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五章“自由,尚未诞生,就要死亡” 〔前夕〕 那不勒斯革命,对于撒丁王国爱国者的革命计划的酝酿成熟,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们的基干力量集中在王国的中部地区——皮蒙特和热那亚。而且,撒丁王国的爱国阵营在成份上,比那不勒斯王国的爱国阵营更为复杂。在撒丁王国的爱国阵营中,持温和的自由主义观点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他们指望劝说国王维克多·埃曼努依尔一世相信,必须实行改革以防止革命的发生。在烧炭党的秘密会社的活动家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成为民族国家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与欧洲的均衡有关,二是在罗马存在着教皇国以及1848年所阐明的一些原则,三是缺乏一位伟大的将军.在加富尔和加里波第的努力下,1861年意大利成为独立的王国.加里波第被意大利人看成是只专注于指挥战争和贯彻其他人的战略的将军,但事实上,他却赋予其军事活动以意识形态上的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08,(10):28-28
回想起来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吧,那不勒斯这个名字就印在脑海里了。那个时候有点"糊里糊涂"地跟着爸爸和哥哥迷上了足球,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到本世纪末90年代初,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足球俱乐部正值黄金时期,由球王马拉多纳带领的球队两次夺得意大利国内甲级联赛的桂冠。而我就是因为足球知道了那不勒斯,一个遥远的意大利南部的海港城市。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1,(4):34-36
自2007年开始,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地区,接连发生了十四起僵尸"诈尸"事件:一些已经死亡几个小时的逝者,已经变成了僵尸,但夜深人静时,却会突然爬出棺材撕咬亲人……  相似文献   

5.
王鑫 《山西老年》2010,(1):65-65
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饼日前获得了欧盟"传统特产认证",这一殊荣引发了那不勒斯人的庆祝狂潮。那不勒斯市特意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街道狂欢会",免费向行人发放了1000个披萨饼。  相似文献   

6.
1856年法俄接近之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里米亚战争后期,当塞瓦斯托波尔于1855年9月8日被攻陷之后,法国也是力主对俄国继续进行战争的。然而,时隔月余,即在10月中旬,法国不仅已放弃了对俄国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图,而且还与俄国开始了秘密的外交接触,为法俄接近作了准备。在1856年2月底至4月初的巴黎和会期间,法俄两国继续进行秘密的外交接触并默契合作达成双方之接近。到了莫尔尼被任命为法国驻沙皇宫廷特命大使,法俄接近已成为公开的事实。法俄接近,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影响,即导致了撒丁王国弃英亲法联俄,打开了撒丁王国通往伦巴底之路。法  相似文献   

7.
哈林顿认为,自由和民主是共和国的本性,而法治则是共和国的基本标志.法治共和国的核心在于建立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的关键是实现法律下的"均势";平等是法治王国的基石;人民是法治王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 6、70年代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是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比较两国的统一运动 ,分析其异同点 ,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一、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民族的统一 ,这是两国统一的最基本的共同点。具体说 ,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两国都是在一个封建王朝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统一的。德意志是普鲁士王国的霍亨索征王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意大利则是撒了王国的萨伏依王朝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加富尔。2 .两国都是通过王朝战争或对外战争的途径完成统一任务的。普鲁士王朝是通过三次战争 (186 4年的普丹战争 ,186 6…  相似文献   

9.
一个中国女孩独自行走意大利,感受意大利人,感受意大利古老灿烂的文化。火车从瑞士南部越过意大利边境,在意大利境内停靠了一个小站,我跳下车跑到车站售票处买了一张铁路优惠卡,开始了一个“疯”女孩在意大利独自的“流浪”。那不勒斯风情米兰是意大利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我从北方进入意大利经过的第一个大城市。火车站那宏伟的大理石候车大厅,真像一座显赫的里程碑,将古老辉煌的古罗马文明顿时呈现在眼前,让我清楚地感到自己正在进入一座人类古代文明的宝库。傍晚时分,我登上了去意大利南方重镇那不勒斯的列车。夜间的火车上乘客寥寥无…  相似文献   

