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实践论》鲜明地体现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经说过,他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哲学著作《实践论》,比他同时的其它哲学著作更重要。在40年代,当有人提出毛泽东主义体系时,他谦虚地说,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体系,对于我的思想,我自感还不成熟,唯一有点把握的东西就是我的认识论思想。1964年,毛泽东同周培源谈话时甚至提到,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①今天,重读《实践论》,可以看出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创立了新实在论哲学,开创了逻辑分析哲学,对今天盛行于西方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等思潮影响极大。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西方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等著作里,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陈述了他自己的历史观。罗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其历史观,代表了当代西方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的特征,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  相似文献   

6.
书刊简讯     
英国《哲学杂志》发表罗素专辑英国《哲学杂志》1960年1月号发表了“罗素哲学”专辑,共有三篇文章。奎因顿的“罗素的哲学发展”一文,评述了罗素近著《我的哲学发展》(该书主要内容可参阅本刊1959年9月号译载的一篇书刊评介:“罗秦近著:《我的哲学发展》”);莱裘斯基的“罗素描写学说的再考察”一文,认为描写学说在罗素的逻辑体系和哲学体系中占有极其显著的地位,并已成为近代逻辑的重要部分;孟罗的“罗素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哲学专著中,而且表现在他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革命活动中,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中。《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文指出,毛泽东“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范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为了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的经验而写的。它不仅是一…  相似文献   

8.
出生于1947年的徐友渔,现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作为中国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执着于讨论中国的自由主义、宪政、共和等问题。近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罗素》、《语言与哲学》(合著)、《精神生成语言》、《告别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造反》等。他曾是《读书》杂志的读者兼作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层的研究。在这方面争论热烈,分歧突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引起研究者尤为注意的倾向是,高估《哲学笔记》而尖锐指责《唯批》为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提出《唯批》与《哲学笔记》相“对立”、“断裂”的观点。作者认为,要做到科学评价列宁这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罗素的事实观是矛盾的:一方面,事实不是客观事物,事实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断定,表达形式是命题;另一方面,事实是客观事物,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就是事实。本文考察了罗素哲学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渊源,集中考察了罗素哲学的认识论体系,即:知识来源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熟知”和“描述”(摹状)等相关理论,从而得出结论:罗素事实观是其哲学认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实质是“事实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逻辑学》则是黑格尔哲学的代表作,在“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⑤—第253页)人们对它的辩证法思想作了深入地挖掘,给予了充分地重视;然而对其中的认识论思想,却挖掘的还不深,重视的还不够.其实,在《逻辑学》这部语言晦涩、内容丰富、思想精深的理论巨著中,认识论特别是实践观思想,黑格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研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逻辑学》一书中有关实践概念的论述作一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罗素的《论指称》一文在研究成果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该文的主旨是解决"非存在物"、"同一律失效"与"排中律失效"这三大哲学难题。实际上,罗素在1903年《数学原则》中的指称理论足以解决这三大哲学难题。《论指称》只是罗素解决悖论系列工作中的一部分。它为罗素提供了一种解决悖论的工具,即摹状词的逻辑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罗素成功地消除了引发罗素悖论的"那个由不包含自身的类所组成的类",并维护了《数学原则》中的非受限变元原则。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时期百家之学的总结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认识论代表着中国古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对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都有深远的影响。《解蔽》篇是荀子在认识论上的力作,在荀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宝库中占有突出位置,由于它紧密结合社会政治现实提出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认识论上的见解,包含着诸多唯物主义辨证法思想因素,以致使它在整个中国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分析哲学家罗素在其早期著作《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中曾强调指出:“莱布尼茨的哲学差不多完全源于他的逻辑学”。这是非常深刻的,但却是非常片面的。因为他把莱布尼茨的逻辑学,即莱布尼茨用以构建其哲学的基本思维原则简单地归结为矛盾原则,或他所谓的“主-谓项原则”。事实上,莱布尼茨的逻辑学除了矛盾原则之外,还另有充足理由原则和圆满性原则。这是我们研究莱布尼茨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无名氏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表现了宗教哲学的溶解和整合的文化态势,尤其是代表作《无名书初稿》,通过印蒂一生之追求,探寻生命与宗教精神融通的至境。但由于先行理念和认识论的局限,无名氏所建构的在儒文化调和下的"释耶相融"文化理想发生了偏离,实质上只导向道家或道教文化的东方古典哲学精神。无名氏的小说创作虽然对宗教文化及其教义有着某种程度的曲解,但其艺术独创性终究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欧洲,洛克是一位认真、细腻地考察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家。他在其代表作《人类理智论》里,一方面,提出不少耐人寻味的认识论课题,启发人们去进一步思索,对认识学说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自然科学发展条件的限制和作者本人经验论、机械论思想的影响,又发表不少错误意见,使他陷入严重的思想混乱中。因此,细心地剖析、全面地评价洛克,是颇为重要的。本文只就洛克的物质实体观念,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培根的《新工具》一书的研究,本文认为,培根所提出的认识论应该是科学主义认识论。因为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复兴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哲学认识论研究。因此,培根的认识论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哲学基础,解决的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培根所提出的这种认识论将当时哲学的思维方向转到了认识问题的研究上来,开创出了后来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9.
李达著《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以铅印单行本刊行于1960年2月。这一著作在系统阐发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同时,也蕴含了李达自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解,表达了他认为在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时需要加以注意、强调和把握的基本点,体现了他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释,从一个方面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它的重新发现,不仅对于李达文献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而且对于推进李达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素在1920—1921年访问中国之后,其思想通过张申府等人的工作而在中国哲学界得到了积极的传播,罗素哲学的一些核心术语(如“感觉材料”、“摹状词”等)也为中国哲学家所知。但以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罗素哲学,则一直没有得到学界深入的研究。实际上,这几位哲学家虽然熟悉罗素思想,却至少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与其产生了巨大学术分歧:第一,在形而上学方面,冯友兰通过对维也纳学派的批判充分肯定了形而上学研究的合法性(而这一批评也与罗素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不屑态度形成了鲜明反差),而金岳霖基于“能—式—道”三概念的形而上学体系也完全摆脱了罗素所在英国经验论传统;第二,在认识论方面,张岱年与冯友兰的工作都具有鲜明的实在论色彩,并因此与罗素的准笛卡尔式思路产生了重大的区别。可以说,这是20世纪早期汉语世界中分析哲学的一段原创历史,这段被尘封了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