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凯鲁亚克“垮掉禅”与中国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禅传播到美国之后受到了美国文坛的关注,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凯鲁亚克等垮掉派成员以及先前的美国文坛对禅的吸收主要是借用中国禅来反省自我文化,改造本土文化。凯鲁亚克的“垮掉禅”以疯狂、极端著称,在道德上超出了中国禅的界限。另一方面,“垮掉的一代”借鉴吸收了中国禅中“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顿悟,这使得“垮掉禅”背后深层次的精神意义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在美国传播和发展与反文化运动结合在一起,其始作俑者是“垮掉的一代”。垮掉派的作家们普遍接触佛教,在禅佛教中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寻求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也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东西方文化由此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交融局面,为20世纪跨文化交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个案。  相似文献   

3.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的一代"也被称作"嬉皮士",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给他们提供了思想基础。他们选择具有个性的私人生活方式,抗拒传统文化,蔑视社会权威和法则,追求精神生活的极度自由,成为传统道德理念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4.
寒山与美国"垮掉的一代"禅宗精神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抛弃世代信奉的基督新教,改信禅宗,试图从东方禅宗中寻找精神的寄托、信仰的归宿.他们游历东方,修行禅定,静坐默想,修身养性,以了解东方思想,求得毫无约束的精神解脱,交融于广阔无垠的宇宙世界.这一值得深思的精神事件与中唐诗人寒山的生活言行、"荒野情结"、对待人生和自然的态度等均有着精神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从禅宗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对于王孟诗派的影响着手讨论王孟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以禅入诗,诗中有禅,以禅喻诗,禅思与隐逸思想的契合,使王孟诗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人格、隐逸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而成为有唐一代审美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6.
"垮掉的一代"文学和博普爵士乐一样,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文化现象,共同的时代背景使它们在精神上彼此相通,爵士乐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诉求不谋而合.博普爵士乐对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的最大影响体现在小说主题之中,也就是"垮掉的一代"的本真追求,即对于真实和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神秀为禅修大师,年轻时即志向高远,决意超越俗世,因求禅而拜东山门下,一生身体力行,现身说法,而不落言筌;其为人宽厚待人,严于律已,处世宠辱不惊,为早年儒家正统教育及后来息习禅定揉使之然;其主要禅法"观心"、"无念"继承道信——弘忍禅法并日益精进,实为"东山法门"正统继承人;开北禅一派,使禅风影响深入京洛,是禅宗史上一代大师。但由于慧能禅系的诋毁、打击,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神秀本人因重禅修而轻著述,也给后世研究增加了难度。本文试从其生平及各典籍相关记载中对他进行深入了解,从其人生经历入手,探讨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思想,力求一窥神秀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流派,禅宗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参悟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后来禅宗又在日本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徘句。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对英美“意象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禅宗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开始进入美国文化主流,一时成为时尚,至今影响不衰。探讨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既相融汇贯通又各具特质的东西方禅诗,对于研究两种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垮掉一代"深受道家文化影响,表现在其绝对自由的"至乐"观、无所束缚的"逍遥游"以及其无为之为、无言之言等方面。道家文化对"垮掉一代"的影响,因时空语境不同而呈现不同表征,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道家思想在这一代人生活创作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论述了宋代初期禅宗延寿禅师的一部独特作品(即《万善同归集》)的思想特色,并借此简单勾勒了禅宗的风格,浅述了禅宗对"行"的看法、对佛教其他各宗思想的态度以及佛教"广行众善"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文学思潮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佛禅品质,"垮掉派"诗人正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其中以艾伦.金斯伯格、加里.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最具代表性。这三位"垮掉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将佛禅"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写进诗歌,他们由此或寻求实时解脱,或表达生态思想,或追寻虚空顿悟,因而从不同侧面映渗了东方佛禅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禅宗精神构成了第三代诗人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禅宗的人生哲学、自然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给予了第三代诗人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与启迪。他们的创作有时几乎直接接近了禅所追求的意蕴和"道体"。在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个体生存超旷状态的体验上,以及以寂寞虚静的心灵对待日常生活与外在自然方面,第三代诗人与禅宗几乎达到了共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残缺苹果”的图像符号与禅宗美学因素的关联,溯源到“垮摔派”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禅宗思想接受、对寒山诗的阐释以及再创作,反思中国禅宗美学对美国“新文化”的艺术审美和科技美学创意的历史作用,阐明了禅宗关学中“残缺”的审美观念时美国诗歌与科技文明审美理念的潜在塑形与视觉冲击功能。重在申明东西方文明历史交流与融合是推动艺术与科技美学观念创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晚唐五代是诗僧文学理论创作的兴盛期,诗僧们认识到作诗与禅悟的种种相通之处,并开创了“以禅喻诗”的道路,这一手法可细分为以禅评诗、以禅拟诗、以禅参诗、以禅论诗四种。他们在句法理论方面的探讨仍在继续,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语言层面的探讨上,注重字句推敲,出现了大量“一字师”的故事,并提出“诗眼”观念;他们的诗格类著作,在体例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为宋人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学史上,冰心以基督式的爱的哲学开创了爱的文学,因此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母爱意识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冰心对母爱宣教似的竭力张扬,意在试图从哲学、宗教的高度对宇宙人生进行整体的把握,建立一个有牢固理论基础的人生观,并期待这种人生哲学能有现实的社会功效,来解读社会,有效地拯救众生,疗救创伤。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才,又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受禅学思想的影响,其创作充满了禅思哲理。他的许多诗词中融入了“随缘”“超脱”的禅学思想,阐述了顺应自然、傲视苦难、通达乐观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禅宗意境虽不可说,但却可以借助文字有所显示。文字禅所强调的“文以载道”,即是谓此。宋代文字禅的兴起,使禅宗语言哲学完成了由不立文字、道断语言,到不离文字、不执文字的无痕换骨,充分展现了禅宗在语言哲学和方法论上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 ,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禅宗浸染下的俳谐词 ,主要表现为 3种类型 :1)禅宗幽默诙谐的接引方式影响词人的参禅态度及创作态度 ,使词作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流露禅理禅趣 ;2 )禅宗“游戏三昧”“立处皆真”的人生态度影响词人的人生态度 ,词中多表露游戏人生的况味 ;3)在禅宗“戏言近庄 ,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 ,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