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遵宪的客家源流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客家历史源流研究的先行者,黄遵宪在19世纪末提出了客家中原旧族 说、客家方言证据说和梅州客家元代形成说等较为系统的客家源流观,开启了20世纪客家 研究的先河,对此后的客家方言研究和客家历史的研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粤东北客家拳派的历史成因进行调研发现,粤东北客家拳派与中原武术流派以及江西、福建等地南派拳种有渊源关系,它的形成有中原武术随客人南迁而来的因素,主要是受到清代"反清复明"等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与"天地会"等秘密结社组织的武艺传播有重大关系。梅州地区的"尚武"民风客观上推动了客家拳派的发展,当地社会、自然等生态环境对技击风格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把客家文化视为移民文化,实际上移民文化有明确的定义和范畴,客家人已经在赣闽粤交界区域定居了数百上千年,客家社会早已是一个稳定的定居社会,说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其理论前提既不能成立,所举例证又经不起事实的检验.我们认为,客家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的山区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山林性、边缘性、向心性.客家文化的这些特征辩证统一,其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片区也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动态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试论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视客家文化在粤东北的复合成型过程,显见客家文化中心的空间转移。期间,随民系人口的转移而发生的文化传播,是中心转移的直接动力,而客家大本营区域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是根本动因。闽西与赣南处于大本营区域的上游,决定了其文化中心的瞬时性及其作为客家文化的边缘性。由于西翼的广府文化与南部的福佬文化的双重阻力,加之后期文化的快速自觉,位居大本营腹部的梅州,其客家文化迅速整合成熟,成为现时的客家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5.
地处粤北山区的梅州,山清水秀,生态优良,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应抓住泛殊三角区域合作和CEPA实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生态”和“客家”特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世界客都·中国梅州”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梅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相似文献   

7.
《中华魂》2006,(5)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把培植客家山歌品牌作为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成功地承办了首届广东省民歌会,举办了坪地三届客家山歌晚会、唱廉政(原创)歌会等大型文艺活动,而且催生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其中,作品《月光光》、《山歌唱出客家情》双双夺得广东省首届民歌会金奖;作品《月光光》还夺得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比赛金奖;《走月》获得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十唱坪地变了样》获得深圳“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客家山歌不仅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群众欢迎,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一、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客…  相似文献   

8.
从两个核心范畴“客”和“山”看客家山歌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逢山必见客, 无客不居山"之说, 这里还要加上, "逢客必有歌".因为客家山歌极其发达, 凡是客家的聚居地, 大多被称作"山歌之乡".就这样, "客"、 "山"歌"三位一体了.因此, 讨论客家山歌的文化意蕴, 不能不注意"客"和"山"这两个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9.
当代客家学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客家学术研究经过了建国后的沉寂期,20世纪80年代的重新兴起、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客家学学科.客家学研究从"自辩"开始,探索客家的源流,昭示客家意识和自尊的觉醒;改革开放后,客家研究论著开始关注客家民系的未来走向,在强势文化的重压下伴随着一些客家人本身的"自我否定",从"自辩"走向"自省".同时,研究方法也从简单的从正史文献、谱牒中探寻客家源流,到从人类学、哲学、美学的角度探讨客家民系的精神、心理演变.  相似文献   

10.
梅州客家地区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三斤狗变三伯公》之所以流传几百年至今仍妇孺皆知,除了其音乐悦耳、歌词富有故事性、便于记忆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容体现客家人生活特色,符合客家群体心理的特征,因而得到客家人的普遍认同。本文在对该山歌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客家地区独特的群体内心世界进行读解,剖析了客家群体心理的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梅州地区客家侨批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 ,梅州地区许多客家人或由于生活所迫 ,或由于政治原因 ,或由于土客械斗下南洋谋生存求发展。他们在侨居地辛勤劳作 ,赚钱后通过水客、侨批局、私营商号、侨批馆与钱庄寄信寄钱回唐山老家。由此 ,在客家侨乡社会发展起了一个具有侨乡特色的行业———侨批业。侨批为客家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作、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客家饮食谚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本文从大量第一手饮食谚语资料来探讨客家饮食文化的特质:"食就十足"、"食饭是食米"、"咸咸辣辣"、"猪肉头牲鱼"、"煮菜不用学"、"甜酸苦辣涩"、"饭后一杯茶"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管窥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客商>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旨在通过对客商历史的挖掘、彰显,倡导"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振兴客家经济.<客商>对客家商魂作了深刻透析,在大迁徙苦难中铸就的客家人特有的自强不息、诚信守义、报效桑梓的商魂,激励着客家商人奋发图强.<客商>是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第一部关于客商方阵的全景式纪录,对于东南亚、香港、深圳、广州、梅州五个地域的客商的经商活动的具体描述,使我们对既具有地域色彩又富有群体普遍意义的客家精神品格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广为传唱的民歌,浓郁的客家风情孕育了客家山歌词与乐、声与景、情与韵独特的风格特征,体现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委婉细腻、质朴醇厚却又不失直白热辣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6.
客家与客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与客家文化这两个词,现在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报刊杂志上经常可读到谈客家和客家文化的文章,也经常有某地举行客家联谊会、客家学术讨论会的报导。但是若问到底什么是客家?什么是客家文化?则很多人未必答得出来,或者答得正确。这里根据自己的研究,谈谈客家与客家文化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源流》2012,(23):41
11月19日,"客家黄酒之都"、"客家酒文化博物馆"在河源市笔架山下挂牌揭幕,这是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系列活动其中一项。它的挂牌,为积极推动河源创建"中国客家黄酒生产基地"迈出的重要一步;广东三友集团创办的"客家酒文化博物馆",则是河源首家以客家酒而命名的文化馆,展示客家黄酒这一瑰宝传统酿造工艺以及客家人的民风民俗。河源市副市长谢春森表示,河源创建中国客家黄酒生产基地,创建"客家黄酒之都",既是传承历史,也是开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挖掘其文化特质是研究的重要任务。"和文化"是客家人的民系性格、生存方式和精神信念,"和文化"符号在客家社会里从器物形式到精神文化都有丰富和生动的表现。对客家"和文化"进行文化符号学解读,从表现形式看,客家族谱、客家方言、民俗活动、土楼建筑等文化符号无不闪耀着客家"和文化"的光芒;从功能看,客家"和文化"具有认同、协调、教化、调解等功能。解读客家"和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因其历史、人文和地理位置机缘,客家和客家人与宋明理学的联系相当紧密。宋明理学的开创、发展和推向新阶段,都与客家和客家人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明理学由周敦颐和"二程"在客家地域——江西南安开创;经客家人陆九渊、朱熹等的继往开来,得到发展;又经王阳明等在南赣客家地域的传承,把理学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台湾客家较多地传承了原乡的客家文化传统,随着客家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台湾客家文化完成了从"旧习俗"到"新传统"的华丽转身.考察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中的传统需要借助创新来增加活力,创新同样需要借助传统不断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不能剥离客家文化本身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