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新诗格律的问题,差不多在新诗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就有着不同意见的争论。诗人闻一多和何其芳,都曾对新诗的格律问题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可是,去年《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刊载的刘再复、楼肇明同志《关于新诗艺术形式问题的质疑》一文却认为:“闻一多先生和何其芳同志的探索,未能在艺术上获得成功”,奉劝人们“不必一定要重蹈他们的足印”,不赞成继续进行探索。我认为这个意见是需要商榷的。从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一种体裁的  相似文献   

2.
何其芳同志在《关于现代格律诗》中,对于新诗的格律,提出过这样的主张: 我们说的现代格律诗在格律上就只有这样一点要求:按照现代的口语写得每行的顿数有规律,每顿所占时间大致相等,而且有规律的押韵。是不是除此而外,在格律方面还有什么应该讲求的呢?我想,只要是合理的要求,都是可以研究和试验的。特别是写诗的人的实践,恐怕主要依靠它才能把我们的新诗的格律确定下来,并使之更加完美。在实践还很少的时候,我反对给我们的格律诗作一些繁琐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金羽、刘炯忠二同志(以下简称金羽二同志)在1979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究竟是几个?》一文,对我同年4月1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这篇拙文,提出了全面的不同意见。这对于我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益处的。为了相互促进,本文拟对我所赞同或坚持的观点再作进一步地阐发,并对金羽二同志的意见作些答复。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八二年第一期刊登了李光远同志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对主张劳动力所有制的论者们的各种见解,一概予以否定。其中,对笔者发表在《江淮论坛》上的观点,也提出颇多质疑。作为“论者”,我们有责任回答这些质疑,同李光远同志进行切磋。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第二期《社会科学战线》周忠厚同志的文章《对〈谈谈绘画中的抽象派〉一文谈一点不同意见》(以下简称《周文》)中说:“在抽象艺术诞生的一九一○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这说法是不对的。抽象艺  相似文献   

6.
<正> 《广东社会科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邓安庆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也谈从理性到非理性的转折——兼与刘景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邓文”),对此我表示欢迎,同时对邓文的商榷意见简答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诗自诞生以米,除二十年代中期起有一段时期新格律诗是主流外,其余时期,自由诗都是新诗创作的主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后。不满于这种情况而有志于打破自由诗长期当主流局面的,建国后首推提倡新诗应有“典型的诗行”的诗人兼文学史教授林庚,其次是提倡“现代格律诗”的何其芳和立志创造“新格律诗”的卞之琳。从开国初期到一九五九年,林庚写过八、九篇关  相似文献   

8.
自从新诗出世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并且毫无结果的老问题,最近又喧腾起来了。《诗刊》发表了孙绍振同志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当代文艺思潮》发表了徐敬亚同志“崛起的诗群”。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丁芒同志“建立新诗体刍议”。《解放日报》发表了陈言同志“中国新诗向何处去”等文章。恕我孤陋寡闻,其它有关的高论还未能拜读。就从以上文章看,仍然是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七八年第十二期发表的王极盛同志的《何谓文艺的形象思维》,以及《社会科学战线》七八年第二期发表的韩凌、舒炜光同志的《形象思维问题新探》,是两篇引人注目的文章。王文把浦满春、孟伟哉、周忠厚、何洛、蒋孔阳、茅盾等同志的观点,叫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平行论”;而在我看来,王、韩、舒等同志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高放同志1988年2月发表在《社会科学》的《党章中某些传统规定探微》以下简称《探微》一文,对“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提出了质疑。我认为,这样质疑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他搞混了“全党服从中央”的概念,动摇了“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 “全党服从中央”是民主集中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全党不服从中央,就会使党失去中心,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可能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小平同志在谈到“四个服从”  相似文献   

11.
答《<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才旦同志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以《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就是回族吗》为正题、以《〈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副题,对我们在《青海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一文提出质疑。现就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一、关于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认定问题。《质疑》的作者反复提出我们不应该“轻率地认定”卡力岗这部分群众是回族。认为我们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是“以偏概全”,是主观臆断下结论等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诺族长房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基诺族长房的社会性质发表了各种不同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汪宁生同志的《基诺族的“长房”》一文(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下简称“汪文”)。汪文认为:基诺族的“每一座长房便是一个父系氏族。”在民族学史料中,世界各地长房的形式和内容是有许多不同特点的,但是一个长房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怎样理解“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个命题,张江明同志在《要充分认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唯物论中的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一文中,针对一些与他不同的意见,重申了他认为这个命题“既是哲学的认识论,又是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的主张。现在提出两点质疑与张江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拙作《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拙作”)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发表后,赞同者固多,持异议者亦不罕见。据笔者所知,持异议者的批评意见大同小异,其中肖永平教授提出的四点商榷意见(以下简称“肖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研究能转换成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吗?──与俞吾金同志商榷胡敏中俞吾金同志在《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发表题为《从抽象认识论到意识形态批判》一文(以下简称俞文)。文中所提出的对认识论研究的建设性意见是有一定启发性的,但俞文把现代认识论说成是抽象...  相似文献   

16.
顷读《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发表的乐祥让同志的《郭沫若的一首佚诗》,疑窦顿生。这首“七绝”并非郭沫若的佚诗,亦非“郭老书赠柳亚子的一首‘寄赠’诗”。恰恰相反,它是柳亚子写的一  相似文献   

17.
刘长林、胡焕芗同志《略谈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一文,揭载于《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刘文”),车离同志《黄帝内经和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与刘长林、胡焕芗同志商榷》一文见于《学习与探索》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车文”)。这是哲学界继一九五六年任继愈先生专论《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的关系——从黄帝内经来看中国古代医学的科学成就》①以后对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又一次认真探索,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19.
我在《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载《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以下简称《评价问题》)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一书绪论中,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和评述现代西方哲学提出过一些看法。《学术月刊》1983年第4期发表了陶济同志的《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针对我的《评价问题》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现在我结合对陶文的评论,再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马宏山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其中的许多新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马宏山同志还在《文史哲》1979年第1期上发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又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上发表《<文心雕龙>之‘道’辨》,有些观点,与《论<文心雕龙>的纲》一致。本文间或征引此两文语,一同评论。“本乎道”《文心》的第一篇《原道》,是论“本乎道”的专篇。“原道”,即“原于道”。“原”字后省略介词“于”。《经传释词》:“于,犹乎也”。《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说:“原,本也”。所以“原道”犹云“本乎道”。是说作文要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