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塞尔的著作已经得到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巨大的著作产量(特别在《胡塞尔全集》中所包括的)使得人们试图以牺牲从整体上把握胡塞尔著作的意义为代价,而更加关注一些细节和特定的论题。这个工作绝对是必要的;没有这项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胡塞尔的作品将是无法进入的。尽管如此,通观把握的方法其优点也是值得考虑的,它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同于论题化分析进路的重要方式。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关于胡塞尔整个哲学规划、他的抱负,以及其最终的成功和失败中那些清楚的和有争议的观点。认为胡塞尔式的规划是为了教导我们更多关注现代雄心抱负中的问题,而非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张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64-265
世界中世纪史是高校世界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高校课程不断进行改革,世界中世纪史也在其列。针对世界中世纪史课程的特点,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叶洵灶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
世界中世纪史该从何时作为起点,中外史学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意见。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中世纪史的开端为搞清世界中世纪史的起点问题,首先要明确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的对象。对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意见是一致的,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所经历过的第三种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单纯是出于学理上的需要,更是为了在当代条件下不放弃马克思哲学的真理价值,以便更自觉地把针对关于世界之原理的批判导向针对世界本身的批判。根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近代读法,从生产力的技术特征到它的经济学规定性的直接转换,被看作是对于历史的真正的唯物主义解释。由这种读法出发,剩余价值学说在当代状况中必然地被看作是过时的理论。因此,重新揭示"剩余价值"作为对现代性的生存论批判的意义,以终结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近代解读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6.
近代中法债权债务关系的起源和开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59-62
本文认为,公行制度时期广东十三行与法商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是近代中法债权债务的起源,1861年福建巡抚瑞瑸先后两次向包括法国洋商在内的各国洋商借款,是法国对近代中国贷款的开端.文章还对这笔贷款的诸要件进行了考辩,近代中法债权债务关系由双向到单向的变化,以及法国对近代中国的第一笔贷款的性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目的,都体现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程和这一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重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
在世界近代史的研究中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是“彻底”的。衡量“保守”和“彻底”的标准,当然应该看这两个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也就是说要看它们究竟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仔细研究一下,那末就可以看到,在“保守”的英国革命之后,英国获得了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一度曾有“世界工场”之称。而在“彻底”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在政治上长期动荡不安,经济上则始终落在英国的后面,最后被后起的美国和德国超过,屈居世界第四位。由此看来,对这两次革命完全有必要重新作一番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欧洲科学技术浅析——也谈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视作科学史上的“黑暗时代”。但是,深入的研究表明,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文章从中世纪的技术、大学教育及对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扬弃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以期引发对中世纪的科学技术进行更为客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史起止为1840年至1949年,其基本线索为时代中心的变化,即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相继成为时代的中心,依次领导了近代史上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据此可将近代110年的历史分成3个时期:(1)1840年至1895年是农民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民主主义革命揭幕时期;(2)1895年公车上书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资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无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0.
韩承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1)
读完《世界近代史讲义》后,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部讲义有不少的优点,并有独到见解。 首先,这部讲义的史料比较丰富,并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观点系统的叙述和分析了世界近代史第一时期(1640——1870年)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特别是讲义根据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这一基本体系,简述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羣众同封建制度的斗争,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劳动羣众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杨沐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59,(4)
从1896年开始编纂,到1912年出版齐全的英国近代史,到今天已快50年了。将近50年来英国史学界发生的许多变化,史学上的新知识、新发现和新学说不断的增加,资产阶级史学家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态度的改变等等情况,使这一时影响颇不小的巨著,已不能满足今日的需要,于是又有了这部剑桥新近代史。这部剑桥新近代史由G·N·克拉克等3人主编。各卷另有分编的主持人,书中各章由各专家撰述。大致说来,还是循以前的那部剑桥近代史(以后在本文内简称为“旧史”——译者)的主编原则和编辑条例。当然也有其不同,如一般就来篇幅较“旧史”增加,叙述的性质多改为专论性质,撰述人的著述态度也与前不同等等。这部剑桥近代史仍如“旧史”那样的分为13大卷,到1958年为止,已出版了两卷,第1卷文艺复兴,第7卷旧制度(Old Regime)。在“英国史学评论”杂志上刊登了关于这两卷的评论。这种评论当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版物上由资产阶级学者站在资产阶级立埸,运用资产阶级观点及史学方法而作的批评文章。这里择要译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Z1)
一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的,也就是绝对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一独立主体,也是一自我发展过程,它的发展是经过逻辑阶段外化到自然界,形成所谓自然阶段即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最后绝对观念 相似文献
13.
休谟的经验批判终结了近代经验派认识论哲学,从而开始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终结,但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最后终结则是由康德来完成的.沿着休谟开辟的怀疑论道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任务就必然是理性的批判,康德的知识论决定了其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正是通过对人类知性与感性直观的批判,康德彻底否定了一切人类理智的形而上学,把知识完全限制在一切出现中,这也就否定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前提,从而在终结近代理性派认识论哲学的同时,也堵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一切可能的存在路线. 相似文献
14.
田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文章从分析“何谓中世纪”入手 ,考察了欧洲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流行观念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 ,指出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继而通过考察历史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 ,指出摈弃对中世纪的误解 ,揭开中世纪的客观原貌正是由此而得以实现的。最后得出结论 :西方文化是“两希文化”的产物 ,不了解中世纪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近现代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世界近代史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
世界近代史中,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术文只提出两个问题,当作引玉之砖,希望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以适应编写近代世界历史和教学的需要。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起讫问题在世界近代史的著作中,关于革命的起讫问题,事实上存在着分岐,即不是以同一准则来确定的。如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 相似文献
16.
合理性科学性的认识与封闭系思维 本文拟通过考察始于近代欧洲传播至整个世界的“近代的思维”,来探讨“四方文明的批判”问题。一定的思维方法产生相应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反过来影响思维方法,两者不可割裂。因此,笔者想通过探讨近代的思维和价值观,为“近代文明的反思”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自不待言,反思是为了克服错误,所以本文理应涉及“近代文明的超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晚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即未来的世界社会革命将由俄国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发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推动西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同时,俄国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也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纯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7-100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以新的面目出现的美化资本主义粗俗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充满虚构的形而上学思想。其肤浅和荒谬表现在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无知和曲解,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粗俗,以及脱离现实和自相矛盾。因而,遭到各种社会政治理论学派的批判。作为对立观点的,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相反的方向,表达了与福山同样的维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的愿望。要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理论困境,必须从对立统一的辩证方法入手,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相互宽容,相互借鉴,和平共处的途径,而不是寻求霸权的征服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程志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2)
作为现代性终结和后现代性开端的存在哲学——一种视觉理论程志民文章认为,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自觉的哲学思想运动,是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觉醒的。这两次世界大战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和新阶段的开始,存在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就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