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论电视人物专题片的三个重要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物专题是专题片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策划人物选题 ,构思人物专题片结构 ,突出主题和注重人物细节描写等方面 ,论述了如何拍出一部感人的电视人物专题片。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历史上,李光地既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如何评价他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皆未得一个妥善的解决。本文就李光地的评价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批评。应当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都不能脱离他所活动的具体历史环境。唯有把特定的历史人物置于特定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 ,戏剧形式一直都徘徊在两个营垒之中 :戏剧性戏剧与叙事性戏剧。在追求戏剧性的戏剧中 ,戏剧结构始终围绕一个焦点进行组织 ,这个焦点集中于一个人物 ,尤如一个圆心 ,其它人物的设置都不是为了展现自身 ,而是为了完成中心人物的创造铺平道路。也就是说 ,所有人物的作用都是引导观众的视线指向“圆心” ,否则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戏剧性戏剧是独白式的。叙事性戏剧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圆心”。在那里 ,几乎每个人物都是自足的 ,即像现实生活中一样是不依赖于他人而独立存在的。换句话说 ,叙事性戏剧中人物间的关系是对话性的 ,对…  相似文献   

4.
论情节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得洪 《理论界》2000,(4):61-62
情节 ,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生活和斗争的演变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所组成的。而情节结 ,则是在情节流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矛盾冲突较为激烈、可能促使旧的矛盾解决因而产生新的矛盾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一个具体事件 ,是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 ,或者说 ,是情节线条中的一个突起 ,一个结块 ,一个汇集了诸多矛盾必然要引起激烈动荡的爆炸点。“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为叙事性文学作品 ,其中人物生活和斗争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该是有起有伏的 ,呈曲线状发展的。伏者 ,是各种矛盾的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机智人物故事.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区的作品,大都具有比较浓郁的幽默情趣.以善于营造诙谐风趣的喜剧氛围见长。每当人们接触我国各民族机智人物故事时,就能够自然而然地领略到其中的幽默情趣,得到艺术享受的愉悦。可以肯定地说,幽默情趣是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是中国机智人物故事足以抓住听众、读者,征服听众、读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在其众多人物中,总是自成为一个人物系统。作者是通过一定的人物系统来表达他所想表达的一切思想以及他所反映的特定生活的意义。因此不同的小说由于它们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作者的艺术风格,它们的人物体系也各不相同。例如《水浒传》里的人物就不可能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前者是草莽英雄、江湖好汉,后者则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帝王将相。李逵和张飞尽管性格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毕竟是不同个性的人物。小说的人物系统是一个综合各个因素(包括环境)的有机整体。研究一部小说的人物系统,人物结构,对我们完整、总体地认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以及它的社会效应,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福斯特世家》中 ,高尔斯华绥创造了三十多个人物。几乎所有这些人物都是福赛特人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 ,即财产意识及占有欲。然而在塑造这些人物时 ,高尔斯华绥却又将他们描写成各有不同性格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在描写这些人物时 ,高尔斯华绥并不满足于对人物行为的描写 ,而更注重对他们行为的分析。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 ,作者深刻地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为读者创造出了难以忘却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曾经是历史上一个斯芬克斯的谜,纠缠不清。马克思主义才开始科学地说清楚了这个问题。社会历史有其发展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又只能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马克思援引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社会时代的需要是一种必然性,因之而出现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伟大人物,则是一种偶然性。恩格斯说得更明白了:  相似文献   

9.
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延续的过程。它由无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组成。但孤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不构成历史,只有当这些事件和人物之间发生了复杂多变的各种各样的联系时,它们才会构成历史的过程。可见联系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联系就没有历史的存在和发展。 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现的呢?这就有个中介体的问题。任何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都存在着中介体,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无数个。只是通过这种中介体,才使孤立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及广播每天发表的大量新闻中,比比皆是的是动态、成就、经验等新闻报道,人物新闻数量极少;即使进行人物报道,亦多属人物通讯或人物故事,而人物新闻常常是凤毛麟角。这样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新闻事业总是把反映工作、传播经验视为第一位,而人物报道则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即使遇到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典型,也要把“人”隐去,而写成干巴巴的非人物性新闻。这种习惯于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使大批人物新闻不能出世。  相似文献   

