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蓬安与广安交界地带的来苏寨,流传着得名于苏轼之来居的说法。事实证明,这个说法是望文生义。来苏寨之名源于《尚书》,"来苏"意为盼望明君来拯救苦难,以获得苏息。如此解读"来苏",并未贬低来苏寨的文化内涵,反而提升了文化底蕴,何况这座山寨在明清之际还承载着区域治乱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2.
前言 在湖北省西南与四川省东部接壤相邻的万山丛中,矗立着一座天造地设的土家山寨——利川市谋道区大兴乡鱼木寨。虽然历史风云已涤荡了侵害少数民族生存的外部环境,而今土家人民不仅在行政区划上同时在命运归宿上与全国各民族浑然一体,但是这座雄山古寨仍卓然屹立,它的独特风貌、文化意蕴仍韵味无穷。 从远处看,鱼木寨东望荆楚西连巴蜀,与川鄂相浑融;但从近处看,鱼木寨又是一座孤山古寨。古寨的山体是一种可冲刷侵蚀而不易崩裂的褐色沙岩。大自然在几个地质年代里运用风刀雨剑把山体削成两级跌落的悬崖绝壁。使山寨孤峰挺立,自成天地。而刀削斧斫鱼木寨的历史见证—一环寨而过的鱼木河,现仍在山寨绝壁之下的深谷中流淌。只有在洪水季节,它那泵岩转石的巨大声威或在鸡头沟等处形成的千尺怒瀑,才表现出大自然创造鱼木寨的伟大神力。正是大自然永恒的耐心和枯海烂石的威力,才使鱼木寨四周危岩高耸,峭壁平滑溜光,垂直高度达数百米,斜草挂松无隙落根,野兔山羊无处位足,形成“猿僳欲渡愁攀援”的天然屏障。而深谷绝壁拱卫的鱼木山头,西高东低,红沙沃土,茂林修竹.面积约3平方公里,蕴藏着足以为数百人提供衣食之资的资源能力。而且鱼木山形如蝌蚪,其主体部分椭圆肥大,状如蝌蚪的身  相似文献   

3.
霏霏 《华人时刊》2012,(1):42-43
传说主管草木万物之神比央朵明热巴有九个聪明勇敢、美丽善良的女儿,来到九座雪峰,见蛇魔在水中投毒,人畜倒毙。她们打败了蛇魔,留下来与九个藏族男子结婚成家,一起重建家园,形成九个部落,分居九个寨寮,称为"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米之间,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  相似文献   

4.
山阴(今浙江绍兴)东部有一座小山寨,因象棋高手众多而闻名,人们称此寨为“弈寨”。这一年战乱,有位大胡子镖爷率重兵包围了弈寨,却只围而不打。原来这个镖爷也曾是弈林高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黄金海岸线的中段,有一座千年古县——瑞安。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赋诗"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一言道尽这瓯越古邑的悠远与包容。山奇水秀、风光旖旎的瑞安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旅游景区面积占国土资源总面积的20.8%,属于旅游资源"大市",天生丽质未经雕琢的寨寮溪就是其掌上璀璨明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古战场,雁门关犹如一座风云多变的历史舞台,从春秋战国到明末,这里载入史册的大战多达一百多起。特别是自宋朝以来,古代县民间有关杨家将屯兵戍边、镇守三关、精忠报国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流传于世。同样代县城赶三月三庙会,这枝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一直绽放到今天。可是有趣的是,北京人叫逛庙会,可是地处晋北的代县人,不叫"逛"庙会,而是叫"赶"庙会。据代县县志记载,自古以来,代县每年的庙会就很  相似文献   

7.
"山寨产品"这个名字源于"山寨手机",最初出现在物质消费领域。"山寨"与手机的结合是一个偶然,但是这个偶然却给势力逐渐壮大的"草根"势力一个出口,使他们通过"山寨"这个新生词来表达他们对权威和传统的反抗。而"山寨"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进入社会文化领域的机会是由于手机与时尚的结合。因此我们获得了"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序列,其中在"山寨文化"中,我们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产品山寨文化"和"社会山寨文化"。  相似文献   

8.
分两步描述"山寨"语义演变的过程.首先是"山寨"本义及其初期的语义演变,然后是当代"山寨"新义及其语义内涵的拓展.语言学角度下探究"山寨"流行的原因为:现有词汇系统中的词语空位造就"山寨"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山寨"在"山寨X"语模中有强大的构词能力,语义内涵也具备可拓展性和可变性;"山寨"作为一语言模因成功被使用者不断复制、类推和传播开去.以上"山寨"流行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新词新语的发展演变也可能体现在句法上.  相似文献   

