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依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以27个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梯度系数测度的优势产业,采用相对梯度系数对河南省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应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为:煤炭开采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和饮料制造业。据此对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存在的恶性竞争和产业重复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部地区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和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行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区位商和产业梯度系数等指数对湖南省主要工业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湖南具有竞争优势和承接潜力的产业,最后根据湖南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对比分析后确定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工业行业。  相似文献   

4.
目前,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中部地区经济承载力问题是科学承接和布局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依据.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78-2010年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各省2011-2015年就业人数进行预测,以此反映中部地区未来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并与广东省三产就业人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中部六省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差异显著;(2)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显著;(3)中部六省经济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弱,阻滞了产业大规模转移;(4)中部地区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调节手段,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大背景下,中部地区应该从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发展和市场政策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突出本地区的优势所在,争取抓住产业转移的趋势,促进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自身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项目研究架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紧紧围绕产业转移的供求规模、基本规律、结构与效用,以及中部地区如何有效吸纳或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两大基本问题展开.试图探索以发挥中部地区的外生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培育中部地区的内生比较优势为重点,全面提升中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实施外源性发展与内源性发展有机统一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战略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确定各省区对应不同发达地区所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同时,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是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找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接能力、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动产业转移、加强教育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对其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产业承接提供借鉴。基于产业梯度理论,首先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市的优势产业,然后根据相对产业梯度系数,针对各市的重点建设产业给出建议。研究表明,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化工、金属冶炼、电气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等行业。由于产业承接的重复性要注意协调竞争,同时还要注意承接资源依赖型和高污染型行业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为此,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生产要素禀赋互补性两方面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并提出中部地区应抓住大好机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问题,主要研究产业梯度转移风险和经济增长风险。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关键是产业承接地的经济风险问题。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经济风险是产业升级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劳动力失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已成为产业转移优势承接地。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发展机遇。立足我国经济梯度,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和产业梯度系数,根据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全国的位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及演化情况、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梯度系数可知,河南省近年来经济接近度位列中西部首位,但面临激烈竞争,应把有色、食品、纺织、轻工、建材、装备、汽车等行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把电子信息行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性行业,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聚集视角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区位熵指数对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37个行业的聚集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产业聚集水平较低、产业聚集资源依赖性较强、产业聚集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不强。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市实际情况,提出皖江城市带各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加大聚集程度较高产业承接力度、依托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提升核心城市产业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移带动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该文采用2000—2012年度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评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了EKC曲线的右移,既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又推迟了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进程;产业转移的规律性、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薄弱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新疆生态环境污染加重。该文认为,新疆应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把握市场准入门槛,科学制定产业转移的承接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地化是承接产业转移成功的根本。新疆承接棉纺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全国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加强本地化是其内在要求。该文从经济地理、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理论出发,认为新疆应通过落实棉纺产业布局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做好产业定位,发挥竞争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中间组织等措施,增强棉纺产业本地化。  相似文献   

16.
提升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湘南地区已获批成为我国的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地区要发挥周边区域转移的示范效应,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是关键。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宏观背景和湘南地区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经济梯度转移、我国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等机遇,进而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专技人才、有序采取承接模式、建立统一管理组织、加快一体化的软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荆州市获批设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此背景下研究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现状及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高但整体能力不强,且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耒阳东江工业园的基础上,分析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探寻企业转移的原因、转移方式、经营现状,并从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转移服务等方面提出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