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晓红 《文史哲》2002,(4):141-145
明代中日勘合贸易的兴始和断绝 ,都与倭寇问题相关联。永乐年间 ,明廷希国以勘合贸易换取日本政府对倭寇的抑制 ,然而 ,由于日本政局的变化 ,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并导致了勘合贸易的断绝。宣德八年以后 ,以消弭倭寇为切入点 ,中日勘合贸易再度恢复 ,由于在勘合贸易中日本实际上占据着主动地位 ,使勘合贸易成为明朝沉重的包袱 ,并最终因倭寇问题导致了嘉靖年间勘合贸易的再一次断绝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央政府与南海诸国宗藩关系确立后,海南随之成为国家处理藩属国的重要平台及朝贡贸易的中转站。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出于自身的考量,海南就国家与外藩交往中的贸易周期、遣管官辅护等相关政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该岛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随之凸显。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中朝两国的宗藩关系是东北亚地区最牢固的国际关系。在两国间频繁的政治与经贸往来中,朝鲜的贡使与明朝的"天使"一直发挥着相对独特的作用。一方面,他们作为代表各自国家的使者通聘对方国家,完成政治或经贸往来上的任务,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无论是李朝还是明朝的使臣,他们在完成自己使命的同时,大多借出使之机私带货物与对方进行贸易,对两国间正常的经贸关系又构成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吕铁贞 《中州学刊》2023,(5):146-154
明代华商出海贸易的规制置于海禁的基本框架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厉行海禁时,华商出海贸易被严禁;海禁松弛时,华商可以有条件地出海贸易。明代中后期随着中外环境的变迁,在不同利益主体的长期博弈下,最终促成“隆庆开海”,与之相适应出现了详细的规制。效率更高的制度对效率偏低制度的替代、转换的过程是制度变迁的实质,只是不同的制度何时变迁、如何变迁受诸多变量的推动与影响。明代华商出海贸易法制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帝国的自我修复能力,授权地方政府因势利导私人海外贸易,缓解了内外危机,延续了明帝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茶马贸易延续近千年,总的说来有官营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贸易形式,封建时代因政治羁縻、经济隔离以及国家财政的需要往往被纳入官营体制的轨道。有明一代茶马贸易的官营化主要的是服务于其民族关系的格局,在出于主要是政治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下的贸易关系,官营茶马贸易违背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本质,不符合我国民族间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此,明代茶马贸易的官营体制的最终衰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哈密建卫前、哈密建卫至成化八年以及成化九年哈密卫内迁后三个时期,以贡赐贸易为中心,对明代哈密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关系之盛衰及其缘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明代的茶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明代茶禁政策的渊源与背景 首先,明代茶禁政策是唐宋以来茶禁政策的历史延续和发展。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而禁榷制度则是它的一个重要支柱。此制可追溯于周,而正式形成于汉,后禁榷范围不断扩大,至唐代始将茶叶也纳入了禁榷的轨道,成为与盐、铁并重的专卖品。这是因为,从唐代开始茶叶生产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朝贡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教祭祀、医药薰香、饮食调味过程中,香料必不可缺。明代是继宋代之后又一域外香料朝贡的高峰期,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郑和出使西洋,在明代香料朝贡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政治、文化与经济交流史上不可忽略。宫廷和民间对香料的旺盛需求,以及朝廷"四海归顺"的政治目的和寻找海外香料,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根本原因。它使海外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强盛,促进了中外香料贸易的积极发展。香料朝贡贸易带来的民间香料贸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国在东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胡椒进口贸易.在进口与本土化种植的推动下,胡椒的流通与消费在国内广泛展开,由奢侈品一举变为日常用品.胡椒与明代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在商贸、饮食、医药、军事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小胡椒见证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化潮流.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中的多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所涉及的多边关系,并从政治、军事等角度阐述了这种多边关系对缅甸抗日战役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文德 《西域研究》2007,32(3):21-29
本文根据《明实录》等书的记载,考察了玉石贸易的路线、次数、种类、数量、价格等,探讨了明朝建立的玉石贸易制度及其对玉石贸易的影响,着重讨论了玉石贸易中存在的舞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中央财政收入,依赖于东南地区,通过运河输送至京。为保证漕运的畅通,自明宪宗时在中央设立总理河道一职,专门负责运河管理。总理河道官员身兼数衔,有权节制地方军卫和有司,对运河的河道设施及通航秩序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南方赋税的北运。总理河道的设立,不仅对明代水路交通的发展极为有利,而且对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也为此后的清政府沿用。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时期。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 ,基本奠定了今天的茶区体系 ;不少原来不产茶的地区开始栽种茶树 ,整个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茶产兴盛 ,名品繁多 ;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技术有所提高 ,尤其是制茶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茶类得到空前发展 ,绿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花茶都始兴或进一步发展 ,从而开创了我国传统茶业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杜林渊 《学术探索》2012,(1):128-131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间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却受到重重阻碍,延迟修筑竟长达三年之久。本文试将这一事件置于明朝中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此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晚明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经过历史积累的文学娱情观终于成说立言,并突破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而流行于晚明文坛。这使文学一定程度上从政治教化之工具角色中走了出来,其独立性和娱情性也因此而突显出来,性情文学、趣味文学、闲适文学也从而大盛。  相似文献   

16.
河南禹州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自南宋以后渐趋"沉默"。考察明代禹州的进士数量,可以了解当时禹州的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明代禹州共有进士36名,在河南各州县中居于前列。所有进士中,景泰以前仅有2名,正德和嘉靖年间进士数量则达到了高峰,此后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段颖惠 《殷都学刊》2005,(4):109-112
《明史·列女传》中记载了265位忠孝、节烈妇女,其中贞妇、贞女占有很大比例,贞妇、贞女的守节现象在明代表现为多种形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传统主流文化特别是理学的齐家正伦思想的提倡、官方的奖励、家族利益的需要等方面的影响,“为夫守节”已成为明代妇女的一种内在信念。  相似文献   

18.
陈爱平  刘季富 《殷都学刊》2001,(2):46-48,95
宋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一直在北方,所以,军事优势也在北方.宋以后,经济、文化、人口重心南移.到明清时,南方表现出军事潜力.鸦片战争以后,军事重心移往中国南方.  相似文献   

19.
新传统的兴起——晚明观念变迁与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构成了长期主导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旧传统"。而晚明市民观念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表明一个新的文化传统的产生。其主张的是人性自由与个性发展,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与生活乐趣,质疑和批判的是儒家纲常礼教。这种文化传统,虽然尚不成熟,但它的灵魂——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念,已经为那个时代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而它本身也未因朝代更迭、世道盛衰而终止,虽几希一线,终绵延不绝。正是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递进,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提供了原始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