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州“花儿”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意境,用炽热的情感,苍凉的曲调,高亢、粗犷的旋律,以及独特的风格,丰富着祖国的民族音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河州“花儿”以热烈、淳朴、优美的语言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西北高原女性美与风采。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是以伊斯兰教门宦制的出现和出身于河州的西北回族军事首领的兴起为标志的。伊斯兰教门宦制之所以最早出现在河州是由于特有的政治、地缘文化、经济等因素为河州回族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历史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宽松环境。众多回族首领之所以出自河州,除同治年间西北回族大起义的大气候外,以河州新的政治、宗教力量的兴起为标志的河州回族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则是河州回族军事首领得以产生的社会根源。河州军事首领的出现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回族的愿望,也是清政府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6,(1):109-127
本文首先解释所属地名称用“河州”而不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缘由。接着初步概括了河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提出了伊斯兰教传入河州的时间。随之罗列了清及民国年间河州伊斯兰教历史上的20件大事,以便先给读者一个大概的历史印象,而把文章介绍的重点放在有一定实地调查的清真寺和拱北上。然后根据很有限的材料,尝试性地对河州的穆斯林和河州的经堂教育作了点研究。最后则是对河州伊斯兰教经学典籍、思想、器物、技艺等等的提纲式列举。  相似文献   

4.
名称保安族的名称是由地名而来。据青海的《循化志》、甘肃的《河州志》和《甘宁青史略》中的记载,大约是明初,当时的封建王朝为了镇压少数民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立了保安站、堡(操守所),以后建筑了保安城。到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就在保安城设立了“陕西河州镇镇属保安营”。据《循化志》雍正七年(1729年)记载:“保安城土城一座,  相似文献   

5.
明中期,一些东蒙古部落纷纷进据西海,使明朝“塞外四卫”残破,甘肃边镇不断告急,明王朝被迫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防卫和控制。一时,西海蒙古与明王朝的矛盾斗争成为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个焦点。 一、西海蒙古与明王朝的战争 甘肃是明朝九边最西部的一个边镇,“远在河外,三面临边,番虏交杂,所称斗绝孤悬者”②,历来为兵家所重。一旦甘肃失事,则宣大告急,进而京畿震动。西海蒙古的活动使  相似文献   

6.
马福祥民族思想探析丁明俊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祖籍甘肃河州,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回族政治活动家,曾任甘肃靖远镇协、庄浪镇协、阿尔泰护军使、西宁镇总兵、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西北边防会办、航空督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  相似文献   

7.
贡赐制度是明王朝统治河洮岷和西北藏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明前期为加快藏区归附中央王朝、尽快统一全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成化年间,“寺僧诡名冒贡”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在当时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根源是明王朝历经百年治理河洮岷及西北藏区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河州是甘肃临夏的旧称,它以现在的临夏为中心,包括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撤拉族自治县、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一部分地区。河州话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汉族和回族所说的二种汉语方言,也是这一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相互交际的工具。河州话被划入汉语北部方言的西北次方言,但它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它与汉语普通话不仅在语音和词汇上有差异,更突出的是表现在语法方面。本文拟通过对河州地区回族历史来源的分析,以及河州话和阿尔泰语的对比,就河州话的产生进行一些分析。河州话是河州…  相似文献   

9.
一、成立之由来:同治年间河州回民起义军首领马占鳌在太子寺一役获胜后,力排众议,毅然率部投清。清军将领左宗棠给马占鳌等头目六品或七品军功顶带,并准其将原所部回军改编为河州靖南马队三旗,以马占鳌为督带兼中营管带,马海晏为中旗帮带,马悟真为左旗旗官,马永瑞为右旗旗官。统归当时河州镇节制。马占鳌之这一转变,对以后甘肃政治影响可谓深远。“一方面是清廷以和平方式消除了河州一带多年来变乱的根源;另一方面是马占鳌部保存了实力,一支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地方部队,正式受到清廷编制。”  相似文献   

