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创教育"论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三种主旨一致、内涵不同的教育思想,把三者融为一体的"三创教育"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三创教育"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创教育"适应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有利于大学自身的发展。要推进"三创教育",须相应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教学,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教育需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发展"。而当前制约社会创新发展的因素又主要是"微创新"不足、对创新的"公益支持"不足、对创新的"教育支持"不足。大学创客教育在推动社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培育"中国特色创客群体"促进社会"微创新",通过构建"创客教育服务平台"强化对创新的"教育支持"与"公益支持"。于是,"创新发展"视野下建构创客教育的社会治理模式,必须通过"共享性"众创空间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意识,通过"创客教学体系"壮大中国创新创业群体,并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上课听写、复习抄写、考试默写",是为"三写";如今的教学改革要变"三写"为"三创":有点创新,来点创意,多点创造,是为"三创"。文章以"三创教学"为基旨,以一次创新考试的具体分析为例,一方面详细论述此次创新考试的过程与成效,以求实证由"三写"到"三创"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着重阐述这种教学创新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启示作用和对今后教学所能起到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实施于语文学科,必须以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为条件,通过变"教"为"导"、由"导"引"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从而担负起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创新2.0的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高校也将创客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外高校的创客教育发展迅速,在创客空间建设、创客课程设计、创客教师教学、创客自主学习与创客互助共享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中国高校创客教育还面临着平台建设落后、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教师资源匮乏、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为此,应当围绕创客"创新、实践、分享"的理念,打造资源共享的优质创客平台,深化创客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创客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培养机制,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吟颂着刘禹锡的《秋词》,穿行在乡间教育的原野上,饱览着乡村教育的迤俪风光,回眸2013,伴随着一路汗水一路歌声,我们收获着,幸福着,陶醉着。激情燃烧的2013,我和我的冈中教育团队,坚持"理念树一帜、质量争第一、特色创唯一"的教育理念,切实践行"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一是"痴心",对事业、对学校、对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热忱、毕生的心血和汗水,永葆锐气和上进心;二是"匠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模式正经历着从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高校"双创"教育应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强大的人才保障,然而激励体系的不完善成为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掣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体系,就完善外部激励系统而言,应当从政府、社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着手;就优化内部激励系统而言,应当从改善"双创"教育的软环境、提高"双创"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有效性着手,内外结合,推动高校"双创"教育从"落地生根"到"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创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统一于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创优"教育的完整体系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也反映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人才储备、实现民族复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更新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创设环境氛围、建立教师教育机制四个层面推动"三创"教育体系的有效构建,把"三创"意识、"三创"品质、"三创"能力的培养整合嵌入教育全过程,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遭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偶发性、弱控制性、强影响性.我国的传统教育忽视非连续性,回避"遭遇",造成遭遇教育的空场.本文试从教师的教育机智、良好的教育氛围两个方面来阐明"遭遇"对现代教育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入世"与教育"减负"给教育出版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阵痛与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教育出版社必须转型。对图书尤其是教育图书的出版,教育出版社应采取巩固与拓展并重,"造势"与"创牌"同行的做法。"造势"是出版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需要,但"造势"更是为了"创牌"。教育出版社还必须着眼于大教育观,在社会读物的出版领域里要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1.
以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为切入点,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问题。认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应结合专业特性,分级开发课程体系,开设第二课堂,开发专业实践平台,依托教师工作室开展"师导生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经过了从"专才"到"通才",再到"元才"的变迁,但教育模式并未发生相应变革,致使"专才"的知识特点落后,"通才"的知识特点亦难以实现。"元才"的知识建构则采用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对于知识建构结构化强、特异化低的特点,并发挥其在应变、认知、创新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职业指导教育,正在成为中高职、本科院校以及中小学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上海市教委直属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管、主办的《成才与就业》杂志,自创刊以来,即赢得了职业指导教育"活页式教材"的美誉,并被广大青少年读者誉为"认识职业和求职发展的良师益友",是各级各类院校开展职业指导课操作性非常强的补充教材。  相似文献   

14.
张汉武 《社区》2011,(9):25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城区东南东关苑社区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进行了"十星级党员"创评,通过"设星",使社区党组织工作与党员先进性要求具体化,行动有目标,干事有方法,星级评比活动激活了党组织的每个细胞。分类设星,科学量化党员考核目标将《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区委对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五民服务"、"三比两创"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5.
许海兵 《中华魂》2020,(3):69-7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对于广大新时代青年干部而言,一定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将强党性修养,永葆初心,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奋进者。要坚守如松正心,涵养"不畏浮云遮望眼"之定力。人生如屋,精神是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16.
道家的生命哲学属于"隐世",它不同于儒家的"入世"生命哲学,不同于儒家讲"仁义",主"有为",支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道家学说主张"无为",重"自然",主张"贯身、养生、尽年",道家学说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道",而不是儒家主张的"人"。本问主要介绍了道家的生死观以及道家学说中生命教育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邦在汉初将巴渝地区的一种战前歌舞引入宫廷,但在现存汉代的文献里这种乐舞多被称为"巴俞",直到汉末,王粲改创其辞,始称其为"俞儿舞歌",整个汉世并无"巴渝舞"之名。汉代的这种巴渝乐舞被用作宫廷和民间的日常娱乐和朝廷招待四方宾客宴饮的演出。东汉初该乐舞进一步雅化,被用作皇家大丧的挽歌,汉末王粲改创后的巴渝歌舞又增加了颂汉世、歌魏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黄帝"其称,拥有非常悠久、丰厚的历史底蕴。黄帝既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文明始祖",亦堪称"中华民族祖先"。他开创的"黄帝精神",具有"容、实、创、持"等基本特征。汇入当代"文化自觉"大潮的甲申(2004年)"中华大祭祖",是古今"公祭黄帝"史册中由"政治功利"复归"精神功能"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一是需要形成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理念,构建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二是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指导方法、教材教案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加强研究生的"古今通识"教育;四是创建"跨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平台;五是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鼓励和尊重创新的环境与制度;六是持续不断地检验、推广和应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经验.在以上几个方面之中,搞好"四个结合"尤为重要:一是学科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相结合,二是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三是科学研究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四是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协同育人对实现"双创"教育目标、提升"双创"教育质效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统一性、育人过程的同步性等基本内涵。目前,"双创"教育中的协同育人存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的理念困境、资源共享体系不健全的制度困境以及缺乏科学化评价体系的监督困境。破解困境的关键是建构协同育人场域、重塑各方惯习、基于协商一致建立资源共享体系、以科学化标准创建评价监督体系。因此,"双创"教育协同育人首先要明确协同各方的权责边界,建构协同育人场域;其次,须创新校内外资源共享机制,激发协同育人动力;最后,须健全协同育人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协同育人立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