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阿五十年外交风云>序:是纪念文集,更是历史文献 由<解放日报>国际部发起并支持、外交笔会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组织并完成的这本文集,旨在纪念中国-阿拉伯国家关系最近半个世纪(1956~2006)所跨越的光辉历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中阿合作论坛外长会议结束后不久付梓问世了,真正是可喜可贺.这本文集的作者,是一批我国长期驻阿拉伯国家的资深大使,以及几位多年从事阿拉伯国家研究的成名学者.他们中,大都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不但德高望重,而且经验学识都远非我所能企及.因不敢有违文集主持方之托,遂不揣冒昧,在这里稍谈几句对中阿关系五十年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至今,中国对阿媒体交流稳步发展,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新闻合作机制。但中国对阿媒体交流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包括已有新闻合作机制缺乏有力落实,涉阿媒体缺少大局意识和公共外交的意识,对阿媒体交流遭遇西方媒介帝国主义的压制,传播格局中民间媒体缺位和新媒体利用不够,对阿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应对这些困境,中阿双方应将《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新闻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此外,中国涉阿媒体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或载体,中国要与阿拉伯媒体开展密切合作以破解西方话语霸权、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中国首次提出"旅游外交"概念以来,中国对阿旅游外交经历了从实践上不断丰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旅游外交形式逐渐从建国初期的官方朝觐活动拓展至以促进双边旅游客流量为目的的各类官方或半官方活动;实践主体从国家拓展至各级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乃至旅游个体;对旅游的认识从一开始作为单纯的对外交流工具,到注重其产业和经济功能,再到强化特殊的外交功能.目前,中国对阿旅游外交中仍存在战略构思不清、合作机制不健全和旅游客源流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中国对阿旅游外交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继续推动双边旅游客源流增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和虹吸效应,密切关注并预防旅游外交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使中阿旅游外交不断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当代老年》2010,(1):56-56
近日,《风华60年——离退休干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集》正式出版。值此,湖北省委老干部局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6.
人文外交作为一种崭新的外交形式,是对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应对,也是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机整合。人文外交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文明对话理论为依托,在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实践则为人文外交的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当下,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尤其是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面临挑战。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我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中东外交思想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中国中东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涉及到权力结构、利益结构、制度结构、文化基因和情感积淀等五大要素;其内容包含和平与发展、结伴不结盟、正确义利观、中阿命运共同体、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等五大内涵。在新时期中国中东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在中东开展了成功的全方位平衡外交,在中东的贸易、投资和援助大幅增加且结构更趋平衡合理,中阿进入全方位合作的新阶段,同时中国也为解决中东热点问题发挥了独特的第三方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13日,在天津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天津宣言》,宣示着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此次会议回顾和总结了过去6年来中阿合作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双方合作水平的渠道,标志着中阿合作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愧为中阿合作历程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人民深情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怀念邓小平总设计之际,《亲历中美建交——柴泽民戎马倥偬的军旅岁月和五任大使的外交生涯》一书中,摘登了其中一章《大年初一,邓旋风席卷英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友好城市是各国城市与地方政府对外关系的重要平台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外交和地方外交的重要形式。中外友好城市建立的基本原则包括五个方面,其发展阶段自1973年以来历经三个阶段。迄今为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城市的发展量少速慢、分布不均、虚多实少,主要有交通、局势、国情、政绩和语言等方面的原因,但中阿友城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应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推进中阿友城工作的开展,以促进中阿友谊和友好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人民深情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怀念邓小平总设计之际,《亲历中开卷有益建交——柴泽民戎马倥偬的军旅岁月和五任大使的外交生涯》一书中,摘登了其中一章《大年初一,“邓旋风”席卷美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公关世界》2010,(4):25-26
全聚德锋线领军人邢颖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邢颖有两大标志性力作:一是主编了《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理论研究文集》和《情系公关——二十年在线推演》。二是参与、并执行策划了全聚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功上市案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9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2周年,日本侨报社推出的中日双语版《温家宝公共外交艺术初探》一书,9月29日在东京与读者见面。当晚,日本侨报社社长张景子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办的国庆62周年招待会上,向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中国驻日大使等赠送了该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中阿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面对当前和今后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在“大周边”外交战略视野下对未来中阿关系做出重新定位,在未来的中阿关系构建中应当立足长远战略,矫正目前单一的能源优先的外交政策,避免短视和功利性,牢固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将未来中阿关系全面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中阿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面对当前和今后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在"大周边"外交战略视野下对未来中阿关系做出重新定位,在未来的中阿关系构建中应当立足长远战略,矫正目前单一的能源优先的外交政策,避免短视和功利性,牢固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将未来中阿关系全面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阿关系是中国重要对外关系之一,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前,中国就同该地区有友好往来。20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发展。始终贯穿中阿关系的关键词是:友好、合作;贯穿中阿关系的精神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阿关系是中国重要对外关系之一,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前,中国就同该地区有友好往来。20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发展。始终贯穿中阿关系的关键词是:友好、合作;贯穿中阿关系的精神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04年9月14日,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见证了中阿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这一天,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阿盟总部开罗举行,双方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两个文件,酝酿已久的中阿合作论坛从此正式启动,真可谓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让我们以历史为线索,回顾其间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