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真理的引玉之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真理的引玉之砖李继武一我在《总和绝对真理的虚妄与其真实性质》一文中(见《东岳论丛》1993年第4期),否定了目前盛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总和绝对真理”观。我否定了“总和绝对真理”,并不是否认有绝对真理,在绝对真理的含义上,笔者认为目前各种...  相似文献   

2.
绝对真理是个矛盾周振声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如何理解绝对真理争论不休,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相似文献   

3.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新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史贻逵研究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很重要。因为这不仅涉及一般科学真理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问题,以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各自有两种涵义。关于绝对真理的第一种涵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24页)一些哲学教科  相似文献   

5.
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哲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就在于我们原有的理论体系中就有一些前后矛盾、逻辑不通和概念混乱之处,而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批判波格丹诺夫的其理观时,指出波格丹诺夫“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其理,那末表现客观其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  相似文献   

7.
对于绝对真理的不同思考问思真理是认识范畴。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对于这一范畴的认识精华,构成了如今的关于真理的一套理论。真理论中认为:“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提供了绝对真理”,①或者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②以及定义式说:“无数相对真理之...  相似文献   

8.
在真理与阶级性的讨论中,经常涉及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的问题。由于它们是本体与属性、外在与内在的两对矛盾,具有复杂的辩证关系;而有些人又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使真理自身的历史进程变得模糊不清,当然也就无法弄清真理与阶级性的关系。要把讨论引向深入,我们认为弄清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转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关节,本文先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引入认识论,并且经常使用的一对哲学范畴。但是,在最近一个时期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却出现一种“取消”论,认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概念在认识论中没有独立的意义,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因此主张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摒弃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概念。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有必要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理论价值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谢维营在《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在语词组成、概念释义和相互关系等环节上都似是而非,甚至自相矛盾。问题主要出在绝对真理上。从构词规则来看,“绝对真理”绝对地不等于“真理的绝对性”,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绝对正确的反映;从解释意义上说,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应该是互相排斥的,绝对真理是指在广度上无须扩展、在深度上无须深化的真理;从关系意义上说,绝对真理不可能既是和相对真理共处于每一具体真理的属性,又是相对真理的总和。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读了一篇以《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为题的文章(见《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2期,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该文)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时,提出了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疑难点。造成这一问题的理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含义模糊不清,缺乏科学性。为了澄清理论是非,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原理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原理相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有一种比较有影响的看法,就是把绝对真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完备认识。新编的哲学数学大纲也重复了这种观点。大纲认为“既然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活动将无限地延续下去,总是有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完备的认识,达到绝对真理。”我认为完备认识的绝对真理是不可能获得的。 第一,这是因为绝对真理并不是与相对真理无关的、独立的一种特殊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仍在认为,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简称为“总和绝对真理”)。如某权威教科书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或早或晚地转化为主体思想的内容”。为何有此绝对真理?教科书又都坚持这样的理由: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认识尽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这就是思维的无限性;然而,每一  相似文献   

15.
新论摘编     
苏联理论界重视探讨 人的素质问题 马积华在《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8年第1期中撰文“研究人的问题,提高人的素质”介绍,进入80年代以来,苏联把研究人的问题的意义提得更高了。苏共二十七大指出要全面探讨人和人的素质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同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此后苏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党人〉杂志》的决议中提出了哲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研究的三个最重要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在社会急剧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的作用日益增长问题,从而苏联理论界掀起了新的研究高潮,并把人的问题置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舒金城 《天府新论》1998,(2):45-48,56
我国学术界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人生价值问题的研究,目前讨论仍在深入,创获正不断增多。本文拟就人生价值的有关问题发点新论,以就教于方家。一、人生价值是人的客体价值和主体价值的统一关于人生价值,学术界存在看不同看法:有的论者把人生价值看作人作为客体的价值,有的论者则把人生价值看作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其实,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审视,人生价值是人作为客体的价值与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统一;或者说,人生价值是人的客体价值和主体价值的统一。为了更好地说明人生价值,有必要从最一般的“价值”范畴谈起。“价值”是哲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新论新语     
  相似文献   

18.
因果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果关系新论刘冠军高懿德因果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其本质、同一性和系统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因果关系的本质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之一,然而,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迄今似仍没有达到本质性的把握。这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新论新语     
<正>秦前红: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试点11月9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在《人民日报》撰文: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试点。文章指出:近40年来,我国的改革一直是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改革创新与依法治理的有机结合中进行的。这当中,改革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抓好改革试点,可以降低改革成本、规避改革风险、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多出可复制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论新语     
<正>刘奇葆:推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走近群众深入人心11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精心组织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全面准确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三五规划建议,深刻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全会精神走近群众、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