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东至县站前小区“三轴、三区、一带”的概况:三轴——服务生长轴、生态生长轴、交通发展轴;三区——公共设施服务区、开放式居住社区、绿化休闲区;一带——沿地块东南侧水系组织的绿化景观带。并据此设计了小区的景观生态系统:保留小区内部部分低山,并在地块内新增一些公共绿地,作为区域内的生态斑块;保留小区东南侧水系,并将之绿化成为一条绿化景观带;另外,在基地内部还新增一条环形道路,水系绿带和环形绿带共同构成了区域内的生态廊道。即有区域特征的绿地系统、水系绿化系统、绿化布置扣建筑景观构成了小区的生态景观,这种景观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秦岭山地绿色旅游开发的初步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西安市秦岭地区绿色旅游开发的地理基础、五项开发依据、绿色旅游的30项基本内容、4个旅游区和13个旅游小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征、公路建设及旅游网络设想。还将西安市秦岭山地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旅游业做了对比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乡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三大问题:有些乡村墓地被迫一再搬迁甚至被取消,给乡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冲击;乡土生物在乡村找不到合适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城镇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需要在乡村建一些森林斑块、绿色廊道,却不知这些生态斑块建在哪里合适。受孔林的启发,作者认为在乡村建设墓地景观生态林,可有效解决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廊道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和景观资源,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河流廊道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同时满足市民对景观环境的需求是当今城市河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海绵城市理论、景观生态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城市河流廊道景观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城市河流廊道景观的设计原则在于使城市河流廊道景观具有多元的功能性、美学的连续性、多样的生物性。基于此,文章从生态保护、人文修复、美学塑造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探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绿色廊道研究包括分类、生态功能和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其与城市社区的关系尤其密切。宁波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社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绿色廊道”作为其内部生态景观优化设计的“脉络”有其现实意义,因此,应从绿色廊道三种类型在社区内部的架构模式、发挥的生态功能、架构模式创新及实际意义、培养居民生态意识及增强主观参与性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被称为全球最美的大学之一,考察清华大学100年来校园景观环境的特点与传承,可以为今日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对清华大学校园园林景观、植物景观、纪念景观、小区景观、建筑景观、交通景观特点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校园具有美化环境及文学、历史、教育作用,彰显大学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提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注意景观和谐、功能分区、自然融合及可持续性,为建设绿色大学校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廊道在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应用,提出生态廊道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分析廊道在城市边缘区的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本溪市新立屯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廊道的组织方法和的城乡廊道网络结构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9.
构建海峡西岸遗产廊道在文化和经济、遗产和生存环境保护、遗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合作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海峡西岸遗产廊道构建的遗产资源基础包括遗产资源禀赋、遗产资源价值、遗产保护与开发,要素基础包括遗产节点、线性景观、空间网络和解说系统。在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大背景下,从空间相关、功能相关、历史相关三个角度来看,海峡西岸遗产廊道的构建主题应当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海峡西岸遗产廊道包括遗产廊道区域、遗产城镇、历史文化街区、单体遗产等四个层次,其空间格局主要划分为核心区、衍生区、拓展区和纽带。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朝阳市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其景观规划设计构思充分体现了生态及文化理念,风景区以一轴(历史文化轴)、一线(时代发展线)、一河(大凌河)、一带(公园绿化带)为主题,形成了5大功能区的景观格局,即:植物景观区、动物景观区、滨水休闲景观区、人文景观区、体育运动景观区,在布局结构上强调了三条主脉,即:水景线——水脉;生态线——绿脉;文化线——文脉。朝阳市大凌河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充分挖掘了地方文化特性,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创造出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1.
