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运动"形式自上而下所形成的强制性政策动员方式与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复杂环境、民众心理特点等因素共同构造了当代中国的政策认同.人们之间以及人们与制度之间的信任相当普遍,信任政治建立在以人事档案为代表的"信任替代物"上.反过来,这种"自上而下"开展的政策动员与"自下而上"形成的政策认同所建构的普遍信任有助于建立大规模的、复杂的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网络和制度,从而实现了由人际关系凝聚的经验信任走向集体规划化的制度信任.  相似文献   

2.
汗漫于网络空间的泛娱乐化、泛游戏化内容阻滞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发展,而手机游戏以其使情成体、操作爽快、体验沉浸等优点日渐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场域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手机游戏场域中三个子场域之间冲突与博弈:政府场域中教育主体的“灌输管控”、资本场域中教育介体的“资本操纵”以及消费场域中教育客体的“舆论反抗”,探索多个子场域交织的动态平衡关系,提出在资本场域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根本性引领作用,贯穿手机游戏产业链,严把手机游戏质量关;在消费场域中提高网民辨别力,矫正文化消费观;政府场域中要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逻辑到各子场域中,让三个子场域形成自律自制的统一有机体,以进一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添趣。  相似文献   

3.
同行评议制度是以"同行"这一学术共同体为作用场域,以学术"评议"为制度行为方式的一种学术评价制度。同行评议制度蕴含的聚合高校学术权力、推动高校学术共同体内在观念及外在社会建制、延伸学者学术自主空间三项基本功能对高校学术不端治理具有天然的适切性。在高校学术不端治理场域中建构同行评议制度,需遵循制度目的的学术"质量与正义"导向、制度内容的"评建同构"、制度功能的"统筹兼顾"基本原则。而落实与践行这一制度的根本在于确立"学术秩序"的制度目的观、构建"分权适度"的制度权力逻辑、打造独立自主的制度流程、强化政校联动的制度监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视域内的二重性分析是建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学的学说原理,因而就内涵逻辑和实践范式来说,劳动二重性与研究对象具有结构上的内在契合性,它决不谋求认识属性的简单的相互隔开。劳动二重性实践之路是否决物象自足性,还原对象的历史规定;否决社会物象关系的资产阶级拟制,进一步还原研究对象的理论规定。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实践图景即在于以历史主义和实践主义为双重的建构逻辑取向,规定大写的历史理论,全面落实政治经济学批判。该研究进路旨在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整体性批判所得到的认识结果,是对历史进行总体分析、系统性考察而得出的建构性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制度—行动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分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个人建构社会网络的策略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网络建构的变化。在单位制时代,再分配制度决定了个人建构社会网络的努力更多地体现在单位内部。在后单位制时代,混合型分配制度决定了社会资源分配的多元化、分散化和市场化,行动者建构社会网络的行动在多个场域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背后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文人园林在遵循权力场域的运作逻辑的同时有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它是以文人群体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权力网络;文人园林作为场域是以文化资本的争夺为中心的;文人园林内的行动者形成一定的审美惯习,但是这一惯习背后隐含着重要的社会区分功能。  相似文献   

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网络社会场域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种网络社会场域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人们生产、传播信息和从事社会交往活动而形成的虚拟实在社会场域,它是现实社会环境的延伸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虚拟实在性、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和交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任平  孙琳 《天府新论》2012,(3):19-24
"场域"是指出场者的历史生活的空间。出场学是关于场域研究的学说,指涉历史出场者所处的历史语境与思想符号之间的辩证关系。场域的定义、本质、分类、步骤、研究对象等一系列的体系架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出场学关于历史建构的交往实践视阈中逻辑地展开的。出场学对场域的探讨可以通过与著名的解释学和社会学场域论之间的对话,来分析比较而得出它初始的出场样态。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工作介入时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手段是有效的消除疾病的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需要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合作与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使缺乏制度嵌入的群体茫然失措形成社会风险 ,社会工作的事前介入通过制度建构为公众构筑安全网络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惯习的解构 ,社会工作的事中介入协助人们建构新的惯习 ;以社会工作的事后介入来形塑新的场域 ,弥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类场域所形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微信舆论场客观存在,议题经由个人价值判断后进入公共场域"朋友圈"引发意见论争,表面不相联系的朋友圈通过社会网络的相互关系形成勾连,间接并隐含式推动舆论的产生与发展。基于强关系的圈群具有多人参与、时效议题、引发争议等特点,封闭场域内个人倾向深远影响群体,意见复杂化、极端化推动舆情走向双向极端。微信舆论是现实舆论在网络场域的延伸,个人朋友圈公共议题的有效置入是良性引导的关键,信息时代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应主动担当众声喧哗中传播"正能量"、阐明价值意义的社会责任,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微信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外来人口的身份认同问题成为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主流的“制度建构”研究范式在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问题上渐现偏颇与不足.实现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的前提并不是“制度建构”研究范式所诉求的政府相关政策、制度的变革,关键在于通过强化既有内群体身份或创生新的“共享内群体身份”,实现其自我及社会的现实认同.相关研究应由“制度建构”范式向“文化实践场域”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2.
网络学的逻辑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网络成为一种必然和普遍的社会基础时 ,网络现象的研究必然走向“网络学逻辑建构”的目标。本文从“网络学”逻辑建构的角度 ,分析了网络整塑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探索了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网络学”逻辑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网络学的逻辑建构既直接承接了技术逻辑、社会逻辑与人文逻辑的命题 ,继续对网络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进行追问 ,又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范畴 ,对各种网络现象加以反思与综合。网络学的逻辑建构凸现出网络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3.
政治主体性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存在状态。政治主体性大体经由了萌生、压制、高扬、理性发掘四个阶段,政治不断走向文明的基本趋势本质上是政治主体性历时性演进的一种表现。民主政治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逻辑起点,民生政治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物质承载,公民精神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智力支撑,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治主体性建构的环境条件。政治主体性建构的过程必然与政治分歧、利益冲突相伴生,在复杂的政治关系场域中,不同政治主体可以通过相互妥协,找寻到利益的契合点,最终达成政治共识,使政治主体性在包容中生长。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场域过程化要素包括政策制定层与政策本身,实施层与政策工具选择,行动者位置关系构成的执行客观关系网络,大学生及其身处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资本、惯习等。其制度化要素包括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及符号系统、关系系统、惯例和人工器物。高校各部门已经形成高密度、高中心实施网络,网络可达性强,形成了核心工作网络体系。但在全场域构建、场域融合和政策工具丰富度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统筹场域建设优化,推动场域融合,形成协同实施效果,通过机制化、日常化及项目优化形成好惯习。  相似文献   

