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洞村距惠东县梁化墟约2公里,高山环抱,地势险要。1929年冬,中共惠阳县委机关进驻谢洞,自那时起,谢洞村发生了许多悲壮的武装斗争故事,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本文记叙的,是由陈茂兰、王松母子两代人共同谱写的忠诚之歌。黑暗岁月里的星火之家谢洞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300余人。陈茂兰娘家婆家都属谢洞村,其夫病逝时,  相似文献   

2.
感恩  向文 《源流》2015,(2):53
近日,我们来到了惠阳经济开发区拾围村矮岭村民小组兴建的矮岭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宽敞明亮的展馆里,图片、实物、文字说明等布置得井然有序。该村一位年逾八旬的离休老人黄伟彬,在这里担当义务讲解员。矮岭村有"东江红都"之称矮岭村是一个有悠久革命历史传统的老区村,从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时期开始,该村村民就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中去。大革命时期,矮岭村是惠州地区革命策源地。1926年,矮岭村成立了  相似文献   

3.
《源流》2013,(2):25
中洞位于惠东县高潭老苏区东北面,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交界处,四周高山险峻,五马归槽山跌宕多姿,参天嶂、五指嶂直指苍穹,寨头坳、岩石等险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洞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后方基地。1922年深秋,农运烈火燃遍惠阳、紫金、五华各县。中洞劳苦大众也因势而发,与海陆丰各地一样,建立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减租减息  相似文献   

4.
廖仲恺(1877——1925年),广东惠阳人。少年时代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放弃中国旧学而攻读英语,想以此作为学习西方拯救中国的手段。1902年秋,为了寻找救国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廖仲恺专程拜访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极为钦服,从此追随孙中山革命。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1922年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对国民党的改组,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廖仲  相似文献   

5.
八面来风     
《源流》2000,(8)
惠阳市老促会成立在中共惠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惠阳市老促会于今年7月中旬正式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和批准市老促会的领导机构成员。现任市委书记、市长及市人大、市政协负责同志担任老促会名誉会长,吕平、黄旭光两位老同志担任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由原人大主任、副主任、老建办主任担任。(林国雄)信宜市洪冠老区大力种植粉蕉信宜市洪冠镇是革命老区镇,又是我省南肉桂生产基地,近年又大力种植投资少、周期短、效益好的粉蕉。目前全镇已种下  相似文献   

6.
刘畅 《可乐》2008,(4):69-69
1896年,叶挺出生在广东惠阳,从小家境贫寒。他父亲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给种植园主打工。叶挺曾眼睁睁看着两个小妹妹被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他痛下决心,要改变命运。叶挺15岁读中学时,辛亥革命爆发。他因带头剪辫子而入狱,幸好没多久就被放了出来。之后,他考入蒋介石曾就读的全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受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影响,他开始向往革命。  相似文献   

7.
向文  感恩 《源流》2017,(2):10-11
不满包办婚姻伺机逃离惠阳老家高恬波于1898年出生在广东惠阳秋长白石村,父亲高若汉是留学德国的医生。高恬波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高恬波17岁那年,被父母包办嫁给本村姓扬的纨绔子弟。此人好吃懒做,又不听高恬波的好言相劝,动辄拳打脚踢,打骂有加。  相似文献   

8.
1981年7月23日,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粤组干[1981]334号干部任免通知下达:郑群同志任惠阳地委书记。此时的郑群已六十出头。惠阳,惠州,这是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停止组织活动之后,郑群曾经蛰伏在惠州,名义上为“大益行“跑脚行商,实际上是进行党的地下活动,为此他跑遍了惠州的山山水水。1956年,因工作需要,郑群又被调到惠阳地委分管了几年的农业工作,地委所辖之地他没少跑,但是那个时候,束缚太多,自己又是副书记,根本没办法甩开膀子干,现在机会来了,郑群怎么能错过呢?不顾老战友曾延坤的劝阻,他跃跃欲试地走马上任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探索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理论"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1922年到1927年,中共领导人在共产国际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进行,第一步革命成功后必须立即转入第二步革命,且可能实现两步革命和平转变的认识。同时,他们也大体指出了实现两步革命直接转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单小红 《源流》2015,(3):21-23
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始兴革命进步分子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被誉为"始兴革命先驱"的张光第于1922年春参加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8月,张光第、李大光、钟远徽等70多人在县城成立了革命组织"新兴社",出版进步刊物《始兴青年》,开办"宣传所",宣传反帝  相似文献   

