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指导方针,其丰富的内涵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面向”,这是一种毋容置疑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极富时代感的教育命题,它昭示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地位,确立了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诸多方面的冲击与挑战,这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深入改革,更加开放地面向经济,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要培养适应国际规则、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三个面向”思想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以当代各国加快发展科技为背景、以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教育的基础地位为依据,把中国引上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轨道。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了解、把握和顺应世界教育的主流,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教育要面向未来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建立高校“质量中心体制”,即确立教育质量的生死攸关、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确立了质量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形成一整套创新体制,才能提高高等学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应该肩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重任 ,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指明社会主义的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主动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要面向世界 ,不仅要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同时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面向世界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要面向未来 ,就是强调从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 ,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面临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变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文章论述了高等教育应转变的一些教育观念,在转变教育观念过程中应注意传统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优势与特色等问题,使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提升治党能力的一条基本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要坚持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那么,在新形势下,教育如何实现“三个面向”,是教育工作者探讨、思索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不唯指一个疆域辽阔、政治统一的地理中国,而且指一个重诗书礼乐、重人文教化的文化中国。以上两方面内涵的结合,构成了大一统“文化中国”的观念。赖有这种大一统“文化中国”观念,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既能吐纳诗文英华又足以护持大一统中国之运命的士人群体。对比中国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文化素质上存在着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缺乏一种敬重与认同。因此,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够只是为学生增加一些校园文化生活而已,必须以着重培养中华民族气骨与中国文化情怀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叶进 《云梦学刊》2001,22(1):86-88
当前,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朝着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等方向变化.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既与国际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是指导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孙秀鸿 《理论界》2002,(4):77-78
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一,“三个面向”的提出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景山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建党、思想立党、思想兴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始终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提升治党能力的一条基本经验。着眼于严峻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要坚持三个面向。这就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借助翻译,“牺牲”的现代意义自日本传入中国。“牺牲”及其负载的文化内涵经过晚清知识分子的激活与再造,成为诠释和想象未来国家与社会的“元语言”。无限增殖的“牺牲”,预示着国家认同的出现,为救国提供了思想动力和评判依据,并影响到晚清小说对为国牺牲的言说。“牺牲”的外衣下纷繁的救国叙事,不仅意味着民族国家的价值体系尚不完善,而且表明“为君王”规约的“牺牲”崩塌后,文学自身被开启了无限可能。立足跨国、跨文化的视野,追溯“牺牲”观念的源头,并深入分析其生成初期对晚清文学产生的影响,能为反思文学史的知识生产提供窗口,对国民文化建设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通常意味着一个彼此相连且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只有各个组成部分(因素)之间和谐运作,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才会成为可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生态性"理念,包括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之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实现、学术知觉、自由与责任等基本特征。与上述特征相一致的管理方式就要符合生态性原则。高等教育诸要素的和谐统一,便是"生态性"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与加强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论断 ,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和目的。因此 ,要适应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需要 ,必须进一步认清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总是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角度来思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因而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论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集中体现了他登高望远的战略思想。一在数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邓小平深知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以贯之地重视教育工作,“三个面向”是他多年教育思想的集中概括和理性升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的形势和我国基础薄弱、资源不足、人口众多的基…  相似文献   

19.
郎镝 《兰州学刊》2013,(1):55-60
王符《潜夫论》从家族、社会、政治三方面说明名教的影响。"以学博名",以名教思想的教化途径作为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从而影响政治统治和思想统治的基础;关于名教的载体礼制,批评了家族之礼和选举之制的虚夸浮伪的风气,抓住了东汉社会风气败坏的关键。王符在对名教实现途径、名分体系、理论基础等提出批评的同时,也确立了汉魏之际士人"独行"社会观。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经济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高等教育必须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面向市场拓宽办学路子、强调办学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处理好政府管教育与学校办教育、依靠什么力量办学、发展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等三种关系,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