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真理的引玉之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真理的引玉之砖李继武一我在《总和绝对真理的虚妄与其真实性质》一文中(见《东岳论丛》1993年第4期),否定了目前盛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总和绝对真理”观。我否定了“总和绝对真理”,并不是否认有绝对真理,在绝对真理的含义上,笔者认为目前各种...  相似文献   

2.
绝对真理是个矛盾周振声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如何理解绝对真理争论不休,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各自有两种涵义。关于绝对真理的第一种涵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24页)一些哲学教科  相似文献   

4.
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哲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就在于我们原有的理论体系中就有一些前后矛盾、逻辑不通和概念混乱之处,而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新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史贻逵研究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问题很重要。因为这不仅涉及一般科学真理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问题,以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绝对真理的不同思考问思真理是认识范畴。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对于这一范畴的认识精华,构成了如今的关于真理的一套理论。真理论中认为:“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提供了绝对真理”,①或者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②以及定义式说:“无数相对真理之...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批判波格丹诺夫的其理观时,指出波格丹诺夫“把下面两个问题搞混了:(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其理,那末表现客观其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绝对  相似文献   

8.
在真理与阶级性的讨论中,经常涉及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的问题。由于它们是本体与属性、外在与内在的两对矛盾,具有复杂的辩证关系;而有些人又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使真理自身的历史进程变得模糊不清,当然也就无法弄清真理与阶级性的关系。要把讨论引向深入,我们认为弄清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转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关节,本文先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引入认识论,并且经常使用的一对哲学范畴。但是,在最近一个时期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却出现一种“取消”论,认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概念在认识论中没有独立的意义,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因此主张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摒弃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概念。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有必要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理论价值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谢维营在《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在语词组成、概念释义和相互关系等环节上都似是而非,甚至自相矛盾。问题主要出在绝对真理上。从构词规则来看,“绝对真理”绝对地不等于“真理的绝对性”,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绝对正确的反映;从解释意义上说,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应该是互相排斥的,绝对真理是指在广度上无须扩展、在深度上无须深化的真理;从关系意义上说,绝对真理不可能既是和相对真理共处于每一具体真理的属性,又是相对真理的总和。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读了一篇以《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为题的文章(见《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2期,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该文)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时,提出了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有一种比较有影响的看法,就是把绝对真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完备认识。新编的哲学数学大纲也重复了这种观点。大纲认为“既然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活动将无限地延续下去,总是有可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完备的认识,达到绝对真理。”我认为完备认识的绝对真理是不可能获得的。 第一,这是因为绝对真理并不是与相对真理无关的、独立的一种特殊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疑难点。造成这一问题的理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含义模糊不清,缺乏科学性。为了澄清理论是非,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原理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原理相协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仍在认为,绝对真理是由无数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简称为“总和绝对真理”)。如某权威教科书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或早或晚地转化为主体思想的内容”。为何有此绝对真理?教科书又都坚持这样的理由: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认识尽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这就是思维的无限性;然而,每一  相似文献   

15.
王永昌同志在《相对真理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一文(见《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二期)中认为,这种由“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的绝对真理”之所以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割裂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把虚无的东西当作实在的东西”,是“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绝对真理”,它必将导致人们怀疑和否定”它存在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新论     
生产力是历史唯物论中最基本的范畴,值得作深入透彻的研究。人类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以生产力为基础和核心的异常复杂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就生产力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说,它是最大的、权威最高的决定者,而就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它是最大的、受制约最多的被决定者。懂得生产力既是最大的决定者又是最大的被决定者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我们就能正确理解、自觉执行党中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统一,赤壁之战即属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表面看来,赤壁之战是封建地主军阀集团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如果我们挖掘更深层的原因,则会看到它是东汉末年社会结构发生局部变化而引起的强烈震荡.而这种震荡的震源,则是来自封建生产关系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量变,不但从经济上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构成,而且由于地主世家与豪族地主势力的膨胀,从政治上影响了东汉封建政治的权力结构,提出了权力再分配的需求,构成了东汉社会结构震荡的深层原因.东汉地主阶级的构成是多层次的,从身份性来说,有身份性的地主世家、有非身份性的豪族地主和一般地主;从其对政权的关系来说,有统治阶层、有非统治阶层.因此,地主阶级内部各种利益集团、各层次之问的斗争也显现出多层面、交插性特点.在统治阶层中有外戚与其它地主世家利益集团的斗争,也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统治阶层与非统治阶层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新论     
自身复杂的性格、放荡不羁的私生活、悲欢交织的爱情行旅和良莠相间的交游活动是构成诗人郁达夫生前和死后蒙受不白之冤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从他的婚姻爱情观、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文坛上的"和事佬"等方面来解读他那"光辉的特异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郁达夫.  相似文献   

19.
新论新语     
<正>张琦、薛亚硕:扶贫成就展现大国担当12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的张琦、薛亚硕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扶贫成就展现大国担当。文章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不仅能够实现且必将高质量实现。这是我国发展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新论新语     
<正>罗时进、阎丽:坚持富有中国经验的学术表达理念8月6日,《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助理阎丽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坚持富有中国经验的学术表达理念。文章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可能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相脱离。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