10.
《斯巴达克思》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拉发埃洛·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出版于一八七四年。作者是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英勇战士,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小说以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斯巴达克思率领的伟大的奴隶起义为题材,热情地歌颂了奴隶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作者以此来鼓舞意大利解放斗争的参加者。意大利民主派领袖加里波第读了这部作品以后,在写给作者的信件中说:“我希望我国的同胞重视这部伟大作品的价值,而且,在读过它以后会深深地相信:如果事情关涉到神圣的自由事业,保持毫不动摇的坚毅精神那是非常必要的。”象《斯巴达克思》这样正面描写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关系、颂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使一个共和国成为法律的王国,而不是人的王国?针对建立法治共和国的这一重大难题,哈林顿分析了建立法治共和国存在的困难和限制条件,通过"分蛋糕"的思想实验,提出了"均分和选择"理论,探讨了建立法治共和国的基本原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志尼于1827年加入烧炭党”;“在1831年获释出狱后,他就脱离了“烧炭党”,而创立了‘青年意大利党’”;1831年6月,正当创建青年意大利党的工作紧张进行之际,“马志尼还对意大利的统治者抱有幻想”,“写信给撒丁国王查理—阿尔伯特(1831—1849年在位),劝说他出来领导意大利的复兴运动”。以上三条判定,或据旧说或属臆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社区》2014,(20):34-34
到意大利旅游,顺便去看望了在那不勒斯工作的朋友。朋友说到那不勒斯,有家咖啡馆一定要去坐坐。带着好奇的心理,我跟随朋友来到了位于那不勒斯街角的一家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的位置不是很显眼,厅堂面积也不大,但却门庭若市。我们走进去时,咖啡馆刚刚营业,可屋里已经有几位正在喝咖啡的顾客,而且收银处和吧台前也排起了一个小长龙。我跟随着朋友站在了收银处前,排到我们时朋友点了三杯卡布奇诺咖啡。  相似文献   

14.
<正>据说披萨在欧洲曾是穷人的简速食品,由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师傅于200年前首创,不过披萨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后,却俨然成了小资情调的代称。虽然它的外形有点像温州的麦饼,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企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包括十四、十五、十六世纪,当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皆居前列的主要中心城市是佛罗伦萨。它作为具有独立地位的主权城市或城市共和国,在十六世纪初已盛极而衰,到十六世纪中叶逐渐丧失原有的先进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马克思又接着说:“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得最早,农奴制关系也瓦解得最早。”由此可见,马克思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在经济上的发展总归之于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6.
凡是到过意大利的人,都要去品尝一下比萨。作为西餐中的黑马,比萨在福州也越来越受宠。传说这个源自意大利的美食的前身应该是中国的葱油饼,是当时的马可·波罗回到自己的家乡,异常想念中国的葱油饼,却苦于不会烤制。后来,他终于遇到一位愿意为他做"葱油饼"的那不勒斯厨师。可能是那不勒斯厨师手法上的一些错误,不懂得如何将面团和馅料完美搭配好,于是就将错就错,创造出了口味独特的"比萨",而后风靡全世界。不管怎么说。这些历史都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比萨已经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逐渐地被爱好美食的福州人所接受,并且正在流行。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公关》2012,(6):74-74
一、项目背景意大利的宝格丽,是继法国卡地亚和美国蒂芙尼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珠宝品牌。这个品牌源自希腊,创始人索蒂里奥·布尔加里是希腊伊庇鲁斯地区的一个银匠。1879年,索蒂里奥举家移民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884年他在罗马开了一家银器店,专门出售精美的银制雕刻品。"宝格丽-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曾先后于2009年5月于罗马和2010年12月于巴黎成功举行。2011年9月,BVLGARI宝格丽为中国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自公元774年就进入了一个长达1000多年的分裂时期,其政治上的长期分裂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意大利经济的外向型特点和南北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意大利政治结构的松散。经济活动的重点在国际市场,城市对国际市场的关心甚于国内市场,海外利益甚于国内利益。意大利既然无心于国内的经济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建立国内统一市场的要求,进而没有形成实现政治统一的经济前提。因此,意大利的经济构成对意大利的统一运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你     
《阅读与作文》2011,(2):39-39
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那不勒斯扒窃成风,为了防止旅游者的手表被窃,有关部门向旅游者免费发放一种塑料手表,上面印有该城标志。这个办法效果很好,因为已经发财的扒手们实在看不上不值钱的塑料手表,便懒得偷了。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对本论题进行了阐述:其一,综述了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大国不断兴起、不断分裂,最后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民族国家道路的过程;其二,综述了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在统一—分裂—统一的历史发展中,最终保持了民族统一大国国家发展道路的历程;其三,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与论证了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和因素,即地理和地缘政治方面的不同、传统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传统思想文化方面的不同、古代民族关系发展方面的不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