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指标,即通常所说的平均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综合地反映了人口的寿命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该年出生的人,按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平均能活多少岁,这个指标,对研究人口寿命的变化和人口再生产,进行人口预测和制订人口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寿命在人口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人口再生产分析、人口预测、确定人口模型等都离不开寿命表。但由于编辑寿命表所需要的年龄别死亡人口数据在我国不易搜集到,所以,长时间以来我国人口寿命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旧中国没有计算过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但在三四十年代南京金陵大学和陈达、袁贻瑾等  相似文献   

3.
平均预期寿命(简称平均寿命),它是根据一个地方人口各年龄死亡水平,预期今后每个人可能活到的岁数。它是反映现时各年龄组死亡率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推算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发展的状况。兰州市目前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到底有多长?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分  相似文献   

4.
人口死亡水平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各国的人口资料,使用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这两个关于人口死亡的重要指标,比较中国和世界 人口的死亡水平和变动趋势。根据各国的人均收入,揭示人均收入和平均寿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总数由解放时的五亿四千万,增加到目前十一亿八千万,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此期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迅速提高了一倍左右。由此可见,在人口预测中,人口死亡率预测是件极重要的工作,在中、长期人口预测中,尤其如此。全国第三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对人口死亡状况已有较详细的统计,给我们研究中国人口死亡现状和未来情况,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6.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寿命,除受一定的遗传基因和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之外,主要还是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制约。平均预期寿命指标,可以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对于量化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人口寿命的变化和人口再生产,以及制订人口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就有关人口资料,对中山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一分析。一、平均预期寿命达到较高的水平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该市计得的1981年预期寿命为72.22岁,男为69.92岁,女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人口的爆炸成了世界人口剧烈爆炸的中心之一。 1992年,联合国公布了世界人口的资源,其中有1992年世界人口的资料、2000年世界人口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预测、1985年至1990年期间平均人口增长率、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新生儿死亡率。 在这份统计资料中联合国列举了世界各国的数据,同时也列举了每个地区的平均值。那是按地理特点划分的22个地区(即东非、西非、北非、南非、中非;东亚、东南亚、  相似文献   

8.
一、意义: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卫生事业成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平均寿命受各年龄的死亡率高低所决定,因而也受到婴儿死亡率的影响,降低婴儿死亡率可提高平均命寿,如果各年龄死亡率不变,而只婴儿死亡率有变动时,可影响平均寿命多少?现考虑出一个简便公式,提出供大家参考。 二、公式:△e_o=e_o~b-e_o~a=(q_o~a-q_o~b)×(e_1~a 0.90) 为平均期望寿命之增加量 为原来的平均期望寿命 e_o~b 为婴儿死亡率变化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q_o~a 为原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a代替。 q_o~b 为后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b代替。 e_1~a 为原来寿命表上1岁的平均余命。 如果1岁以上年龄别死亡率不变,则1岁的平均余命也不变,因为1岁的平均余命不受婴儿死亡率高低的影响。如果用婴儿死亡率代替0~1岁的死亡概率则上式可变为  相似文献   

