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是一代伟大的诗人,最主要就是因为他在诗歌语言上的造诣和成就。本文试图从杜诗中的词语选择分析肌质关系对于诗歌意象的表情、诗歌风格、隐喻等多方面的作用,以检验西方文论中的诗歌对应原则和肌质理论,挖掘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的独特诗性所在。  相似文献   

2.
陆涛 《社科纵横》2012,(9):80-83
本文是对颇多争议的韩愈诗歌中的奇险与平易的风格的考察,主要通过对韩愈诗歌在接受前人影响和其诗歌自身特征的考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韩愈诗歌中奇险与平易两种风格的诗歌是并存的,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平易风格的诗歌。因此,把韩诗的风格归为奇险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赵志 《社科纵横》2009,(1):103-105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4.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5.
诗格包括两层涵义,一为品格之格,一为格式之格,陶渊明以崇高的人格力量开辟了诗歌题材的全新领域,决定了诗歌格调的崇高。其全新的诗歌内涵促成了诗歌表现方式的开拓,形成了新风格的构建,含蕴着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重要范畴。陶诗的深层次贡献,开拓了中国诗歌美学所蕴含的民族气质和表现力,唤醒了历代诗人的诗歌自觉精神,代表了走向成熟的中国诗格。  相似文献   

6.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诗歌主要包括爱情诗和宗教诗。最能体现其独特风格的是他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主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爱情的,抒写爱的忠诚;另一类是否定爱情的,嘲弄女性对爱情的不忠;同时还有奉劝情人放下贞操及时行乐的艳诗。诗人矛盾的爱情观与诗人从一个天主教徒转向一个国教徒,从一个浪荡公子转向一个颇有知名度的传教士的身份和他的坎坷人生经历无不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清初康熙盛世诗坛上,山左诗人冯廷櫆自觉远离王士禛主盟的神韵主流诗风,其诗歌创作独具风貌,具有清警绝俗,风格超峻的特色,显现了康熙盛世诗人的疏离心态,成为盛世诗坛中的变徵之音。冯氏卓异诗风的形成来自其转益多师的诗学崇尚,他上继建安、六朝,近学唐、宋诗人,融合唐宋,诗学思想敢于独标一格;其诗歌既有怀才不遇的嵚崎胸臆吐露,也充满了迈古骇今的奇情险语,而其中吏隐金门的山林清趣的抒发,则"皭然出风埃之表",成为清初诗坛风格多样化的注释。  相似文献   

8.
在清初康熙盛世诗坛上,山左诗人冯廷抛自觉远离王士稹主盟的神韵主流诗风,其诗歌创作独具风貌,具有清警绝俗,风格超峻的特色,显现了康熙盛世诗人的疏离心态,成为盛世诗坛中的变徵之音.冯氏卓异诗风的形成来自其转益多师的诗学崇尚,他上继建安、六朝,近学唐、宋诗人,融合唐宋,诗学思想敢于独标一格;其诗歌既有怀才不遇的嵌崎胸臆吐露,也充满了迈古骇今的奇情险语,而其中吏隐金门的山林清趣的抒发,则"嚼然出风埃之表",成为清初诗坛风格多样化的注释.  相似文献   

