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叫比喻。比喻是汉语中运用得极为广泛而且表达效果很好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被人们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从历史的角度看,比喻也是汉语中一种主要的传统的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2.
说“反喻”     
反喻是比喻辞格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一般的比喻是从正面用肯定语气说明本体、“象(是)什么”,本体、喻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产生联系的纽带是二者的相似点,我们可以把这种比喻叫“正喻”。而反喻则是正喻的否定式,其基本格式是“甲不象(不是)乙”,如果甲、乙分别代表反喻的本体、喻体的话,那么本体与喻体产生联系的纽带不是它们二者的相似点,而恰恰是相反点或相异点,甲不具备乙的某一特点,甲与乙是相异的。例如:  相似文献   

3.
主体与外在事物的联系,第一道窗口是感觉,人的一切意识包括审美意识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博克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文艺创作者正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在生活中涉猎着一片片灵感的浪花。他们的感觉是神奇的,不仅具有洞察幽微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互相贯通的心理功能。这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便是艺术通感。在文艺创作中,通感的产生是艺  相似文献   

4.
所谓通感,就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某种新鲜、深刻的感觉,有意沟通各种感觉,从而更形象地描写事物,渲染气氛、意境,表达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通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不同类型.如果从通感的表达方式上区分,可以分为直接式通感、半直接式通感、间接式通感三种类型.一、直接式通感直接式通感即直接用跨越感官(传统的五官)的界线把几种感觉组合起来,创造通感象.它的特点是在两种感觉之间直接发生挪移.不用任何的间接语言过渡,直接式通感在语言表达上常以修饰关系、补充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出现.修饰型的直接式通感在语言上表现…  相似文献   

5.
假如把各种修辞手法看作语言的百花园,那么隐喻可谓是花中之三。千百年来,这种修辞手法奇异的魅力令诸多学者对它进行不懈的探索。隐喻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现有词汇的使用效率,增强了语言本身的内涵,展示了时代的风貌、本文试图就英语隐喻的分类及其创造性、洗炼性和时代性作浅显的分析。一、隐喻的分类比喻中的隐喻是较明啸而言。比喻是把两种不同事物的共同之处进行比较。但与明喻不同的是,隐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A事物当作B事物来描写,:A、B两事物的相似点是暗含的。例如:(1)Hisexplanationwasasaclearascrystal…  相似文献   

6.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说明道理,或用具体的事物喻抽象的事物,或以特殊的事物来比一般的事物,从而把平淡的事物说得鲜明生动,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具体的事物充满情趣,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学生在写作当中注意运用比喻,就能增强文章的语言美,意趣美、体现创新能力,让读者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7.
为了把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把道理说得更明白、更透彻,举出另外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是英国文学著作中常用的比喻修辞格;其种类繁多;但寻根究底,都是通过抓住本体或本体事例与喻体或喻体事例之间的相似点,用或不用比喻词、采取一定的语言形式来构成不同的英语比喻修辞格。本文基于这一设想,从英国作家哈代的世界名著《还乡》中归纳出metaphor、simile、analogy、allusion、antonomasia 等五种比喻修辞格,并就它们的语言结构、定义特点、细微区别、修辞效果,汉语中的对应辞格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与同好者互相商酌。  相似文献   

8.
论通感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通感的主要分类方法,系统分析了通感的认知结构和语义特征,指出通感要涉及沟通感觉和被沟通感觉以及两种感觉的相关事物和相关特征,进一步揭示了通感的赋予本体不可能感觉的特征和词语超常规搭配的创造性本质.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我们写作文时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相似文献   

10.
谈“通感”     
一、什么是通感 人们在表达自己某种新鲜、深刻的感觉时,有意把不同的感觉沟通,以强化语言的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通感”。人的感觉由于接受客观刺激的分析器不同,分别形成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等。但人们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时,却往往可以把这些  相似文献   

