共同处,即承认汉语有“定语+人称代词”现象,但数量很少,这不符合汉语事实,“五四”前的汉语中有大量的“定语+人称代词”现象,因此,“定语+人称代词”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如“我”代表说话者本人,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你”代表听话的人,即通称的第二人称;“他”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是第三人称。人称代词加上“们”,就构成复数形式。人称代词代替名词,它跟名词一样,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复合谓语,等等。人称代词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相当的灵活性,“我”、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英汉人称代词的语义在译文里有时需要保留,有时却必须舍弃,而且译文里的人称代词有时与原文里的人称代词不仅不对应,“中性”与“阳性”/“阴性”人称代词还需要互相转化,以求达到实现译文地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代词“彼”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古人称代词非常繁复,尤其第三人称。文章就先秦时期比较典型的代词“彼”作了调查,力求从中发现“彼”字的用法,确定“彼”字的语法地位,以期对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先秦代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定量统计基础上 ,通过历时与共时对比 ,对《三国志》人称代词“之”和“其”的用法作了考察和描写 ,着重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二者在语法功能、格位分布和使用频率上的发展变化 :“之”主要沿袭上古用法 ,否定句中作宾语完全后置 ;“其”功能扩大 ,可作句子主语、宾语、兼语 ,作宾语和兼语可与“之”互用 ,呈现出取代“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试谈“自己”跟“我”的区别杨咏梅“自己”与“我”都是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但两者在用法上并不完全相同。“我”这个人称代词有确定的人称和指代对象,每一个说话的人都可以称“我”,因此“我”是第一人称的单数形式,指代每一个说话的人。“我”这个人称代词能单独充当...  相似文献   

16.
中阳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阳方言城关话的人称代词作了全面描写。全文分四部分 :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 ;四、余论。  相似文献   

17.
以《红楼梦》中助词“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助词“的”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一是从时态、语气和结构三个层面考察了感叹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并且总结出辨析同形结构“x+的”的格式中“的”性质的判定方法,考察了句末助词“的”的功能与其所处句类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对助词“的’’分别在“人称代词+的+称呼语”、“动词+人称代词+的十中心语”、“动词+人称代词+(的)+中心语”这三类近似语法格式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称代词的活用用法作以简要的总括概述。通过对三身代词的活用用法、非三身代词的活用用法,以及对人称代词活用的比较研究,对前人的研究和著作基本有了一个简要的概括。以前人的总结来强化今后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研究并为其指明方向,是本文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英语人称代词的所指关系及意义林伟在现代英语的教学与研究中,人称代词的研究已不仅仅限于语法方面,而是在语篇中从语义、语用的角度来分析。作为话语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称代词直接影响对语篇的理解。本文拟就英语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所指关系及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洪洞话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洞话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论就哪一方面讲,都有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指示代词已在《洪洞方言志》(见《语文研究》增刊6)里作了描写,这里没再描述。本文试就洪洞话人称代词、疑问代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