9.
尹锡南 《南亚研究》2011,(1):152-16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泰戈尔的以《吉檀迦利》为代表的诗歌对希梅内斯等西班牙语诗人有过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以泰戈尔诗歌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为前提的。维多利亚.奥坎波和希梅内斯等人是翻译和传播泰戈尔作品的代表人物。泰戈尔诗歌所以能对西班牙语诗人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西班牙语诗界在这一时期正在脱离现代主义潮流并寻求新的创作风格。在对泰戈尔诗歌的接受问题上,西班牙语文坛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食指在60-70年代的"非主流"诗歌创作体现了复归五四人文传统的特点,开创了80年代以北岛、顾城等诗人为代表的朦胧诗创作的先声。同时,受制于诗人身处的时代话语体系和外在境遇的影响,在其诗歌作品中留下了深深地时代烙印,但其超越"主流"的"非主流"诗歌创作风格,则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以食指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所共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张洁 《社科纵横》2009,24(5):177-178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因为其诗歌清新自然,颇受英文诗歌爱好者的青昧。针对他是自然主义还是象征主义诗人的争论也一直存在。本文通过对其诗歌的考察,结合诗歌表层意象,分析其诗歌中的自然主义手法的同时,更剖析其内在的象征意义,以期更好地把握与欣赏弗洛斯特诗歌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2.
高翔 《求是学刊》2013,40(5):116-122
基于东北沦陷前期诗歌生产的颓势,《新青年》诗歌编辑于1938年刊出"新诗特辑",初显了其为振兴东北诗坛做出的努力,可称为"新诗歌"专辑的前征象。《新青年》附刊"新诗歌"专辑的出版,是东北沦陷区期刊诗歌编辑挽救新诗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东北现代诗歌历史的一个独特现象,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新诗歌"专辑显示了以知名诗人金音领衔的阵容可观的诗人群体,诗作呈现出以个体生命的体验表达对社会、人生、理想的认知和贴近现实的书写与抒情等特征,显示出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双重影响,诗人对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创作格调的双重选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诗僧皎然"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身兼诗论家、诗人、僧人三重身份的皎然来说,情是个十分敏感的字眼。作为诗论家,他反复强调情在诗歌中的本体地位,而作为僧人,他却又反复强调情害道,主张无情、忘情。为了调和诗情与道性之间的矛盾,他把情分为世情与道情,认为前者妨道,后者合道,因此,在诗歌创作中,努力抛却世情而彰显道情。皎然道情概念,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与特定的审美意象,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对其诗歌清逸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韩愈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迪勇 《学习与探索》2003,3(6):115-118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曾经指出过韩愈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事实上,韩愈正是以那些“以丑为美”的诗歌,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诚然,韩诗“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使其诗自成一家于李杜之后,并且对宋诗特点的产生乃至整个美学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但不可否认,这也使得宋代那批追随他的诗人从娘胎里就染上了不少坏习惯。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大学的英文系教授加汉·拉马贾尼的《混血的缪斯——英语后殖民诗学》一书,评述了爱尔兰、非洲、加勒比、印度,以及西印度群岛等代表诗人的诗歌。这本书的贡献在于明晰了后殖民诗歌的边界,提高了后殖民诗歌研究在英语后殖民文学中的地位。无论是他的整体考察还是个案研究,都为我们研究第三世界诗歌和少数族裔诗歌提供了有效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张丽 《生存》2020,(13):0064-0064
诗歌鉴赏“一巴掌”即意象、意境、翻 译、手法、情感。泛读时勾画诗歌中的意象,并思考运用这些意象可能会构成何种意境,营造何种氛 围;细读诗歌则结合诗歌的标题、注解以及诗人大致翻译诗歌大意,关注诗人是为了做到知人论世;深读诗歌则需要结合客观选择题的选项明确诗歌的艺术手法及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王小兰 《求是学刊》2007,34(5):111-116
唐懿宗咸通以后,军阀割据,宦寺猖獗,朋党构祸,文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文人命运急剧恶化。在乱世政治文化的持久震荡下,诗人人格发生了多重蜕变,儒道精神与皇权意识丧失殆尽,追名逐利的仕宦人格与避乱出世的隐逸人格皆背"道"而驰。人格蜕变的多重性决定着诗风流变的多元走向,唐末诗歌或浅切,或鄙俗,或清丽古雅,或苦吟僻涩,清浊俱下而缺乏主流,其轻浅纤微的艺术风貌无疑是唐末诗人凄楚无奈的人格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题或诗序出现“效某某体”等显性标志的诗歌可以称作“效体”诗.“效体”诗生成于六朝,并在此期确立了三种创作范式.其发展大致伴随着古人对“体”的内涵的认识变化,总的趋向是从效法体貌、风格,逐渐转向效法体裁、形式.诗歌典范的确立、诗人创作动机的多元、诗坛宗尚和复古风潮的驱使,都是促使“效体”诗产生和兴盛的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创作传统,“效体”诗的意义与价值需要平议.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献<诗人主客图>开创了诗歌流派研究的先河,并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它的地位及文学理论价值并没有引起多数学者的足够重视,关于<诗人主客图>的研究只是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中,因此对<诗人主客图>进行文献综述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中可以窥见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在某些方面研究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0.
邓福舜 《求是学刊》2001,28(3):87-91
东晋兰亭诗的创作源于一种新的山水审美观念。山水之本体是“道” ,兰亭诗人以“玄”应对山水 ,把山水之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联系起来 ,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诗人的逍遥之趣。兰亭诗的审美经验主要表现在 :将身心共融于山水 ,求得身心俱畅的状态以及对山水景物的独特体悟。兰亭诗矫正了玄言诗理过其辞的情况 ,对山水美的进一步发现与开拓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在探索通过诗歌艺术在山水文学中表达情感和人生感受方面提供了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