11.
修辞中的比喻,是利用两个用作比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达到比喻的目的。比喻构成的关键,在两个比喻事物的相似点上。比喻的相似点,是从比喻双方的内在相似含义或曰逻辑含义来说的,是从意义上着眼,而不是从修辞效果上着眼。 我们说比喻的模糊性,正好表现在比喻双方的相似点上。比喻的模糊,是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辞格中的超级大国。它的喻式多样 ,喻体丰富 ,因此汉语辞格已被写成专著的 ,编成词典的 ,只有比喻这个辞格。而且 ,翻开任何一本文艺作品 ,统计一下哪种修辞手法出现的频率最高 ,比喻准会登上冠军座。然而“越是人人熟悉的事情 ,越是认识不清” ,人们在运用喻格时 ,往往不能恪守原则而出现错误。本文就比喻格的运用原则进行探讨 ,求教于专家与读者。一、相似性原则张炼强在《修辞理据探索》一文中指出 :“比喻的客观基础是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 ,有了相似点 ,比喻便言之成理 ,没有相似点 ,比喻便言之不成理。”成不成理 ,关键看两个事…  相似文献   

13.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或简称为辞式、辞格。它是人们长期运用语言技巧所形成的凝固的形式,是修辞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彝族人民经过长期语言实践,所形成的辞式是丰富多采的。本文拟对其中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照、衬托等六种辞式进行初探。谬误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比喻 (一)比喻的作用和分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比喻。 比喻里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相似文献   

14.
通感探微     
自1962年钱钟书先生在《文学评论》上发表《通感》以来,这个概念已逐渐定型并广为流传。什么是通感呢?通感是人的感官相互沟通,不同的感觉器官同时作用于某一客观形象,从而产生新颖深邃的境界,令作品形象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一种审美感觉。比如臧克家在《春鸟》中这样描绘歌声:“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歌声本诉诸于听觉,但将它比附为星星后,成了视觉形象,于是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了。更奇特的是诗人居然可以从象星星的歌声里听出“灿烂”来,只有视觉才能感知,所以听觉视觉再次高度融合,创造出了迷蒙美妙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近年来,人们对通感的认识基本趋于统  相似文献   

15.
“通感”是借助一种感觉沟通或启发另一种感觉,或由对一种艺术门类的感觉和理解转移为对另一种艺术门类的感受。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通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美术基础知识,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通感》一文的发表 ,标志着通感作为一种审美理论、艺术理论的正式产生。其后 ,将通感作为一种修辞表现手法、感觉心理现象及由对某一门类艺术的感受连带勾起对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感受 ,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足在于 ,未能重视人与自然、感觉与心觉沟通这些通感研究最为重要的宗旨和层面。  相似文献   

17.
通喻刍议     
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提出了“通感”一说,并指出这是“古代的批评家和讲修词学的人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见《文学评论》62年第一期)。钱先生的通感说,对于修辞学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已逐渐为语言学界所重视。本文准备就建立在通感理论上的一种特殊比喻类型作些探讨,以就教于修辞学界。  相似文献   

18.
试论怪诞     
怪诞是一个含义十分宽泛的美学术语。在我国近年发表的有关怪诞的文章中,多把怪诞作为喜剧的一种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法。也有人把怪诞作为美的一种形态,认为它既表现在自然界、现实生活中,又表现在艺术领域,为古今中外美学理论所重视。本文不准备从纯艺术手法、技巧意义上探讨怪诞。因为,当怪诞成为一种美学事实和艺术表现时,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手法、技巧的探讨,它首先应是某种社会心理和审美意识的表现。也正因为此,我们也不同意把怪诞这种审美形态作无限延伸。把古今中外、自然界、艺术界一切奇特反常、标新立异的事物都列于怪诞范围。这种规定,实际上使怪诞失去了质的规定性。怪诞审美追求与一般的追“奇”好“怪”不同,后者只是审美个体的主观趣味表现,前者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总体的审美意识。本文所讨论的怪诞,主要是指一种重要的现代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这种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主要是西方近现代非理性文化精神的产物,它的审美追求大不同于传统艺术和审美,具有传统美学范畴概念所不能概括的内涵,它的最典型形式是西方现代怪诞艺术。  相似文献   

19.
通感,亦即联觉或移觉,是心理学的一个范畴,它是指感觉间的彼此沟通,也就是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和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之间的人为的高层次的再次组合。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这种艺术手法屡见不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掌握这种艺术手法的学习、欣赏以至运用。在秦牧的《花城》里我们会遇到这两句话:“碰到热闹和奇特的场面,心里面就象被一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通感     
审美通感是感觉的转移 ,审美通感可分为感觉通感、表象通感和多重通感。审美通感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审美通感的形成在于审美客体的相似相类和审美主体的各种感官的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