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立足于女权主义政治的文学.它以妇女反抗父权、阶级、种族等压迫和抑制的普遍经验为表现对象.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肖瓦尔特认为,自古以来,人们倾向于妇女与精神病症有天然的联系,是一种男权政治策略,指出社会环境才是导致妇女精神病症的主要原因.妇女要想真正拥有话语权利,必须要摧毁"妇女"与"疯狂"之间的既定话语.  相似文献   

2.
性别话语视觉下父权社会所赋予母亲的"主内"话语特权,源于维护父系社会秩序的稳定需要,实则是话语霸权下的无权。母亲的女性性别由男性话语模塑规范而成,充当的仅是男权文化的代言人。女性欲回归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本性,就必须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且离不开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新学术》2007,(3)
本文主要分析了被称为新女性主义代表作的影片《再见爱丽丝》的男权樊篱。主要分两大部分来论述影片的男权色彩:故事中女主人公形象构造上的男权樊篱和影片本身"叙事话语"的男权樊篱。本文认为该片在沉重男权樊篱下也被打上了男权的鲜明印记,而是否能称为新女性主义代表作让人怀疑。  相似文献   

4.
祝小丁 《南方论刊》2006,(11):49-50
马克思主义一贯致力于反抗私有制、经济剥削、劳动异化。女性主义从追求男女性别平等入手,逐渐过渡到反思人类男权文明,当女性主义注意到私有制和男权社会的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就对女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方式,都对女性主义的理论以极大的推动。因此,女性主义研究应当重视和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派女性主义理论对女性问题的探讨都建立在对"男"、"女"概念划分的基础上,而这种二元对立范畴又延伸出男性化-女性化、男权主义或女权主义等一整套相关的二元对立关系,其性别二元对立的理论前提,使得女性主义理论不仅没有达到消除和抵抗男权制的目的,甚至还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固定了等级性的性别模式。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来打破二元对立的模式,进入到真实世界的流动中去。"近女性"概念寓于"流"中,以其解辖域化的方式,彻底分解了围绕性别乃至围绕其他等级制所组建的资本主义/男权制的整体概念,将此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以最大程度避免男权制意识形态的控制,为重新寻找主体的存在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加拿大当代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莫拉格的一生就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小说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问密切的精神联系以及对男权价值等级观念的反抗,蕴涵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法庭调解本质上是调解双方话语纠纷协商的策略互动,是双方当事人在中立第三方法官主持下就争议纠纷进行自主自愿、合法原则下的话语协商和权益分割的交际博弈.基于真实调解话语语料,以交际的冲突与和谐博弈论为框架,分析法庭调解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称谓语运用、话语角色转换、话题控制与打断、以及"合情、合理、合礼与合利"等话语交际博弈,探讨法庭调解当事人之间话语互动与交际博弈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调解话语来陈述沟通、协调矛盾纠纷,把握调解陈述的互动策略,为促进法庭调解纠纷化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话语民主理论: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了“规范政治哲学”复兴的倾向。而哈贝马斯是推动“规范政治哲学”复兴的重要人物,他以交往理论取代康德的先验实践理性,通过经典共和主义和康德自由主义的相互校正,提出了话语民主理论。90年代,一些学者又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某些视角,提出要以公共政策中的话语理论取代传统的行政模式。引入话语民主理论,倡导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我国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国话语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翁再红  李健 《天府新论》2006,9(3):133-135
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女性形象加以具体分析,并由此考察构成悲剧性的性别话语,可以发现,这种性别话语在悲剧创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其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依附于男权话语而存在的角色,要么是悲剧的牺牲品,要么是悲剧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悲剧冲突只能由男性来完成.其根源在于深刻反映不平等男女关系的男权话语对文学创作的隐性控制.  相似文献   

10.
"感伤主义"话语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泛用和误用问题,考察这一话语的演变历程,揭示其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区分中国感伤主义与西方感伤主义的差别,探询这一话语的模糊性和阐释的有限性,将有助于对它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语篇实践、话语秩序、语体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改委起草的《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以及后续发布的《解读阶梯电价方案》、《征求意见情况》等语篇的解读,从政府话语与公众话语的关系的角度可知,在现阶段政府的话语权相对于公众处于主导的地位;再从语体链的角度分析,政府通过语体链的运用,引导或影响了公众的认知。可见政府是通过一系列语篇实践来控制、推动此次改革的。  相似文献   

12.
王毅 《晋阳学刊》2007,(5):13-18
国际合作理论更多地强调权力、收益和国家身份等因素,现实的国际合作中,国家权力表现为话语霸权,国家收益也依赖于话语交流,而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共享观念也同样需要有话语交流的基础。基于对话语因素在国际合作中之作用的分析可见,潜藏在国际合作背后的话语矛盾是导致国际合作难以持久的内在原因。因此,只有"归还"话语权,建立平等对话、平等协商的话语伦理,才是构建国际合作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料库的方法突破了传统批评话语分析中有关文本量小和分析主观性的局限,通过呈现及物性系统的频率和搭配阐述了中美新闻发言人对待朝核问题所使用话语的异同,揭示了他们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结果表明:中美政府在对待朝核问题的态度、愿望和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揭示了他们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权力话语影响到翻译过程的各个环节。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应突出汉语文化的话语权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文章主张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在平等的文化交流中宣扬中国文化,在获得平等话语权力的同时,促进中外交流。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语言仿篇现象相比,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在容量上得以扩展,形式上更加灵活,一旦被认可,新的仿文便迅速大量增加。网络语言中的仿篇现象具有夸张、讽喻、幽默等特点,但部分内容显得牵强,适用性也较差,影响了网络语言中仿篇的大量出现,不过部分表达贴切的仿文会借助网络传递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对在动态话语中产生的语言隐喻进行研究突破了国内隐喻研究的局限性。研究隐喻首先须建立有效的隐喻鉴别机制,从隐喻鉴别的效度及信度两方面考虑,才能保证不忽略任何一个值得探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教师传导、输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基本媒介和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类别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符合大学生接受规律和心理、情感、利益需要的教学话语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创新话语内容、转变话语方式、重视情感话语和汲取网络话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过分强调句法结构,即详细讲解字、词用法,忽视语篇结构的问题。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探讨如何通过语篇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里,随着权力的分合变换和物质财富的急剧积累,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权力和利益的驱动而变得日趋疏远,甚至充斥着紧张与冷漠。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曾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商谈环境"来实现主体间合理有序的商谈、沟通。本文以理想商谈环境是批判工具理性的现实需要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商谈环境的四项条件,论述了普遍语用学在理想商谈环境转为现实商谈环境的基石作用,概括性地对哈氏的商谈环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外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为了加强阅读理解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本文探讨了“话语分析”阅读模式,笔者对其模式的理论基础、特点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