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在尊重成员国的多样性和实现欧盟治理的统一性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欧盟发展了一种名为"开放协调机制"的新治理模式。作为一种介于政府间合作与超国家治理之间的新治理模式,开放协调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它不是一个立法决策机制,而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进程灵活的软法治理机制。作为一种新近提出的治理模式,开放协调机制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其所适用的政策领域相对有限,但是其对欧盟多层治理体制的潜在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公司治理的概念,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以及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家族监控模式各有的利弊;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必须包括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内部机构分权制衡机制,以及由法律规定的、公司外部环境影响制衡机制两个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中现存的诸如股权结构畸形化、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法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改变“一股独大”现象、优化内部制衡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司外部治理环境是影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根本因素。政策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政府干预等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监督、激励和决策等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有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效应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类不同所制形式的企业中表现有所不同。政策环境对内部治理机制的正向影响效应有助于强化其他外部环境因素对治理机制的影响,相比国有企业,政策环境的中介效应在私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西方公司治理模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作者通过对西方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的分析比较,结合中国国情与国有企业现有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公司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银行通过相机治理机制成为外部治理的基础;内部治理采用共同治理模式,确保相关利益者和股东拥有平等的机会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参与公司治理.新型公司治理模式吸收了西方两种典型模式的优点,比较接近于德国模式,更适合中国目前国企改制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由于股权结构的差异形成了股权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市场治理的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以及股权集中、主要依靠大股东内部治理的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就成熟市场经济而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定论,两种股权结构及其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公司治理模式尚存在不少缺陷。通过比较借鉴,我国应当构楚股权适度集中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公司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公司内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管理效率的高低、管理费用的大小、内部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否,而且还关系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要解决公司内部制衡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公司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权能的关系,这三种权能相互之间必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才能达到整体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开发性金融治理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性金融的有效治理是为了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克服或避免政府失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着重建设其治理模式,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治理模式,改变传统的行政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在保证开发银行不背离其经营宗旨和原则的条件下,通过一套创新的、完善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开发银行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提高经营效率。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开发性金融治理模式的一般分析入手,结合德国与日本开发性金融机构治理实践,提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应是公司治理、金融治理和公共治理三者的有机协调和统一的观点,并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实践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 ,其内容包括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即一个有形的三层次的制衡机制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即一个充分竞争的、完善的市场存在并发挥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均存在问题 ,改革还需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转型经济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考察上市公司现金储备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发现作为公司治理机制重要内容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现金储备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影响的作用方向却与对发达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现金储备行为的研究结论相反.这是因为在弱外部治理机制的经济条件下(不完善的接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如中国),内部治理效力越差的公司倾向于持有较少的现金储备;而在强外部治理机制条件下(如美国)则刚好相反.公司治理效力的变量对公司现金储备水平的不同影响方向,正是由两种经济环境下作为代理人的公司管理者持有现金资产的成本收益构成的异质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股权结构的差异形成了股权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市场治理的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以及股权集中、主要依靠大股东内部治理的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就成熟市场经济而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定论,两种股权结构及其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公司治理模式尚存在不少缺陷。通过比较借鉴,我国应当构建股权适度集中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美日公司治理机制的特点、文化要素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制度保证。以外部治理为主的美国和以内部治理为主的日本在发达国家中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由此我们也发现不同国家其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是建立在符合本国文化制度的前提下展开的。分析美国和日本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征的同时,揭示出与其相关的文化要素的作用,这将是处于经济赶超和上升时期的中国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必须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以不完全契约为工具,指出当契约的不完全性作用于公司权利划分时,控制权配置就成为影响公司治理的关键因素。伴随着公司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控制权逐步分裂,在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主体之间配置,由此导致公司治理的复杂化,并产生多种治理目标的相互冲突,这就使得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无法出现,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整合。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表明,我国大部制改革已经起步。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理顺职责关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笔者以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全面剖析了大部制的内外部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论述了大部制借鉴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意义,以期促进大部制的健康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产权的不同决定着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不同。有基于国有公司产权与非国有公司产权的差异性,国有公司治理与非国有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应有所区别。国有公司治理应当重点针对代理人问题以强制性立法施以特殊规制,而对非国有公司治理则宜以市场机制来加以选择,并辅之以自律性规范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延伸到企业内部控制领域,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企业治理问题和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理性选择,应从投资人、经营者、员工、债权人和政府五个维度的内部控制链提出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16.
所有者的动力是企业治理机制的原动力,是企业治理机制得以运转的保障。而这一动力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却严重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我国国有企业终极财权的分离、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激发国有企业动力机制应该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健全经理人员市场,建立选择经营者的有效制度以及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所有权集中是在所有权分散基础之上实现的,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所有权集中是一个国家在资本结合与支配关系上所采取的普遍方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认识到所有权集中是主要的公司治理形式,将极大地影响我们对公司治理问题及其政策含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转型经济中正式制度的失灵或低效使得媒体监督作为一种法律外替代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监督能够降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公司治理效率。结合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的耦合机理,分析了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中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指出媒体的信息制造功能有利于缓解公司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迫使公司高管改变行为,并通过声誉机制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发挥引导作用。从媒体公信力、公司公共关系努力以及共同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总结了影响媒体监督发挥非正式治理作用的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媒体监督所遇到的困境,并给出了提高我国媒体监督在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方公司治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主要处理这一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以来 ,主要被概括为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 ,二者在权利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市场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但目前又呈现出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所引发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指出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是两个基本的委托代理问题.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能性,现实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直接的证据.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盈余,这表现在无论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是利益冲突问题,其焦点和核心都是企业盈余.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盈余治理的概念,并强调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应该围绕盈余治理这一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