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不仅继承了传统儒家公利即“义”、私利即“利”,“义”高于“利”的传统,而且发展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认为“义”、“利”不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他的这种“义”、“利”观可以称为“义以为上”的“义”、“利”统一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伦理学遗产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内容非常深广,涉及到道德的社会基础和作用,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人生观与人的价值观等许多重要的道德理论问题。毛泽东同志对这些问题的许多方面,都作了广泛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共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本文试就毛泽东伦理思想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道德文化的精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儒家道德文化以“内圣外王”为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为基本精神、“知行合一”为践行方法,建构起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慈、惠、勇为主要范畴的伦理思想体系。用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吸取其精华,对创新和发展现代大学德育目标、原则、方法和途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德育;内圣外王;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4.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传统义利观中包含着合理的因素重义轻利(重公利轻私利)、义利并重.它们分别可以适用于调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利问题向来为思想家们所重视。自先秦以来,围绕义、利关系发生过几次义利之辩。就老子的义利思想来看,由于作为其立论基础的"道"、"德"有别于儒家道德的人伦性,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特点,因此,老子的义利观在路数上就显示出与孔子很大的不同。笼统地认为老子"义利俱轻",否定义和利,乃是忽略了老子道德的自然性这样一个立论基础,是以孔子及其儒家强调人伦性的义利观标准去衡量老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是围绕着研究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来展开的,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应该充分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同时倡导恪守社会主义道德,并且力争使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即重利贵义、义利统一.它既是指导人们行为处世的最好的观念和准则,又是指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明灯.  相似文献   

7.
传统技术伦理思想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术活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关于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道德之间关系以及调节技术主体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技术伦理思想.发端于先秦的儒家技术伦理思想,是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技术伦理思想.总体上看,儒家技术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作为指导思想的技术的价值观、以"以道驭术"为核心道技关系论以及作为职业伦理的技术主体规范论.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最有影响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在他那“广大精微”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伦理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大凡道德的起源,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原则规范,道德评价以及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问题,都无所不及,确乎“上接孔孟、下轶周程”,集儒家伦理思想之大成。本文仅就他的修养论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春秋义利观以“义,利之本”和“居利思义”为核心,它承认人对利的欲求的合理性,强调义是求利的正确途径。其基本精神是:重视精神追求,将其置于物质利益之上;维护整体利益,将其置于个体利益之上;肯定欲利的合理性,将其置于道德的监督之下。先秦儒家全面继承了春秋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虽然在基本精神方面未能对春秋人有大的超越,但是他们从个人道德修养和统治者的道德选择等角度审视义利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其意义在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遗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他的许多论著里,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许多基本理论,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经权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行为主体在面临道德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对普遍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处理。其中经与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存在经主权从、经常权变的区别,二者也紧密联系,共同统一于"道"之下。儒家经权思想折射出了丰富的伦理意蕴:提供了道德冲突的解决思路,反映了道德原则规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道德价值的等次性原则,体现了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2.
义利问题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伦理思想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与物质利益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更具有优先性问题。王夫之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一般地否定道义论,而是在肯定义重于利的前提下,力图对义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即肯定每个人追求其合理的私人利益的正当性,扬弃宋明道学家所宣扬的“公利”中的实质上的专制君主一家一姓的私利的虚幻性。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分辨合理的“自利”与损人利己的自私自利,反对“攻取相役”“成乎惨害”的极端利己主义,从而在学理上弥补了晚明以“人必有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不足。王夫之的义利观更注重对传统道义论的诠释与改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由原来的简单互动发展到人际关系的交叉、重叠、对冲和损害。基于传统社会而衍生、派生、创新出来的网络世界日益暴露在道德疏离、道德冷漠和道德陷落的困境中。而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渊源的儒家文化,很早就倡导“以义为上”、“尚义而不排利”、“先义后利”的行为原则和伦理规范。从实践角度考量,儒家的这种义利观对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网络伦理的建构有重要意义,只有遵从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遵义逐利,才能保持网络世界的长期繁荣。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人──伦理学思考札记杜振吉1.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道德。儒家道德学说在道德和人的关系问题上,将道德神圣化,似乎神圣的不是人,而是道德;不是道德为人服务,而是人必须无条件地听命于道德。而道德是什么呢?道德又仅仅被理解为一种...  相似文献   

15.
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有人认为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一直推崇“贵义贱利”;然而,梳理先秦诸子“义利观”可以看出先秦各家并非都主张“重义轻利”、“贵义贱利”,即使儒家也要具体分析,还要看到其时代演化。  相似文献   

16.
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他关于坚持“三热爱”统一的论述,在更高层次上把爱国主义运动推向新阶段;关于重视群众的个人利益与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论述,丰富了集体主义原则的思想内涵;关于共同理想、最高理想辩证关系的论述;关于坚持艰苦奋斗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等论述,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参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组织光复会,主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和思想理论建设。他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一切道德皆始自利”的道德起源论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章太炎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道德,皆始自利。”(《菌说》)这个观点是从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自爱说”演变而来的。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深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在注重道德教化和崇尚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优秀医学道德,使得医家与儒家有着非同一般的亲缘关系。“仁爱救人”、“医乃仁术”便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仁爱原则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传统医德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义利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与利,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一对范畴,它们在每个时代都涉及了道德与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义与利的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利”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个方面的内容,“义”则是关于“利”的合理的分配。在义利关系上的偏颇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这就更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义与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道德伦理观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老子对儒家正统道德伦理观的批判与否定的分析 ,可以看到其道德伦理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老子道德伦理观共有三个来源。其道德伦理思想的基础则建立在“天”“地”“人”合而为一的认识方法之上。老子坚特自然主义的道德伦理精神 ,强调自然平等 ,不求独尊 ,原则是顺从自然。其价值判断准则是效法与回归自然 ,因而主张谦下自损 ,知足不争 ,弱用弃智 ,守静不辱 ,无为无欲。老子自然主义道德伦理观既丰富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的精神内容 ,又起到了对正统道德伦理思想的某种制约和调节作用 ,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