9.
试图从经济实践和产业发展现象的角度解读"山寨文化",在将"山寨文化"界定于特定经济行为边界的基础上,讨论影响"山寨企业"产业选择的基本因素,让人们读懂"山寨产业"的适用范围;进而从正面角度思索"山寨文化"对产业自主开发影响的五大效应,希望为"山寨"正名。最后,围绕普遍关心的"山寨文化"发展方向的问题,提出"去山寨化"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期"山寨X"词族非常流行,在百度中输入"山寨"能查到5000多万条和"山寨"有关的信息,其中大多数属于"山寨X"词族。但此处"山寨"的意义同它的本义已经相去甚远。"山寨"产生了新的语义——仿冒、伪造的,而且在这一语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语义。通过对"山寨"新义的来源、"山寨X"所形成的语义场、"山寨"新义的语义层次、"山寨"的词性、"山寨"进入副名结构"很X"、以及"山寨"进入的不同语模等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可以窥探社会状况和语言本身的规律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人类社会初始的直接民主制度源于古希腊城邦国家,以后被古罗马城邦国家所沿用,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度。殊不知,在中国古老的羌族村落中,也延续着一种同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和元老制约同的“议话坝”与“寨老”制度。“议话坝”与“寨老”制度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已成为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行村民自治制度的今日羌族农村,我们应该吸取“议话坝”与“寨老”制度有现实意义的地方,或许可以实现从原始民主到现代民主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从模因论角度探讨了流行语"山寨"的语义泛化过程和成因。"山寨"经历同模因域内、跨模因域以及超模因域三个阶段实现语义泛化。隐喻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以"山寨手机"为认知原型,通过隐喻机制将"仿冒、抄袭"的语义映射到不同的表达中。社会发展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内在动力,而网络和媒体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居住在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娄山山区的黔东北沿河县土家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现择要概述如下: 居住 土家族多以同姓聚族而居,除个别深山老林有单家独户外,一般喜聚居在一村一寨。最先是同姓同宗为一寨,以姓氏作寨名。后来,有的山寨有亲朋异族或外地人迁来杂居,就出现有的以地名为寨名。土家人习惯于一家住一栋房子。从房子的结构来看,在土司制度时,一般经济困难的人家多是草木结构,即是用木做房梁草做房壁草  相似文献   

14.
如今,"山寨"一词已流行于大江南北。在家里,遇上"山寨"现象发生时,我往往会调侃几下,以示自己的时尚与紧跟潮流。没想到的是,我那60多岁的老妈,比我还懂得"山寨文化",并将"山寨  相似文献   

15.
张苍水的诗文是研究张苍水最可信的第一手史料.张苍水"在悬岙……被执 "、"屯悬岙 "和史书称"散军于悬岙 ",证明张苍水被执之地就是他原来屯兵和散兵归隐之地.而两度屯兵南田的情结和以死明志的决心,使他根本不想离开"悬岙 "而另觅偷生"赊死 "之地,"普陀悬山说 "当属推测之词.  相似文献   

16.
山寨文化是一柄具有正反两面性的"双刃剑":既不能与"创新"划等号而发扬,也不能完全被视为"低俗文化"而否定从最开始山寨手机的出现到当下各种"山寨"现象盛行,"山寨"一词俨然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以至于引来各方关注。关注的源头似乎来自那些被"山寨"的产业领域。手机被山寨,名著被山  相似文献   

17.
盛海辉 《源流》2012,(7):12-15
深山中的大古坳村,静逸得像世外桃源。然而,这里却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大古坳村位于连南县大坪镇西部,全村有426户1397人,是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小山寨。该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耕地全是梯田和山坡地,村民的收入基本来自农业和务工,基本种"望天田",吃"靠天饭",一遇到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就没有保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八寨(又名广西八寨、右江八寨、柳州八寨、宾川八寨、迁江八寨和上林八寨),是周安、古卯、思吉、罗墨、古钵、古蓬、都者和剥丁八个寨的简称,其旧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红水河南岸地区。十四世纪以来,这里曾经爆发以消灭土司制度、建立农民政权为主要目标的壮族农民武装起义。义军驰骋于广西左右江、邕江、柳江、龙江和红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历经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前后持续四百二十多年,沉重打击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就这场斗争作些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永琪 《社区》2008,(36):4-4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今年1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的可向个人提供非处方药品的互联网药品交易网站已有10家。媒体曾报道,“山寨版药品”来势凶猛,仅在武汉三镇,就有许多正规药店公开销售以假乱真的“山寨药”,其中山寨版“慢严舒柠”全国有30多种,武汉三镇就有20余种。这些“山寨药”在包装和品名上与“国药准字”正牌药品酷似,让人几乎难以分辨。对此,监管人员已经伤透了脑筋。现在,10家互联网药品交易网站获准销售非处方药,“山寨药”岂不又多了一个可挤入的重要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20.
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伴随着一股来自民间和草根阶层的"山寨"风,山寨这个历史名词闯进了大众的视野,出尽了风头,占尽了风光,成了中国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的代码.作为一种新异的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的出现与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有着直接的渊蔽.同时,山寨文化本身是一种"借壳上市",各类山寨文化背后实际上是文化权力的再争夺,是文化资源的再分配.因此,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山寨文化的前途被"招安"必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