9.
人口知识     
什么是人口再生产规律? 人口发展是个川流不息,永不停顿的自然过程。任何时候,总有一代新人在出生、成长,也总有一代老人在衰老、死亡,通常大多是出生人数多于死亡人数,于是人口增长,总人口增加;有时也可能生死相抵,总人口不增不减,呈静止状态,还有时可能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数,出现总人口绝对减少。人口的这种自然变动,叫做人口再生产。反映人口自然变动客观上必然走向的趋势,就是人口再生产规律。生老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几种常见的死亡水平间接估计方法 ,以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为基础 ,估测了五普人口粗死亡率、死亡漏报水平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1.
《人口学刊》2018,(3):52-61
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俄罗斯遗留了大量的残疾人口。俄罗斯人有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不仅存在男性人口之中,女性人口中的比例同样很高,再加上恶劣的气候条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饮酒方式,缺乏体育锻炼等,使得俄罗斯人口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人口预期寿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远远低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低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甚至低于与俄罗斯有着相似历史经历的韩国和墨西哥。保证居民健康和人口的稳定发展是维系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之道。当今世界,日本、欧美等各国的人口预期寿命都在持续增长,而俄罗斯人口的预期寿命却增长缓慢,这无形中拉大了俄罗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如何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急需解决的社会难题。本文通过具体的资料数据对比一般地区与极端地区人口的预期寿命,分析俄罗斯与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具体差距,推测出俄罗斯人口预期寿命的可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据1980年6月新加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2,413,945人,平方每平方公里多达3,912人,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之一.新加坡人口的明显特点在于:人口数量虽少,但人口密度极高:死亡率较低,而自然增长率偏高:人口年龄构成更为年轻.近二十年来,新加坡政府以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把解决人口问题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效果,使人口再生产类型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过渡,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人口再生产形势的剧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俄罗斯的总人口发展、人口的生育率与死亡率等人口再生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自苏联解体以来 ,俄罗斯人口的总量出现下降趋势 ,出生率和生育率都大幅度下降 ,而死亡率上升 ,平均寿命骤减 ,人口的性别构成发生显著变化。这些产生人口再生产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1991年以后俄罗斯社会经济转轨时期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4.
1954—2005年新疆兵团人口发展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月兰  汪学华 《西北人口》2008,29(1):98-102
本文从人口增长变动、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兵团人口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提出了制约兵团人口发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兵团人口增长迅速,人口总数中,省际人口迁移量大且占有重要的地位: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了转变,出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率;人口分布不均;总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就业人口趋于减少,劳动力资源的供蛤严重不足。制约兵团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俄罗斯的历史人口数据,对俄罗斯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俄罗斯三次人口转型中的社会经济情况变化对人口变动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很快,人口死亡率升高,总和生育率已远低于替代水平,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总人口数长期处于下降通道,出生预期寿命不增反降,特别是男性出生预期寿命远低于女性出生预期寿命。在推动人口增长的社会经济相关措施实施后,俄罗斯人口数量仍不能增加,这对目前总和生育率已经很低的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南人口增长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历史人口研究,尤其是清代人口研究的过程之中,宗谱是一个尚待大力开发的资料宝库。运用宗谱资料,可以探讨宗谱人口的出生和人口增长、人口的死亡和平均寿命,人口性别构成等,宗谱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包括人口婚龄、初婚、再婚、重婚等;宗谱人口  相似文献   

17.
寿命表是依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某特定人群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表。其基本原理是假想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该地该时期各年龄的死亡率先后死亡,直到全部死亡,从而了解这一代人的死亡与生存规律。寿命表的用途很广,它不仅在不受人口构成影响下可以说明平均寿命的长短,某种疾病的危害,而且在预测未来人口发长趋势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依据。寿命表分为完全寿命表(按一岁一组编制)与简略寿命表(按五岁或十岁一组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不同婚姻状况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重要社会因素。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人口。这种差异表现在几乎所有年龄组中,但在低年龄段差异最大,随着年龄提高,差异趋于缩小。20—80岁暂时预期寿命的比较显示,未婚、丧隅和离婚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别不大,三者均明显低于有配偶人口,平均差距约为7岁;此外,婚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现状的分析,运用蒋庆琅法利用2003年我国人口抽样和死亡率资料编制当年的简略寿命表,估算我国现阶段人口的预期寿命。接着,对我国自解放至今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最终利用我国自第四次人口普查至第五次人口普查阶段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率等相关资料,对我国人口2001-2020年的预期寿命作出预测,得出今后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将继续增长,但增长率依年度的推移而递减。  相似文献   

20.
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一个带生命周期假说的经济动态模型全面考察了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 ,并且纳入了寿命预期、收入预期、非预料死亡、遗产继承、社会养老保险等内容。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我们由模型研究发现 :死亡率表 (年龄别人口死亡率 )下降导致储蓄率上升。这是对“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一流行观点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