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在民主主义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思潮两者的比较中发展。本应是一种平等的比 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比较的过程被当作了后者否定前者的过程。而鲁迅从前者的代表 转变成为后者的代表,并被拿来作为前者 应该由后者来否定的根据。然而鲁迅的文学道路,他的文艺思想的“现实”的特点,他的启 蒙主义的特点,他对革命文学的认识,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中国,这两者有一致和相通之处。所以,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上的地位 和作用,不在于他证明了只有后者否定前者才是历史的前进,而在于他揭示了两者共同的基 础,表明了两者应当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现实政治气候和个人政治取向的影响,鲁迅自从事外国文学译介以后就把翻译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前苏联的革命文艺思想的影响下,鲁迅译介了大量的外国革命文艺作品,体现出其强烈的革命文艺情结。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在译介外国革命文艺作品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文艺观。  相似文献   

3.
青年鲁迅的思想探索,以四篇文言论文为主要成果,国民、精神和文艺三个方面叠合成为他的问题指向。以精神启蒙为理想目标,从科学进化论到文明形态论,最后落实在文艺的使命,这是他的思想探索过程和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由此显现鲁迅青年时期思想的大致的体系。青年鲁迅的思想探索对百年后的中国思想界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中国急需疗救的时代,作为爱国者的鲁迅,自然担起了救国的担子。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中国,对如何救国,鲁迅经历了从科技救国到文艺救国到革命救国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5.
抗战及解放战争期间,山西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由党政军主导的文艺奖励体系,不仅确立了革命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文艺评定标准,推出以马烽、西戎等为代表的一批工农兵作家,而且有效调整了根据地文艺的话语结构,以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有机结合来取代五四以来知识分子话语的权威地位。这些举措将革命意志内化为文艺生产运行机制,推动了革命文艺体制的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6.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促进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现代意识引领中国重构精神文化体系的探索历程,打破传统意识统治而倡导域外文艺译介;同时他剖析国民劣根性,旨在点亮思想革命之火,燃尽中国陈旧的思想意识,使中华民族涅槃新生;猛烈批判守旧派的理论主张,以进化理念来呼唤中国民众觉醒,希图建立崭新的意识结构。鲁迅的现代意识对中国向现代过渡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启蒙意义,在中国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虽然鲁迅在广州的时间不长,但广东民众,尤其是文化人,对鲁迅的革命性却有着高昂的期待。对此,鲁迅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进行回应:他既冷静应对,同时又渐渐积极介入,除了参加与支持革命组织,亲近、指导青年学生,并营救被捕的青年外,他还以文学的方式反思革命的辩证性,考察其中的陷阱、危机与其他可能。尽管当时他未能与创造社造一条革命战线,但历史却以别样的姿态呈现出他们各自的革命性与迥异结局。  相似文献   

9.
立人思想在鲁迅早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了解鲁迅思想发展的钥匙。20世纪初,鲁迅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透视了国民精神素质,指出自大、自私、观望和奴性等国民劣根性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国民价值准则、伦理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国民性的改造就是近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左联"成立之前创办了<奔流>、<萌芽>、<文艺研究>等刊物,它们作为"左联"的外围刊物,聚合了一些进步的文艺革命青年,刊载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文论、译著,进而在客观上为"左联"的成立和中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重视儿童教育,他从打破“黑色的染缸”、“救救孩子”的呐喊出发,质疑中国传统教育,倡导“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在文学作品、文学评论乃至私人信件中,他对儿童教育作了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与教育材料等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意见。这些意见虽然是针对他那个时代特点提出来的,但由于旧的教育思想还残存在今天许多人的头脑中,因此它们对21世纪的儿童教育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把深刻看取的社会世相与传统的文学意象有机融合 ,成功地创造出了其杂文的社会意象 ,以之作为其文学特别是杂文社会批评的重要文学因素。鲁迅杂文的这种社会意象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更是鲁迅杂文文学性的重要显现。它成功的艺术表达成就了其在思理、认知、感染、审美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通过对鲁迅杂文中社会意象表达的艺术效果的考察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味鲁迅杂文的艺术风采 ,从而更坚定地确认鲁迅杂文的文学属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之所以能够传之后世,历久长新,与其高度的艺术美是分不开的.它情思隽永,底蕴深厚,笔调具有含蓄美;参差错落,异彩纷呈,结构具有多元美;亦庄亦谐,有叙有议,语言具有变化美;简洁生动,概括性强,形象具有典型美.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新诗理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是我国新诗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的新诗创作对我国新诗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助威和推动作用;他的新诗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基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以鲁迅小说创作范式为视点,探讨路翎心理现实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精神探索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它们和鲁迅小说创作范式内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鲁迅毕生致力于揭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攻击固然猛烈,但是,反叛的立足点和归宿则是“立人”以“兴国”。鲁迅挚爱祖国,高扬“民主”、“科学”大旗,“窃取”西方圣火,扬弃传统文化,称赞“理想的人性”,这应该是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幽默有着特定的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鲁迅关于社会、国民、人性的剖析 ,分析鲁迅的现代幽默审美与《笑林广记》式传统审美的根本区别 ,从而找出作者谐中寓悲、带泪的笑以及讽刺幽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厦门时期的鲁迅:温暖、无聊、寻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发展逻辑上的鲁迅研究,遮蔽了厦门时期鲁迅丰富的生命内容.回到历史语境中,厦门时期的鲁迅向世人呈现出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温暖的情怀表现出与"横眉冷对"不同的生命特点;"无聊"是鲁迅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体现一位独立知识分子于特定环境中的独特心境:"寻路"是厦门时期鲁迅的生命指向,在徘徊不决中"埋葬"与"留恋"纠缠,温暖与"无聊"厮守.厦门时期是人间鲁迅、"精神界之战士"的鲁迅和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鲁迅身份纠葛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论文探讨了鲁迅创作视角的情绪特征、表现形态以及时空格局,并对其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们大多注意到鲁迅性格的“横眉怒目”的一面,却忽略了鲁迅性格的另一面,即人情、亲情、诙谐、意趣的一面.实际上,鲁迅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和繁复的性格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