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芳菲 《理论界》2008,(5):131-133
民间习惯法作为一种非物质民俗,规范并调整了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民间社会赋予民间习惯法很多强制性力量,使它有一种“准法律”的效力。国家通过审判对民间习惯加以认可和接纳,使国家法与习惯法得以相互配合。本文主要以清末民初的民事习惯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其中民间契约的分析,试图探讨晚清民间习惯法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快速转轨期,为了社会稳定和避免社会失序,要求提升社会控制能力。虽然中西方学者都对社会转轨及其控制问题有大量分析,但难有对控制效果的实际测量,影响了社会控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综观目前主要的三种社会控制方式,即司法控制、行政控制和民间控制的效果,可以发现民间控制的阵地最前、成本最低、回旋余地最大、遗留伤痕最小,而且效果突出,趋势更收敛。因此,将社会控制主阵地前移到民间控制,是当前形势下对社会控制力量进行战略调整的优选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关于犯罪控制模式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国家本位上,而对于国家社会双本位的犯罪控制模式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仅从犯罪的民俗控制这一局部视角探讨民俗与犯罪的关系,并进而提出犯罪的民俗控制的具体途径,以期完善我国的犯罪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阮清华  陈彬 《兰州学刊》2006,(12):139-14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中共,在接管上海以后,为控制上海城市社会,一方面宣布取缔和解散反动党团以及一些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社团组织,另一方面迅速着手接管和建立新的社团组织,作为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原有普通民间社团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对策,接收、改造并最终基本消灭了这些组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近代以来社会力量十分强大的上海民间社会基本被中共完全改造并接管,政权对社会的控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民间的集体的世代传承的文化.整个民间文化,除极少的非传承非集体的部分外,都是民俗文化.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理论家钟敬文先生认为民间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俗学就是民间文化学,这是很有见地的.民俗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间信仰、民间科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几方面,可见,民间文艺是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文艺就是民俗文艺.从民间文艺生态学观点看,民间文艺以外的其他民俗文化,便是民间文艺赖以存活的社会文化环境.民间文艺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而社会文化环境基本上是民俗文化环境、民俗文化又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对民间文艺的影响,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所谓间接的就是自然环境影响到民俗文化再影响到民间文艺.民俗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环境系统,与民间文艺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民间文艺与民俗紧密相联,共存共荣,共消共长.民间文艺与民俗的联系,也就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反映生活、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艺术起源于生活,这是早已取得共识的艺术理论基本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民间文艺起源于民俗生活,存活于民俗生活文化环境之中.民俗文化就是民间文艺的最佳生态环  相似文献   

6.
水文因素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水文因素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水文因素对民居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交通民俗、生产民俗、丧葬民俗、民间信仰民俗以及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民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族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着自己浓厚的民俗特色,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土族人民历史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和习俗,土族民间音乐以其重要地位存在于民俗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物质、社会、精神方面窥探土族的民俗活动及民俗音乐。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兰州学刊》2011,(3):218-221
在城市化进程的宏观背景下,民俗文化的变迁与之呈现出双向互动的态势。在现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语境下,民俗文化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为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要而不断调整与适应。城市化促进了城乡民俗文化的变迁。城乡民俗变迁是城市化的表征和内部整合力量。在城市化进程下,民俗文化表现出历时性与现在性双重特征。民俗活动也是社会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以丰富民间活动为媒介,以美化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作为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它的内容和形式大多受民俗心理和民俗活动的制约,使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民俗性特征。民俗性是民间美术的本质特征,是民间美术有别于其他美术形式的重要标志,亦是民间美术产生其他特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的作者凭借对于民俗的敏感度关注、认可并记录和描述江苏民间制度文化,其民俗心理、民俗意识乃至民俗观,是他们在作品中描述民间制度文化内容的必要前提。作品也描述了江苏民间制度有许多先天不足。作品对于民间制度的态度完全根据反映作者创作倾向的需要而定,民俗观与民间制度文化内容褒贬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中国历来重视道德规劝和教化,同时还十分重视自律性约束,在这一点上,民间制度与国家制度保持一致,而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家制度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1.
傩俗续论     
中国民间广泛传承的傩事活动,两千余年来都贯串着信仰民俗的中轴,由于信仰民俗在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影响十分深巨,因而以信仰民俗为中心的傩活动,不断向多种民俗事象幅射,特别是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下形成多层面内容。本文拟就傩活动渗入游艺、人生礼仪以及乡里社会民俗等方面进行讨论,展示它在中国社会里所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雪漠的《白虎关》是西部文学中的一部重量级的作品,作品描绘了一幅西部大地上的民俗图景.在这幅五彩的民间社会图画中,有回响在西部大地上的民间歌谣,在人们内心扎下深厚根基的民间信仰,还有独具特色的西部民俗世界.它们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一种对农耕文明的挽歌情调.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的风水信仰与政府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地方政府对风水信仰的态度为视点,分析了造成政府对风水信仰矛盾态度的社会历史原因;认为地方政府对风水信仰的矛盾态度,实质上高度统一于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指出:民间信仰是否有利于地方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其关键不在于民间信仰的内容本身,也不在于民间信仰的表达方式,而在于官方能否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社会的精英阶层,主动掌握民间信仰的话语权而因利势导。  相似文献   

14.
阎江 《兰州学刊》2006,8(11):180-182
本文通过对民间歌舞大赛的历时性考察,论述了广场民间歌舞通过民俗氛围的时空营造、地方民俗节庆时间坐标的确立得到传承与保护,而民俗基因的挖掘使得广场民间歌舞在精神品格上得以自立与舒展,并提出民间文化如何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在特殊的空间和时间内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内聚力和认同感。在青海乡村社会中,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不仅表现在精神道德规范层面,还决定着不成文的程式化规则,影响着乡村社会舆论和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6.
民间力量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从非国家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民间力量成长的过程会积聚推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力量,政治文明建设本身包含了促使民间力量成长的因素。以民间力量的累积为切入点,着眼于其中中间阶层、利益团体、社会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以及执政党的作用的分析,有助于开拓出稳健的政治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民俗作为一个新的学科研究领域,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欧洲大陆。民俗研究存在着专业的学术团体和大学中的系和研究中。心两种形式。研究的广度不断扩展,深度也在逐年加深,已拥有了不仅广阔而且系统的研究领域,主要的研究领域可归结为口头文学、物质文化、社会民间风俗、民间表演艺术四大类。西方民俗研究的理论方法有十几种之多,主要有历史地域论、民族民俗论、作用论、结构理论、心理分析理论五种。西方国家民俗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推广这项研究,并使其在当代社会中更具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前,国家垄断了社会资源,全面控制了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资源的流动变化,国家对社会控制不断弱化,社会失控现象严重。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与民间社会关系的转换,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高水平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资本。因其强大的文化惯性,虽历经毁灭性冲击,但一直得以存续,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然而,民间信仰如同其它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一样,肯定都包含着封建迷信的因素以及其它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国家在社会控制层面上既要准确界定民间信仰的性质及其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更要积极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努力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郑芳 《东南学术》2012,(5):164-178
民俗曾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民众社会化过程中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俗学与教育学在我国长期以来是两个泾渭分明的学科。本文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从教育人类学及社会学的视角,对闽台民俗进行整理,着重分析民谚俗语、民间信仰、民间习俗在民众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知识传授、道德教化和行为示范的作用。力图沟通民俗传统教化功能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联系,丰富民俗研究及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