10.
明王朝从建国伊始,便开始对西北边境进行经营,以构建明朝在西陲的防御体系.但由于明朝消极治边政策的影响、七卫问的内讧对七卫力量的削弱及明廷对七卫受到外敌威胁时支持不力等原因,导致明廷对西北边境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结果"嘉峪关外,皆为寇境".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堂教育自16世纪中叶在陕西形成以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清同治年间,随着陕西回民起义的失败,经堂教育的中心也随之西移,河州成了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经堂教育在河州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变化;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突破,使河州的经堂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这两次改革,是20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大飞跃,而这两次重大变化都发生在河州著名经师“井口四师傅”和他的弟子两代人的手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河州地区的范围,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对未来中国的经堂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祖籍云南安宁。其天资聪颖,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明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际遇可谓不凡。成化八年中进士后入仕,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先后任按察佥事、督学使、督理马政御史、陕西巡抚、三边总制、兵部尚书、内阁阁臣及首辅等职,于任多有建树。《明史》评价他“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其术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云”,是明代中期不可多得的第一流的政治家。 弘治十五年(1502年),杨一清因刘大夏之荐,被任命为督理西北马政的全权御史,对明王朝的西北马政及茶马贸易,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顿。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杨一清的整顿,对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茶马贸易,作一简要评述,以求正于方家。 一、成化、弘治间的茶马贸易与杨一清的出理马政 明代初期,明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与河、湟、洮、岷地区的茶马贸易,由于明太祖、明成祖高度强化的集权制下“金牌信符制”的推行,而盛极一时。但是,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其作用毕竟有限。明宣宗以后,官方的茶马贸易日趋衰退。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金牌信符制罢废,官方垄断茶马贸易的局面被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河州脚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脚户”是旧时西北地区以驮队形式从事贩运的一个行当。在甘肃河州历史上 ,脚户在民族构成上主要以回族为主。他们往来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 ,为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资料 ,对甘肃河州脚户的情况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并将其与云南回族马帮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4.
曹魏定湟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跨州连郡者甚多,多年争夺,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公元184年后,金城人边章、韩遂共同拥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攻占陇右各郡。同年,桴罕人宋建自号“河首平汉王”,占据河州、狄道一带。从此,河湟一带呈割据状态,前后约30年。公元187年韩遂杀边章和北宫伯玉,拥兵十余万。同年,扶风人马腾在凉州拥兵自立。公元192年董卓被杀,韩遂被李催任命为镇西将军,生镇金城,号令湟中等地。到  相似文献   

15.
酒曲是在猜拳行令,酒酣兴浓时演唱的酒歌,它广泛地传唱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举办宴席(西北地区把喜事俗称为宴席)、欢庆佳节、亲朋相聚等场合的主要娱乐形式。本文主要以河州(甘肃临夏地区)酒曲为例,谈谈西北酒曲的特点及形式。西北酒曲是喝酒人边喝酒、边演唱的曲子,其歌词丰富、意蕴深远,曲调优美动听,动作风趣、简单、规矩复杂多样。酒曲可以使宴会、聚会充满欢乐,并且在演唱酒曲时从中学到历史典故、风俗人情等知识,还能锻练思维的机智敏捷。同时,演唱酒曲也缓冲延长了喝酒时间,防止了暴饮,有益于身体健康,并达到娱乐的目…  相似文献   

16.
明初河州是中央王朝经略包括河州地区在内“西番诸卫”的起点,因置立时间最早,其本身承载的统治策略及政治倾向对于广大藏区后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大规模军事征服的前提下,为了在河州地区建立“体统”、形成民族国家认同,明政府采取军政合一的手段来稳定地方统治,并利用土汉混编参治、宗教力量利用、茶马经济控制、广设驿递联通等措施来固化和加强这一开辟的藏区统治新模式.此不仅为“体统”的建立和维系有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清朝对广大甘青地区的统治策略提供了较高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南“都掌蛮”反明斗争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初开始,活动在四川南部宜宾一带的“都掌蛮”,因痛于明代地方官吏的大肆搜刮和明王朝的强化统治,连续不断地爆发了武装暴动和起义。明王朝对顽强反抗的“都掌蛮”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血腥镇压,及至万历二年(1574年),“都掌蛮”几乎被明军屠杀殆尽。“都掌蛮”打击明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是川南少数民族斗争史上悲壮的一页,是明代四川少数民族反抗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这个问题,史学界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18.
《民族之花———河州新穆斯林散记》是一部描述西北 ,特别是河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地区回族和伊斯兰教人物言行功德的纪实散文集。内中各篇以小见大 ,由微知著 ,展示了穆斯林各阶层人士纯朴善良的德性 ,爱国爱教的赤诚 ,自强不息的精神。该书作者马进是位新穆斯林 (信仰了伊斯兰教的人 ) ,为信仰之诚和民族精神之追求 ,虽年迈且身有残疾 ,不顾自谋生计的条件 ,20年撰写不止 ,终其所成。该书约20万字 ,将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民族之花———河州新穆斯林散记》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19.
永千家峒瑶族,多在都庞岭南麓脚下的河谷两岸上居住,环境优美的瑶家山寨,建有古香古色的“竹木楼”。每当逢年过节,男女青年在风景秀丽的泉水边或大树下、竹林里对唱山歌,从中寻觅“意中人”,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后,就把自己的心上人告诉各自的父母。以后,又经过一段劳动生产或节日喜庆多次相处和叙谈,觉得彼此之间真心相爱,情投意合了,男方则请媒人去女方说亲。如果双方父母同意,即定下终身。待择定佳期,便可以举行婚礼了。从前,千家峒瑶族新娘出嫁,一个月前不参加体力劳动,在家做针线活,俗话“坐离娘月”。出嫁前十天,不见生人。每晚,邀请6—…  相似文献   

20.
你可否了解“河州花儿”的故乡花儿有多美?请听那一曲流传百年、高亢悠扬的经典曲令: 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是容易摘时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这略带一丝伤感情怀,但简直足以穿越悠悠时空隧道、震撼思乡人心魄的乡音旋律常常萦绕于“花乡”出门人的心灵深处,触动着无数河州人心底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