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朱宏 《南方论刊》2010,(6):89-90
色彩对于绘画来说,不仅是表情达意的手段。也往往是画家们苦心追求的形式内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色彩构成讲究的对比与调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何使色彩获得平衡或秩序感,这其中,形态、面积、明度、色相、纯度等都是左右其表达的因素,其中变化最丰富,对画面作用最大的当推明度因素。它融色彩与黑白关系为一体,从画面造型到空间表达,从视觉基调到情感表达,处处都能找到它的作用。现代主义绘画利用纯粹的色彩与形态,给人以直觉及震撼的感受,如何运用这些因素来拓展绘画语言是本文关心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3.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4.
雷熹平诗歌充分地运用了多种艺术形式,特别是将绘画艺术融入诗歌中。一是色彩美色彩作为绘画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给人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雷的诗歌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的对比、烘托和映衬。如“山青大地绿”中青绿映衬,“李白桃红映碧天”中红白对比,“湖街流光山溢彩,江桥飞虹夜阳光”和“千波水碧千树绿,几株叶黄几株红”中的多种颜色的组合。各种色彩的对比与组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图,将八桂大地的美丽尽展眼底。色彩还被称为“感情的语言”。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意味。巧妙地调色,光…  相似文献   

5.
孟子与经学     
<正>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相似文献   

6.
刘子石 《徽州社会科学》2000,(1):61-64,F003
中国砚台的颜色很多,产地也极复杂。通常分红、黑二类。红的人统称“端砚”。黑的人统称“歙砚”。实际不是红的都产于广东古端州,而黑的都产于安徽古歙州。由于产地或坑的不同,红的颜色上有紫红、深红、浅红、灰红等;黑的有纯黑、青黑、青绿、灰黑、灰色等。此外,还有绿、黄、白及一些杂色石砚,搜集齐了可谓五彩纷呈,令人眼花。  相似文献   

7.
穿鞋的学问     
常言道:“无鞋一身穷。”一位服饰专家对此说得更是透彻:“一套漂亮的时装如果没有一双色彩协调、款式和谐的鞋来配,就好比画龙未点睛,难以出彩!” 目前,鞋(特别是皮鞋)的颜色主要为黑、白、蓝、红、灰、咖啡等色,在此基础上可作多种巧妙的搭配。  相似文献   

8.
读诗札记     
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李集不收,最早见于孟棨《本事诗》、《旧唐书、文苑、杜甫传》也涉及到,都说是对杜甫的讥刺。关键在三、四句:“借问别来太瘦生,总是从前作诗苦。”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别出新解,说这两句中前一句是李白发问,后一句是杜甫作答,并无讥刺之意。但他也觉得题目的“戏”字有碍,于是便断定为后人所误加。我看,没有任何证据,仅仅为了要助成己说,而把“戏”字除掉,这未免近于武断,绝不是科学的态度。李白和杜甫是心心相印的朋友,彼此之间开开玩笑,有何不可?杜甫自己也说过:“颇学阴何苦用心”,“新诗改罢自长吟,”便可看出他  相似文献   

9.
浅谈王维诗的用色方法张岩绘画离不开色彩,画家常常运用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赋予色彩以自身的思想感情,直观地再现色彩;有些诗人也往往“以画法为诗法”,采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间接地再现色彩。王维历来被推崇为是善写山水诗的大家,在许多山水诗中,诗人都借助了含...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除草》诗描述了一种令人望而生畏、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毒草;白居易《送客南迁》中的“[艹燅]草”是他在南方生活的一个“困苦”之事。一般注家对杜甫所除之草和白居易的“[艹燅]草”或语焉不详,或理解错误。杜甫所除之草与白居易《送客南迁》之“[艹燅]草”都是荨麻,是一种毒草。  相似文献   

