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南京市农民阶层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阶层规模在逐渐萎缩,阶层内部出现职业分化,多元化结构的经济收入稳定上升,劳动条件与劳动环境极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宗族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还是农民交往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代际之间教育程度呈上向流动的变化,对社会的敏感问题最为关注,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总体而言,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湖南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应用Probi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农户对专业合作社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产品类型、生产经营困难程度、专用资产、商品生产率、政府支持专业合作社力度、当地社会化服务水平对农民的专业合作社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资产专用性水平、主要农产品销售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根本点。自 1 999年1 0月以来 ,四川省在 1 2 0个县中进行了30 0万亩的退耕还林试点。为了解试点情况 ,四川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北川、古蔺、雅江、南江、荥经、冕宁、会东、剑阁、汶川、合江 1 0个盆周山区县中的 50个乡镇、50 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退耕还林 (草 )各地热情较高 ,工作起步好 ,基本上按照“退耕还林 (草 )、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验收发证、落实兑现”的方针加以落实。但是 ,退耕还林涉及面广 ,尚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倾听农民呼声 ,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农户为视角,利用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个体以及家庭因素均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其中,农户的职业类型、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农户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农户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评价与农户的职业类型、身体状况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户的房屋类型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改进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利益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得到增强,相反却日益边缘化。导致农民利益边缘化的原因有很多,通过S村十年之间山田变化的过程,从社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民利益边缘化是由于社会政策的缺失造成的,并由此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作为这一进程的主体,其意愿及利益表达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以城镇化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S省T市D县城镇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了解到农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经济、政治、教育文化、身份认同),并针对调查中农民利益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评价,本文在对河北省3个县395个农民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和参保年份与农民对新农保的评价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使新农保得到更多认可,进而推动制度顺利发展,需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增强年轻农民的养老意识、加大新农保的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作为工业化的必要环节对农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具体考察这种影响,以湖南省C县H村为调查点并以Q村为对照组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表明,土地征用使村民在生产方式、家庭收入、消费结构、子女教育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村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现代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意识方面,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当前我国的法律是公正的,大部分农民认为法律能够保障他们的自身权益,绝大多数农民认为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从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不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朝着现代法律意识的方向迈进。但是,受一些因素特别是权力和金钱等的影响,少部分或者极少数农民持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因此,农村法制建设的道路依然漫长,仍然需要执法者和农民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民环保行为的现状,并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于人口结构和社会资本对农民环保行为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当前超八成农民能够采取环保行为,但农民采取环保行为的比重自东向西递减,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社会资本与农民环保行为有正向关系,即接触互联网与外出频次越多、对村庄认同度越高的农民采取环保行为的概率越大。从人口特征看,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民越可能选择环保行为;非农劳动者相比于农业劳动者所采取环保行为的概率更高。由此建议:推动农村社会实现生态宜居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优势,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该国国民文化素质及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民的人口素质高低。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程度很低,还存在有相当比例的文盲。文化程度的低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立足于农民的视角,结合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六个村的调研,从生产技术的科学性、生产过程的机械性、经营循环的市场性、生产组织的社会性和农业环境的生态性五个方面,分析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发挥政府职能的和增加农民收入四个方面探讨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结果认为,在一些以种植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劳动者女性化、高龄化和文化程度低层化的农村地区,农民离现代农业真的还很远,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内部动力体系和农民素质培训开发体系,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昌市4县9村293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分析,南昌市农户农民进入快速分化期,土地流转进入快速发展期,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进入规范建设期。但是,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同农户的发展诉求和权益保障、土地流转监管执法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中原因在于:一是国家惠农政策提升了耕地的价值空间增强了农民对耕地的占有意识;二是"恋土"观念与"土地增值"思想的双重作用加深了农民的守土观点;三是农民收入水平及构成的变化弱化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四是受资金科技等因素制约适度规模经营难以全面扩大;五是农民发展与出路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使得土地难以长期稳定流转。  相似文献   

14.
侯峰 《江海纵横》2008,(5):39-43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南通市在普查的农村户籍人口为580.1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4。其中,60岁以上人口126.8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1.9%。在60岁以上的人口中,60—69岁的占50.9%,70—79岁的占34.1%,80岁以上的占15%;其中男性占45.8%,女性占54.2%。我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列全省各市之首。这表明南通市农村老年人问题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拥有9亿农民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关键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在生存论视角下,对农民的健康医疗、权益保障、子女教育、养老以及娱乐消费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深入探讨有效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估西藏农牧区民生政策实施效果是保障和改善农牧民民生的基础。文章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基于西藏7村255户问卷调查,评估了西藏农牧区民生政策实施效果。这些案例显示出,西藏农牧民对民生政策的评价总体比较高,但民生政策体系中具体政策之间很不平衡。为此,文章就如何改进西藏农牧区民生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加强相关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法治状况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8054户样本农民知法观念、守法观念、用法观念的研究,分析现阶段农村法治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函数建模对影响农民法治观念的自身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分布、年龄、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农民法治观念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依据376家养猪场户的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表明: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合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及时稳定的高收入,双方在生猪质量定级与价格确定、信息服务、疫病防疫、投入品供应、争议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7成以上的养猪场户对合作效果表示满意并愿意继续合作;合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服务水平低、监管不到位和合同期限短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供应链管理理论教育,加强对养猪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培训和扶持,加强猪肉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9.
“空巢村”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如何让他们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邵东县、安化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和龙山县5县10村的调查研究,发现“空巢村”农民存在现代农业技术严重缺乏、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参与管理意识薄弱、经营意识不够、身心创伤加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加以解决,具体路径包括: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村干部长效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村干部的工作激情;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实施培优工程;重调农村行政区划,推行“空巢村”村民移民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