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1998~2012年全国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重点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污染对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的约束,解析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增长的源泉,为少数民族地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寻找依据,最后以青海省为个案探讨环境约束下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环境结构由恶化转向优化,环境管制对工业增长的抑制呈下降趋势,地区工业增长模式由污染排放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梁远平 《民族论坛》2003,(11):54-55
党的十六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新型工业化这个概念,将其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并对其作了明确描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其核心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武器,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最终达到提高生产率,实现工业化的目标。为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最近,笔者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业化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民族地区只有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加…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王鉴 《民族研究》2002,(6):9-17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念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水平相比 ,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必须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教育主体责任、建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 ,实现西部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郑长德  贾敏 《民族学刊》2015,6(6):1-12, 95-96
对1978年到2014年的经济数据的重点研究发现,在1978-2014年的3个周期中,民族八省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高位的态势,且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但2008年以后,无论是实际经济增长率还是潜在经济增长率,全国和民族八省区都呈现出减缓的趋势,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稳定并在部分省份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其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保持高位。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有较大的缺口。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民族八省区的经济增长一部分受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同时也随自身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而下降。总体上,绝大多数民族地区尚未进入新常态的调整阶段,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经济“新常态”除了增长速度的台阶式下降外,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机遇。民族地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构建和完善包容性制度;确保增长速度高于全面平均水平;增长动力机制由要素和资源开发驱动向效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延伸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提升产业结构;构建与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几十年来,由于我们未能找到开发资源的最优途径,民族经济发展仍然不能快步赶上和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人民生活依然较为贫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如下探讨.一、落后的现实及其原因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果同时具备自然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为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前提.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发展生产所要具备的生产要素不一定都完全同时具备,从某一生产要素入手,吸引其它生产要素发展经济,照样可以使该国或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贯彻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是促进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最根本的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问题,不断缩小民族地区同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江西省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进步明显,实现了群众人均收入和民族乡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这是我们认真执行党  相似文献   

7.
<正> 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其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速度仍未及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据统计,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10%,但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调整,创新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创新发展的“短板”,其创新发展效率直接影响经济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首先用DEA Malmquist模型科学测度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各省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并利用技术进步作为产出变量分析创新效率,探究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西部民族地区TFP主要依靠技术进步,TFP逐年下降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低下,需提升创新发展管理水平,完善法律法规;创新效率存在提升空间,但发展路径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3,4(2):1-9,91-93
西部大开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而教育的优先发展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核心支柱。本文对西部地区的主体空间范围——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但依然存在很多挑战: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基础教育供给能力的不足,影响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切实确保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国出现经济过热,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过热不过热?对于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人说,少数民族地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经济何热之有?因此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是“过热”,而是“过冷”;不是应当“降温”,而是应当“加温”。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法?我认为需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  相似文献   

11.
中央“援藏机制”的形成、发展、完善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元 《西藏研究》2012,136(6):1-14
自和平解放始,党和国家就一直在积极探索支援帮助西藏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在前期探索基础上,中央以"西藏工作座谈会"方式不断推进"援藏机制"的形成、发展、完善与运用。从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口号,到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全国支援西藏的行动序幕,到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机制,再到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所有县(市、区)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实现对口支援西藏的全覆盖,中央关心、全国支援西藏的"援藏机制"最终得以基本成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成型化的"援藏机制"再次进行深化、完善并且运用到其他藏区及边疆民族地区,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立足于各民族真正平等,帮助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加入WTO、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湘西州民族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围绕发展主题,突出改革与调整两个重心,加快有民族特色的工业化进程。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湘西州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湘西州属“老、少、边、穷”地区,经过建国以来几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那日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①“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②一、在实现全国发展战略中三大地带优劣互补经济互补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生产力诸要素的相互补偿...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化、市场化、工业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题趋向。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繁荣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11月视察贵州、广西时,在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强调指出:“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实现两个转变中,各地各部门要注意顾全大局,十分注意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转引自1996年11月5日《广西日报》)发展民族工业,对于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调整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富县富民的扶贫攻坚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的基…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民族地区而言 ,西部大开发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 ,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新契机 ,民族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要转变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源输出向依靠产品输出转变 ,从“等靠要”向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从依靠国有工业支撑向依靠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依靠“引凤筑巢”向依靠“筑巢引凤”转变。作者认为 ,只有有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较好地整合优势资源 ,开发利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多种经济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逐步缩短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渐进过程中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向工业化后期阶段、知识经济阶段渐进过程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知识经济直接接轨的障碍因素分析入手,指出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就必须从战略上进行调整,构建一体化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模式和经济大循环运作方式,并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战略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在 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背景下,民族经济生态化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实现民族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动力。生态化技术创新能够实现民族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生态化重构。生态化技术创新在民族地区发展现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构建“产、学、研、政”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体系,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从国家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出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民族地区生态化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0,1(1):63-70,16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进,但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继续全面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处理好经济追赶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与其他发展机会,特别强调发展机会的平等,实现和谐发展和共享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2,3(4):1-8,91
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工业化的路径、历程和工业结构的演变。认为移植型工业化和嫁接型工业化是民族地区工业化的两条基本路径,这两种工业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文章把民族地区1949年以来的工业化划分为四个时期,在每个时期,中央政府和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根据民族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格局中的战略分工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工业品的需求,民族地区工业化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文章指出,伴随着民族地区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从轻重工业结构、规模结构、经济类型结构和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工业结构的演变及特征。文章特别指出,目前民族地区对资源型工业的依赖在加大。[关键词]民族地区:移植型工业化:嫁接型工业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问题,我们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供研究采择. 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要同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改革开放十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从总体上讲,一些部门的许多政策、规定还是从全国普遍情况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特别是“六五”计划以来,国家投资和经济政策双重向东部倾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同西部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致使其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平均速度,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