11.
周斌 《阴山学刊》2005,18(2):13-16
宋之问是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文人,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唐以降历代诗评家充分肯定了他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人品的评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一方面肯定他是一位无行文人,其人品确实“不足为人道”,慨叹其诗品与人品之相悖,命运之悲惨;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问题,各执己见,各陈其说,莫衷一是。诗评家千余年来对于宋之问人品和个别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透视出他们对其人品的具体而微的真实接受情形。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借用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观察分析社会、人生问题,在许多方面有深刻理解和独特发现,强化了其作品的哲理性特征。这些方面主要有人生之谜,文学规律,人文视野,生命之舞等。史铁生的这种努力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承洲 《河北学刊》2012,32(2):74-79
李渔宣称"行乐第一",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他的人生哲学直接影响小说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操纵小说情节的发展与结局。李渔认为"行乐之地,首数房中",他一生广置姬妾,笔下人物大多妻妾成群。其性爱观念主要考虑男人的利益,婚恋小说要求女人无条件地顺从男人。李渔对居室、园亭颇有研究,一生三次修建别业。他把自己置造园亭的绝技与雅好移植到了人物身上,并已明确意识到人物身份、性格与居住环境的关系。李渔出生于商人家庭,具有良好的商业意识与经营能力,晚年转型为文化商人。他笔下的正面人物,都是靠忠厚起家,凭仁慈发迹,赚钱后享受生活,仗义疏财,决不当守财奴。  相似文献   

14.
南宋江湖词人姜夔一生漂泊,一生落魄,靠友人周济以维持生计。但与当时以文字干谒权贵以博取衣食的江湖游士之下流者不同,姜羹与当日名公钜儒的交往,带有更多的文学目的。其如梅品般的人品及杰出的艺术才华,赢得了同时人的广泛赞誉。依人作客,旅食权门,给姜夔带来了物质生活保障,为其赢得了文学声名,但也给其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其作品中便时常流露出寄人篱下、沦落不偶的人生感慨。  相似文献   

15.
自负、狂放是李白个性意识的主体,功成身退是李白理想的最基本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是与个性意识相一致的,它们充分体现了李白对功名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陶醉.但是,这种生存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而产生的自我失落的迷惘感、知音难遇的孤独感、仕途多舛的激愤感及生命短暂的忧患感,共同构成了李白强烈的悲剧心理.  相似文献   

16.
杨立元 《河北学刊》2002,22(3):105-109
张平是现今文坛最勇于揭露社会阴暗和批判社会丑恶的作家。他有着至生至世为老百姓写作的鲜明的创作动机。他以超人的胆识和深邃的理性精神,大力张扬正义精神和勇敢本色,并将悲愤的激情融入叙事文本和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徐山 《殷都学刊》2011,(3):111-114
"匄"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从刀、从亡"的会意字。"亡"的字形义为刀锋状。"匄"的形体中的部件"刀"和"亡"为"刀"义的叠加。"散"字的初文作" ",而"散"为"从 ,夕声"的形声字。"刅"字的金文形体中"刀"旁的两短划为血状,即受到创伤者所流出的血。"疌"字的小篆为"从屮、从又、从止"的会意字。"疌"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向前方手执树干武器获胜[义素(1)]的人迅速[义素(2)]走去。  相似文献   

18.
韦昌辉出身于殷实的地主家庭,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后,曾为天国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内讧中,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天京大血案,屠杀太平军将士两万多人,成为千古罪人。造成如此结局的原因在于其参加起义的动机不纯、道德品质欠佳及目光短浅。  相似文献   

19.
《尤利西斯》中语码转换的文学意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斯·乔伊斯的巨著,被誉为“天书”、“奇书”的《尤利西斯》中大量出现语码转换,成为该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色。语码转换在《尤利西斯》中以两种形式出现:人物思想活动中的语码转换和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一反传统小说中作者不断站出来解释人物意识活动的作法,乔伊斯将自己隐于人物背后,通过人物内心独白和会话,借助语码转换手段,真实揭示了人们意识变化,在呈现斯蒂芬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语码转换在发展文学创作手段和改变传统阅读方式等方面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耀 《文史哲》2002,(2):55-60
刘备“折而不挠”,终得一方天下。他的坚韧精神值得赞许,但其为人和政治、军事才能皆不足称,是一个两面性突出的人物,一位平庸君主。他重义、爱民,但心存诡诈;用人尚贤,但不明于察,不善罗致、使用、培养人才;尚儒,但不喜读书,思想和政治上均无建树;峻刑苛法,但执法随意;历经沙场,但不善用兵。三国鼎立,蜀汉先亡,刘备、诸葛亮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