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爱情悲剧的价值论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密欧与朱丽叶宁愿过一种短暂但充盈的生活,反映出他们拥有的是基督教的线性时间观。两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女性还处于封建家长制的男权中心压制下,但同时也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已经有了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两人爱情虽然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但这恰恰是爱情的悲剧性所在,即爱情在本不该取胜的地方获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2.
《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贵族男女冲破世俗观念和封建礼教,并争取自由恋爱的催人泪下的浪漫悲剧,但折射出中西方在思想意识领域悲剧审美情趣的差异。本文就这两部剧作所展示的中西方悲剧心理作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著名的中西两大爱情戏剧。一个是中国市民文学的经典 ,一个是西方文化的杰作。两部戏既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巨大差异以及作家戏剧技巧的不同 ,同时又可找出东西方文心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境构思、设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莎士比亚在剧本中先后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特定情境。它们在引发悲剧、确定性格、决定动作、激发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特征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此剧享有经久不衰的美学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境设计艺术对现代剧本创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自问世以来,已经被搬上银幕十二次之多,其中在1968年和1996年拍摄的两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前者是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功,后者是在商业艺术上的成功。本文旨在探讨这两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希望对理解和欣赏该作品有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6.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这些双关语一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另一方面又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难以完美翻译.结合该剧中的一些经典例句及其相关汉语翻译.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道德冲突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所面临的来自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以及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历史恩怨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并试图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以及作为这个历史时代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相似文献   

9.
称作悲剧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事实上并不符合亚理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它更象是一部喜剧。封建主义衰亡之际,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未完全建立。一些顽固的封建习俗如血亲复仇仍在前封建大家族中残留并作为他们进行苟延残喘挣扎的重要形式和最后堡垒。世仇观念的继续存在不仅为拥有新思想观念的市民阶层所不齿,也被本家族中年轻一代所抛弃。建立在这种背景之下的罗朱爱情故事就和窒息人的守旧意识形成鲜明对照,并在他们和父辈们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中展现了这一对恋人成熟的青春和爱情以及他们对生命的赞颂。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的两颗年轻的心最后以震撼人心的方式走向结合,从而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友情、和谐和幸福的热烈追求和执着抗争。死亡不仅象征了旧制度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光明"意象反复出现,与"黑暗"意象和"死亡"意象相对照,构成了戏剧的深层结构,表达了爱情战胜仇恨和死亡,光明战胜黑暗的内涵,该剧深刻反映了莎士比亚"美在和谐"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和谐美的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12.
对莎士比亚巨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个案研究,着重探讨了积极修辞中词义修辞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多角度演绎,以该剧中的经典对白为例,重点论述了其在比喻、拟人、矛盾修饰法、双关等手法上的修辞魅力。通过分析莎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探讨莎士比亚如何用丰富生动的语言以及相关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层次的领悟。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戏剧和汉乐府诗歌分属两个不同的时代,代表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都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男女主人公对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比较其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等,不难看出东西方爱情悲剧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透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中国阐释”的不同侧面,以此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的传播特点及批评者不同的阐释策略及主要倾向。认为在莎学研究中,中国批评者已经从最初的介绍,政治层面的解读发展为从人性、爱情与中国戏曲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的多元化解读。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与节奏、悲剧风格与结局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两部作品相去数百年,分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在艺术风格上,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上,在悲剧结局的处理上均存在着不同,但在主要情节的安排上,在作品总的创作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上却有着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把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后得出<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语言呈现出整体诗性,而后者呈现出局部诗性.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基础文类和剧作者创作心态的差异,尤其是中西基础文类的差异所造成的.所以这种差异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西戏剧语言特点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增进了对中西不同的戏剧传统与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著名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家长的干涉与阻挠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主人公性格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不同,它们在悲剧的成因上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造成两者悲剧命运的矛盾冲突不一样,悲剧主人公的性格不相同等。  相似文献   

19.
调式思维作为和声手法的原动力之一,一直对其产生着潜在的影响。从调式混合的手法、主和弦的模糊法、大小调体系内的半音化、其他特种调式的渗入等四个方面对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组曲的调式思维与和声手法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普氏的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20.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固然有着社会的经济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双方思想性格的差异,这才是造成悲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