11.
诗歌为文学(语言)艺术,有人称之为时间艺术、表现艺术、听觉艺术;绘画为造型艺术.有人称之为空间艺术、再现艺术、视觉艺术等;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范畴.为不同的艺术形态。从各自不同的修饰语看,它们从创作过程所运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及艺术构思.到艺术品的审美特点风格特色等等,都有着分明的界限和严格的区别。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处理对象区别诗和画:“就处理对象说,诗属于精神哲学.画属于自然哲学;诗描绘心灵的活动,绘画研究身体运动对心灵的影响。”(《笔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人们更断然区别诗和画,德国的莱辛从创作角度区别诗和画:“只有那些搞不清诗、画两者界限的诗人们、画家们,才会继续把‘诗如画’当作金科玉律;绘画凭线条和颜色,描绘那同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杜甫离蜀问题谈论社甫离蜀,首先要涉及那首《去蜀》诗,诗云:“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诗的写作年代有争议。黄鹤定为广德年间阆中作,蔡梦弼、朱鹤龄和仇兆螯等以为永泰元年离成都时作。后说颇占优势,可未必的确。或谓两说均可通。我却倾向于黄鹤说。蔡说之可通,是把诗中“五年”、“一年”加起来算,为六年。杜甫永泰元年成都诗《春日江村》云:“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也是作于这年春天的《营屋》诗中写道:“忧惜已六载,兹晨去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各报刊、电台的古代诗歌欣赏专栏或节目上,被介绍得最多的,可能要数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这首诗受到人们如此宠爱,是当之无愧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看,好雨象懂得季节和人的心意,到春天就下落了。夜里,毛毛雨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来,柔和而又默默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这时,往远处望去,郊外的小道和天上的云连成了一片,沉静在漆黑之中,而江边船上的灯火却显得格外明亮。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看,那红艳艳、湿漉漉的地方,原来是花  相似文献   

14.
艺术描写丑恶、畸形、残缺、怪诞……的对象,在西方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甚,乃至有什么“丑艺术”、“丑学”之类说法。本文指出,仅就表现而论,中国艺术中“审丑”的情况毫不逊色西方。考之艺术史,传统诗歌中的“横空盘硬语”(韩愈),鲍照、李贺、杜甫、宋无、刘信史等的写鬼诗,绘画中的贯休派、扬州八怪及题材上的钟馗、丑石、大傩仪,散文中的《德充符》(庄子),书法中的“六分半体”(板桥),舞蹈中的《踏摇娘》、“刑天舞干戚”,戏曲中的丑角,园林中的奇丑巨石,盆景中的“病梅”,乃至吴昌硕之“粗”,齐白石之“乱”,黄宾虹之“辣”,李可染之“黑”可以说比比皆是,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5.
论张九龄山水诗的清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论张九龄文学风格的是他同时代的张说与徐坚,称其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新唐书·文艺传》),谓其为文不尚藻饰。最早以“清省”为其诗考语的是杜甫,其《八哀诗》云:“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仇兆鳌注:“地有余,力厚也。语清省,词爽也。”言其笔力沉雄厚重而语言清新省净。受杜甫影响继以“清澹”二字论其诗的是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说:“唐初承袭梁、陈,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自此九龄涛风清澹遂成定论。  相似文献   

16.
明人对“诗史”之说的辨证 ,大体上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一、从“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角度表示对杜甫“博涉世故”的不满 ;二、从叙事技巧的角度论证杜甫并非惟一当得起“诗史”之称的诗人 ;三、从是否真实可信的角度对杜甫提出批评。杜甫因其巨大影响而被选中作为剖析的标本 ,成为明人辨证的核心 ,目的却是对整个中国古典诗加以反省 ,摆脱“诗史”观念的强有力束缚  相似文献   

17.
谐趣胡适说:“陶潜与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因为他们有这一点说笑话做打油诗的风趣,故虽在穷饿之中不至于发狂,也不至于堕落。”(《白话文学史》) “诙谐风趣”确乎是杜诗的特色之一。不过杜甫是否做打油诗?他在穷饿之中是否发狂?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地探究一下了。打油诗是诗歌的一种通俗形式,多半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唐代张打油《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升庵外集》)它除了表现处处堆着雪的杂乱形象和顺口溜的音调以外,究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色彩的灿烂和明丽特点是其他绘画语言代替不了的。本文就色彩写生教学浅谈几点体会:我们看到的颜色可分为三类:红、黄、蓝。这三类颜色无法用其它任何颜色调配而成故称原色。而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称为间色,即橙、绿、紫。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调制出各种的颜色,它们称为复色。色彩写生时,我们就可以用直接的原色和间色调出千变万化的画面颜色。世界上每一种物象都有区别于其它物象…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有一段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从诗画互通,他进而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之说。宋人张舜民更直接地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然而,诗画毕竟是不同的艺术。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已谈到诗画的区别:“有一些人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摹仿。”直到莱辛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3期发表了王滋源《杜甫<喜雨>诗是反对农民起义的吗?》的文章,认为,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喜雨》诗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杜甫所言之“洗”,“是‘雨洗娟娟静’之洗,是‘一洗苍生忧’之洗,而不是清洗什么‘盗贼’”。愚见以为,王滋源的看法却恰是“站不住脚的”,而郭老认为“滂沱洗吴越”就是杜甫希望痛洗农民起义军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何以见得呢?王滋源首先是从农民起义的范围,对郭老的解释进行反驳的。他对“吴越”的理解太拘泥了。所谓“吴”或“越”,在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