11.
谢汝羡 《源流》2012,(13):53
今年《源流》第一期刊登《2012有望成为阳江革命遗址建设年》一文后,阳江市委办、市政府办于5月4日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市老促会向市委市府建议"2012为革命遗址建设年"延展为2012-2016五个建设年,并对阳江重要革命遗址的抢救修缮工程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阳江"两办"《关于加强全市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根据阳江市革命遗址的实际情况,决定对阳江重要革命遗址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后,西方的现代"革命"知识侵入中国。近代国人在格义或运用现代"革命"意义时,总受缚于中西"革命"知识系谱的冲突。康有为围绕着"勤王"、反对"革命排满"、主张"立宪"的主题,积极或消极地运用现代"革命"意义,并使儒家革命不断地与现代"革命"知识系谱融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失去了近代中国的"革命"领导权。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或立宪派)与革命派联手造成了儒家"革命"的"主体"、"内涵"、"道德标准"、"本质"等方面的现代性转型,为推进近代中国特色的现代"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早在梁启超于1899年正式提出"诗界革命"这一口号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在进行着"诗界革命"的实践,而正是这些诗人或失败或成功的诗歌创作,促发了梁启超"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理论体系的思考,其后又经由"专栏诗作"的进一步实践,最终确立了"诗界革命"的发展方向,并带来了近代"新派诗"的创作热潮。  相似文献   

14.
在1921年7月到1927年7月的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瞿秋白提出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必须建立革命军队、党指挥枪、进行土地革命;必须建立"农民政权"--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萌芽.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前所未有的探索是开拓性的贡献.瞿秋白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的"颜色革命"的发生与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的政治选择息息相关,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此进行"民主"渗透的结果。实际上,"颜色革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所谓民主政治全球化的有力武器,在这里,"权力"与"利益"才是西方国家实施革命的真实意图。由于独联体各国均面临着"革命"的威胁。对此,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正确认识民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4月下旬,我到延安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宝塔山、延安革命简史陈列展馆等革命旧址,又一次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陕北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个时期孕育和形成的以"坚定正  相似文献   

17.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普雷沃对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他因揭发《饥荒协定》锒铛入狱,形成了关于"饥荒阴谋"说的一套完整的看法。大革命爆发后,普雷沃走出监狱,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对"饥荒阴谋"说进行加工、再造。此外,他还锲而不舍地向革命政府申请经济补偿,并将前任财政总监拉韦尔迪送上断头台,促使"饥荒阴谋"说得到最高革命权威的认可。普雷沃在"饥荒阴谋"说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时代"酵母"的作用,在时代大叙事和人生小故事的交融中推动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左翼作家的革命情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翼作家革命情结的生成源于现代化的焦虑与渴望,在苏联革命的启示下,他们选择了由革命而走向"现代"的道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是左翼作家革命情结的生成过程。这种革命情结在政治的肯定、诱导下逐渐定型、僵化。从革命视角出发,左翼文学中出现了贬低知识分子、美化工农的倾向,造成了启蒙者与启蒙对象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1895年之后,由于满清统治者未能成功应对甲午战争的失败所产生的民族危机,革命的意识形态赢得了立足之地。经由日文翻译的刺激,并以孙中山自称"革命党"为表征,中国的革命话语发生了一次范式转移,从而接受了将上升中的大众作为历史主人的观念。康有为的世界观正是形成于这一世界革命的背景中。他将法国大革命与反清革命并称,即是赋予了造反者合法性,从而背离了自己所赖以安身立命的今文经学的经典。分析康有为1898年的奏议,可以揭示其改良理论与实践如何由他的世界革命视野所建构,以及他如何在修辞上将世界革命与"汤武革命"传统相混合,使得"变法""维新""变政"这些词语与隐身的"革命"一词相互交织。康有为所使用的刻写着激进蓝图的"革命"话语,实际上是将现代性强加于满清王朝,而非以一种传统儒家的方式赋予其合法性。在传统语境中细察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本文的分析不仅跨越了语言、政治、经学和知识精英文化各领域,更跨越了诸多微妙的层面,如互文验证、心理复杂性以及政治的与文化的紧张等等,藉此希望给康有为及戊戌变法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