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4)
针对目前译学界对杨宪益、戴乃迭合译作品的研究与对戴乃迭独立完成的译介作品的研究的极不平衡性,结合一定的历史文献、传记文学和译介作品,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对戴乃迭作为一名独立译介者展开研究,弥补一些译学界对于戴乃迭作为一名独立译介者关注的不足,引起译学界对于戴乃迭以自主姿态从事译介活动的研究兴趣。在研读王安忆《人人之间》英译本的基础上,以综合研究和译本分析相结合、宏观叙述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总结、归纳和阐述戴乃迭如何通过对拟译译本的选择、对源语国社会文化的理解以及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在其独立完成的译介作品中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范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23-127
在《中国传奇》中林语堂灵活使用了增、减、编、述、改等变译手段,使传统的中国传奇小说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内容与形式,从而获得了"新生".《中国传奇》是林语堂为了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多维度适应的结果,这其中包括:对接受环境时空变迁的适应、对读者文化心理与阅读期待的适应以及对译者自身文化追求与审美理想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文革"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段低谷时期.由于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苏联文学的译介也大大减少,但在"文革"时期仍然是翻译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不论是在选材方面,还是翻译策略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文革"时期苏联文学的译介出版进行了分析."文革"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受到了意识形态、国际形势、时代背景等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翻译群落生态来看,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干扰严重,译者的身份被边缘化,但并不能就此否认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75-76
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作Essays是散文史上的杰作,在国内有多种译本流传。曹明伦的译本文笔优美,形神兼备,享有很高的声誉。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了恰当的适应和选择,在翻译方法上很好地完成了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取得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是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7.
8.
9.
西蒙娜·德·波伏瓦于1949年发表的<第二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该书也因此被西方女权运动者奉为女性的圣经.然而,这部巨著的中国之旅却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从80年代后半期<第二性>着陆中国内地,到90年代末中文全译本的问世,再到新世纪的重译,期间包括对<第二性>哲学、女性等内容层面的解读、探讨与研究,<第二性>在中国经历了种种波折,也在普通读者和学界中掀起了一次次热潮,而这些热潮又恰与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患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读徐行言、程金城二先生所著《表现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出版 ) ,深感她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佳作。该著作不仅对表现主义为何物 ,在何时何地、什么条件下产生 ,怎样勃兴 ,又为何衰落 ,对二十世纪的艺术面貌乃至整个社会文化有过何种影响 ,以及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介绍 ,而且以表现主义艺术方法作为参照系 ,对一批我们过去曾用传统视角和方法读解的经典作品 ,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 ,使我们不能不对那些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势的历史定论来一番重新思考。考察表现主义对二… 相似文献
11.
陈红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31-133
《围城》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使得整部作品富含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读者可以从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在此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看其是否实现“三维”转换,旨在帮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卡夫卡学"可以说发轫于"《变形记》学","《变形记》学"便是以《变形记》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为基础而展开的多元阐释与研究,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卡夫卡学"的创建和发展。《变形记》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历时55年,大体经历了发轫期、沉寂期、崛起期和繁荣期四个时期,每一时期均各有特点。半个世纪以来,经过众多翻译家和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萨姆沙终于"从睡梦中醒来",在中国变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英文版《中国文学》自1951年国庆创刊到2000年停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其有计划、系统的作品译介使中国文化在他者语境获得一定的认知。而浓厚的政治色彩、僵化的出版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及翻译人才严重流失,最终导致了杂志的失败。吸取其失败教训,新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注重中外文化背景差异;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建立多元化对外传播交流方式;重视优秀翻译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向世界全面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16年了.他的文学作品无论在中国的翻译界还是学术研究界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从"热译"到"探究"不仅弥补了中国对大江文学译介与研究的不足,而且也给中国的读者和研究者带来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给翻译研究引入了读者接受之维。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域外小说集》由于其读者的缺席,它的译介是"大为失败"的。其译介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读者与译文无法达成视野融合,主要表现在:在翻译选材上,译文在文体和作者方面超越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在翻译方法上,尽管文言迎合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但"直译"使得读者期待受挫;此外,翻译的叙事模式远远超过了当时读者的期待视野。其译介的失败给当代译者提供了借鉴: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当代语境,站在译文读者的角度进行翻译材料及翻译策略的选取,以期达到译文与读者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上古占筮之书,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其经、传中却也孕含着中国早期文学的一些胚芽。本文通过梳理钩沉,从《周易》的文学表现样式、表现手法、文学批评诸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文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编辑策略主要表现为准确定位、商业运作、事业追求三个方面,其中既有对当时文学生态的主动适应,也有对文学理想的执著坚守,体现了施蛰存的明智选择:准确的定位使《现代》能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生存,避免因观点分歧而导致的破裂危险;商业运作使《现代》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其持续出版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事业追求则使《现代》致力于译介外国文学、扶持新兴文学,为中国文坛擦亮了现代派艺术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图腾源于原始人对自身起源的追问,图腾文化则是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原始积淀层。《狼图腾》作为生态思想的言说,在文学界与文化界引发了热议。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着现代生活,并彰显着图腾信仰的回归。而"天人合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理念也是生态翻译学客观存在的重要理据。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译者主要在语言、交际、文化这三个维度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保留了蒙古族宗教的神秘性,有效地把蒙古族独特的图腾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 相似文献
20.
俄国文学于清末民初输入中国 ,其译介规模虽不及英、法、美、日等国 ,但仍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译介到中国的除虚无党小说外 ,还有一些名家名作 ,如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评论界对俄国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近代中国的政治形势和文化氛围 ,使国人对俄国文学未能给予普遍关注 ,此种情况与“五四”时期俄国文学在中国的大受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