15.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引起我国学者重视和关注,场域概念的广泛使用并非是学者们故弄玄虚,而是具有逻辑发展的内在合理性.互联网络的普及和虚拟社会场域的形成,人的发展的社会场域处在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两种交融之中.人的发展场域的交融必然要求人们适应不同场域的"游戏规则"和"专门的利益",也必然会导致人的发展面临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16.
吴新叶 《学术界》2015,(2):50-64,324
在我国的社会冲突处置中,由于涉民族因素被赋予了"敏感"、"特殊"等政治属性,事件的衡平与定性往往被抬到政治决策的高度,法治的缺席导致冲突由单纯的法律关系演变成为复杂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优先的冲突治理方式具有效率、秩序的优势,但劣势也非常明显:既不是制度创新,也不是政策替代,非制度化的治理逻辑甚至还抑制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在依法治理的角度,当前迫切需要建构统一的国家法治体系,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据制定配套性程序规范、完善司法救济、加强规范政府行为的制度建设,以及促进民族地区法治共识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的农村,远离国家政治权力中心,因而没能进入政治学研究的视野.但正是中国乡村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社会,在当代成为了海内外政治学者关注的焦点,并形成了"村落共同体"和"基层市场共同体"两种乡村社会的结构假设.作为初级市场的乡村集市,长期以来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在现代国家建构的历程中,作为农村社会经济交换空间的集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成为国家与农民、国家与乡村社会互动的特定场域.因而,基层市场与农村政治研究密切关联,集市空间在一定层面上演化为政治实践的场域,基层市场也成为乡村政治研究的新领域.当乡村治理格局的转变与空间结构的重构成为农村社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时,集市的政治学研究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业主自治属于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领域,其内涵可从广义上说明.业主自治领域建构合作机制的必要性,既要从业主自治的多重功能与重大的社会、经济、政治意义方面进行分析,也要从业主自治在实践中存在着各种障碍进行分析.业主自治领域构建合作机制的途径,包括制度规则、合作场域、合作主体角色三个方面的建构.遵循合作机制的建构思路,可以推动业主自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组织往往嵌入在日益多元化的制度环境中,制度逻辑冲突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包括合法性不足、权力冲突、组织不稳定等等,因而组织必须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组织场域是制度逻辑的实践空间,其结构特性决定了制度逻辑冲突的性质和程度。管理制度逻辑冲突存在多种战略与实践,其主要趋向是对多重制度逻辑进行整合式创新,以充分利用制度逻辑所提供的资源。制度逻辑冲突管理研究为认识中国转型社会组织与制度变迁提供重要视角,也将从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重要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共富型社会形态是共同富裕制度建设的动力、依据和方向。建构共同富裕制度,一是要在尊重社会发展现实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框架设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关系,围绕组织、规范、政策、机制等要素完成对制度建构的框架构建,把握主体多元性、规范约束性、政策工具性和机制动力性等基本特征;二是要充分重视制度理论设计与地方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场域,观察地方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立法保障改革创新、政策制衡社会发展、激发可持续内生动力等机制性创新探索。共同富裕的制度建构可以打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话语体系,这不仅可以保持稳定、持续、适当速度的经济增长,还能以新发展理念增进福祉,同时促进全社会成员的福利总量不断提高,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丰富的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