百科瞭望     
2003年6月16日试航通航的我国三峡工程双线5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闸。三峡船闸修建于三峡大坝左侧的山体中。船闸总长6442米,其中上游引航道2113米,下游引航道2708米,船闸主体段闸首和闸室分南北两线,都是在山体岩石中开挖出来的。每线船闸主体段由6个闸首和5个闸室组成,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三峡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三峡船闸的主要建筑物除闸首、闸室和引航道外,还包括输水系统。输水系统由上游进水箱涵、主输水廊道、分流口及闸室输水廊道,辅助泄水廊道、下游泄水箱涵等组成。船闸工作就是…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景观大道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愈见普遍。景观大道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潮流,而且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弱化景观大道的交通功能,强调人们的交往、休闲与公共空间功能出发,对重庆市冉家坝景观大道提出从交通功能到景观休闲大道重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综合体是城市中包涵了观光、休闲、会展、购物等一系列活动环境良好的区域。本文运用城市旅游综合体的观点对泉州东海滨海新区的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提出建设在东海滨海新区建设"节点——廊道"式旅游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结合威海市滨海公路乳山南寨至西山赵家段的设计经验,论述了如何借鉴国内外滨海旅游景观公路的建设经验,结合城市滨海旅游发展的特点,在旅游景观公路建设中贯彻灵活、宽容、创作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汤原县城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研究,分析了大米河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绿色设计策略,以期把大米河两岸打造成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富有景观功能的生态廊道,并最终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景观大道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愈见普遍.景观大道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潮流,而且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弱化景观大道的交通功能,强调人们的交往、休闲与公共空间功能出发,对重庆市冉家坝景观大道提出从交通功能到景观休闲大道重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晓鹏  周明星 《社区》2005,(19):10-11
北京的双子园小区在今夏的几场暴雨中,成功地拦蓄了700方雨水,在以后的几个月中,雨窖中的雨水将被用来浇灌小区绿地。这是北京小区雨洪利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独有偶,北京东八里庄街道的“绿色社区公园”于9月8日正式开放,京城小区中不多见的人工湖也完全是利用周边几个小区的雨洪蓄水。据悉,“绿色无限生态园”是北京首家采用了雨水回收技术的社区公园。200平方米的水池是整个公园的中心,由于节水系统的运行,预计每年比同等规模的公园节水4000吨。北京市节水办的负责同志表示,这些节水工程是政府在社区层面落实绿色、节能社区建设的一些实际行动。而绿色节能社区的建设,更依赖于全体居民由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8.
地处北仑区东部的穿山半岛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是北仑港深水岸线的延伸地,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大榭岛的重要辐射地,又是通向舟山的跳板和舟山群岛未来发展必需的腹地和依托。因此,穿山半岛的规划要以21世纪现代国际港城的组成部分为起点,以大港经济圈纽带的特殊地位并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进行系统规划。如在空间布局上拟规划白峰港口工业综合区、郭巨综合区、三山开发农业综合区、东端特色景观区及梅山综合区五大功能小区。还要在交通建设上有所突破,要建设环半岛沿海公路、构筑半岛公路网,还要随着开发建设的进程在半岛建设铁路。还可以白峰为中心建设一个以休闲、旅游、高级居住为主的花园式生态城市。并开发瑞岩寺森林公园、海滨风景区和以名胜、特产为景点的旅游风景区。穿山半岛的开发还须克服工程性缺水,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风光带建设已成为城市文化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衡阳市湘江滨水风光带景观建设的基本优化方案为:显山露水,建设浑然一体的景观带;合理规划,形成优美的景观轮廓线;挖掘文化,建设本土式园林景观群;以人为本,建设多元化沿江休闲区;丰富水景,增添滨水休闲区的活力;量化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环绕丘陵进行地产开发或划定生态红线成为当前丘陵城市设计的两个主要策略,但两种方式均忽略丘陵在城市中的开放性。研究针对如何最大化发挥丘陵地形地貌在城市中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解析旧金山城市建设案例,从土地利用模式、景观结构、交通模式等角度思考山与城的关系,指出丘陵城市的设计应提供相对完整连续的公共空间体系,更好地建设景观廊道、街道、翻山路径等,并需从城市的公共政策、法律条例等层面加以研究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