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惠东是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其辖下的稔平半岛被称为"革命摇篮",高潭中洞更有"东江红都"之誉。近年来,惠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2013年,惠东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东"为核心任务,继续大力组织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三四五"发展战略,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2.
《源流》2013,(2):29
谢洞位于惠东与惠阳边界的接合部,西邻平潭,北接横沥,东距梁化圩约2公里。谢洞地处白面石、亚婆髻山下,高山环抱,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村民以王姓为主,分散在庄坑、高围和松山下三个相邻的小山村住。该村革命历史源远流长,有"红色堡垒村"之称。1925年,平山区农会秘书长游纪修曾在谢洞点燃革命火种,兴农会,建农军,掀起了农民革命运动。1929年秋,中共惠阳县委负责人陈允材、傅燊霖来到谢洞,开展革命的地  相似文献   

3.
向文  感恩  朱浩然 《源流》2021,(2):38-38
惠东县是海陆丰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潭镇是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素有"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之称。近年来,惠东县紧紧抓住纳入海陆丰革命老区享受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推进海陆丰革命老区政策对接、脱贫攻坚、革命旧址维修保护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惠东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色惠东     
范勇 《源流》2010,(21)
中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所在地——高潭中洞中洞百庆楼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距惠东县城112公里。百庆楼原为中洞戴姓民居,始建于清末,上三下三两头横布局,砖木结构,具有东江地区客家民居建筑的特色。早在1922年秋,被毛泽东称为农运大王的中国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到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烈火;1923年,高潭全区24个乡成立了农会;1925年,高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  相似文献   

5.
刘芳  彭少华 《源流》2017,(2):28-31
2016年初,惠东县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被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迎来发展的春风。元旦前夕,本刊记者深入惠东,在县老区发展办和县老促会的支持帮助下,采访了解惠东革命历史和振兴发展的规划部署。  相似文献   

6.
黄飞将 《源流》2017,(2):40-43
高潭镇中洞村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的结合部,总面积22.07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0户,总人口1196人。1924年,彭湃派人组织发起农民运动,在中洞村成立了农会自卫队。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到中洞村整编,在中洞先后建立了我军历史上最早的兵工厂、军装厂、印刷厂、红军医院等。...  相似文献   

7.
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谢子长谢子长门(1897──1935),原名世元.号浩如。1897年1月19日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冲树坪。14岁起读冬学,17岁转入县城小学。1919年起,先后在西安省立一中和榆林中学读书。1922年秋考入...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途中的民族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从(闽赣)中央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在这期间,红军转战十几省,远征数万里,经过了许多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9.
《源流》2013,(2):23-24
惠东县高潭地处东江腹地,东靠陆丰,南接海丰,北邻紫金,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高潭中洞后方基地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于1927年11月11日建立,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之一。1922年深秋,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亲临高潭点燃革命星火之后,农运烈火以燎原之势,燃遍高潭。1923年4月,高潭属24个乡均建立了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与  相似文献   

10.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在井冈山斗争中,红军官兵和地方群众创作了众多的红色歌曲,反映了井冈山斗争的方方面面,这些红色歌曲展现了特有的音乐风格,反映了特有的时代背景,可以说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感恩  向文 《源流》2015,(2):53
近日,我们来到了惠阳经济开发区拾围村矮岭村民小组兴建的矮岭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宽敞明亮的展馆里,图片、实物、文字说明等布置得井然有序。该村一位年逾八旬的离休老人黄伟彬,在这里担当义务讲解员。矮岭村有"东江红都"之称矮岭村是一个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老区村,从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时期开始,该村村民就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中去。大革命时期,矮岭村是惠州地区革命策源地。1926年,矮岭村成立了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统治四年之久、给党和革命造成极其严重损失的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遵义会议不仅是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性转变的开端,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时期作为近代中国相对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革命战争需要,多数男性投身革命,出现了大批红军家属.中国共产党对待红军家属问题,一方面将红军家属视为弱势、困境群体,优待红军家属,保障红军家属生活;另一方面将红军家属,尤其红军家属中的妇女视为重要的力量,动员红军家属融入苏区革命和社会建设.随之红军家属的生活境遇呈现出革命与性别意义的明显变化:红军家属尤其红军家属中的妇女不仅接替男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还积极支援革命,在扩红、慰劳红军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与妇女解放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身为红军家属的妇女们彰显出可贵的自我意识和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九龙村内的九龙嶂,海拔1000多米,是粤东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九龙嶂上有个九龙村,村里有个村民小组叫九里岌,是东江红军第十团团部的旧址所在。  相似文献   

15.
梁柱 《中华魂》2015,(2):10-13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上的一座光芒四射的里程碑。它是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遵义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一80年前,中国革命处在一个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葬送了在艰难困苦中发展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长征。异常惨重的损失,使英勇的红军落到了几乎山穷水尽的地步。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果断地结束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西北部,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同志领导著名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后,该地区不断爆发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一九二八年七月,党领导了平江起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痛苦经验之后,从1927年起领导工农群众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始走上了进行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正确道路。到1930年,已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都建立了红军和工农民主政权。1931年11月,按计划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  相似文献   

18.
《源流》2013,(2):6-9
记者进入惠东境内,被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所吸引。惠东的面貌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惠东人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从县委、县政府到一般干部、群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他们都有一股"敢为人先,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惠东,因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之东而得名。它东倚莲花山与海丰县毗邻,南临南海,西与惠阳区交界,北与紫金县、惠城区相连。惠东历来是粤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岭南重镇"、"粤东商  相似文献   

19.
在海丰县北部山区黄羌镇,提到戴景华三个字,人们就会将其与家乡的公益事业、教育事业联系起来。黄羌镇石山村毗邻惠东高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8年,海丰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办公,并  相似文献   

20.
关于范长江与《中国的西北角》之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采访西北。范长江自己后来说此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范长江"最早报道了红军长征"、范长江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记者"。事实上,范长江西北行时正处于思想立场的剧烈转型期,尚未最后定型,他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自1934年7月起先后有5路红军长征,它们长征的起点不同、过程不同、到达陕北的时间不同,因此范长江西北行的目的不可能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范长江在西北行中基本没有接触到红军,他对红军的报道并不完全真实。1935年7月才赴西北采访的范长江也不可能是最早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现有史料证明,陈云才是正面报道和宣传长征的第一人。西安事变后,范长江在塞上行中,见到了一批我党高层人士,尤其是与毛泽东的彻夜长谈,使他开始了世界观的根本性转变,自此才彻底改变了对我党我军的认识。另一新闻巨子邹韬奋与范长江的思想道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对范长江早期思想的研究中,要敢于正视和承认范长江西北采访前后存在着思想弱点,不应为尊者隐、为尊者讳,实事求是是研究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