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浩 《理论界》2009,(3):149-151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巨额的对外援助支出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随着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美国开始强调欠发达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了减少对外援助、加强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逐步由"军事援助优先"转向"经济援助优先"的政策.这次战略中心的转移对以后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有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龚刃韧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31-152,206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授权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对在海外抓获并拘留的恐怖活动嫌疑人采用严酷的审讯手段。允许虐待是美国政府实施酷刑政策的主要策略。剥夺那些被拘留者的正当程序保护,既背离了美国的法治传统,也违反了人权条约。禁止酷刑不仅是条约规则,而且已成为国际习惯法规则乃至强行法。美国政府负有域外适用人权条约不可克减条款的义务。美国政府酷刑政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9.11事件"的恐怖效应、美国宪法对总统战争权缺乏明确的限制以及美国国内抵制国际人权的各种思潮。酷刑政策的影响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3.
对苏租借援助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大致上实现了它的军事目的,然而它未能像罗斯福希望的那样达到为美苏战后合作奠定基础这一政治目的;由于美英方面在苏联军事状况十分危急,最需要盟国援助的时期里,未能及时和较充分地履行对苏租借援助承诺,而且仅美国政府最后以相当粗暴的方式结束了特惠援苏政策和对苏租借援助本身,就加深了苏联的怀疑和敌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冷战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就将蒋介石的中国视为其远东地区的主要基地之一,因此,除了政治上设法将中国拉入大国阵营,军事上更是卖力地扶持蒋介石政权,甚至亲自出兵中国沿海一些要地,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先接收日军投降、占领战略地区。赫尔利大使更是在1945年4月2日公开声明,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并在经济、军事、政治上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中国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各方面援助国民党,企图支持国民党从军事上“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然而,当蒋介石面临军事上彻底失败、行将被逐出大陆的绝境时,美国并未将“大规模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后,数千名中国学人被迫滞留在美国,形成滞美学人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美国政府不同机构根据中美关系发展的形势,在不同阶段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政策。中国抗美援朝前,中美关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国会和国务院为宣扬美式“民主”和“人道主义”,通过中国学生紧急援助项目对滞美学人进行资助,并鼓励其回国。中国抗美援朝后,美国开始全面遏制中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纷纷阻挠、刁难并最终禁止自然科学类学人回国,同时国会也出台一系列移民法和难民法,旨在变更滞美学人政治身份。日内瓦会议前后,中美关系暂时缓和,美国国务院和移民局转而将滞美学人作为谈判筹码,胁迫新中国交换被其依法扣留的美国人。1948—1955年美国政府对中国滞美学人政策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亦折射出美国对华教育活动的政治化倾向和美式“人道主义”的虚伪。  相似文献   

6.
始于二战后的国际发展援助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现化代进程的同时,却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日益贫困。在女性主义学者构建的社会性别分析语境下,妇女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中心议题之一。随着减贫、可持续发展、善治及社会性别平等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优先目标,女性主义对发展援助与妇女参与减贫、可持续发展及公共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发展援助的有效性,而且也是对发展援助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杨玉圣主编的美国政治与法律网(http://www.ciapl.com),自2005年7月25日起正式开通。本网站现开设最新动态、美国政治、美国政府、美国国会、美国司法、美国宪法、美国法律、美国外交等八大栏目。本网站将力求成为汉语学术界有关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学术中心平台。  相似文献   

8.
崔开云  徐勇 《学术论坛》2006,(12):55-59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援助领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迁,呈现出新的态势,并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就国际援助对这些国家公民社会①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援助所呈现出的基本态势主要有援助量的下降、对受援国制度建设的强调、援助渠道和方式的改变等等。这些变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建设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给这些国家的公民社会带来了整体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公民社会,并造成了新的分化,甚至冲突。  相似文献   

9.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合作 ,尤其需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援助。本文结合正义原则、功利原则、平等原则、权利原则和需要原则 ,说明在保护环境方面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建立一种更加公正而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合理性及其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曹曦 《学术探索》2011,(3):135-139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实施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教育援助是其中影响深远且易被人忽略的部分。其内容广泛,涉及职业教育、侨生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影响也波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通过教育援助,美国实现了对战后台湾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刘博 《山东社会科学》2007,34(4):112-115
欧盟把民主和尊重人权作为其对外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并且坚持在其与第三国签署的所有协定中加入人权条款。《洛美协定》和后来取而代之的《科托努协定》是欧盟处理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与人权关系的重要模式。这两个协定表明:人权已成为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优先考虑的问题,人权条款已经成为欧盟对外协定的必要条件。欧盟以人权为导向,以贸易与发展为中心,以援助与制裁为后盾,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权力政治”的人权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对欧盟的对外贸易与发展援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非政府组织在香港通过发表研究报告、为选举提供技术支持和直接支持香港“泛民主派”的反政府活动来介入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美国涉港活动的非政府组织与美国政府有密切的人事关系,这些活动背后有着美国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庞大支持。为了香港2017年开始的民主选举政治顺利开展和“一国两制”的顺利推进,以及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中国政府必须从政治上和法律上采取以下措施:继续坚持“爱国者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鼓励香港建制派深耕基层;落实《基本法》23条立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霸权行径侵害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无力正面抗衡的情况下,少数激进势力以恐怖主义活动来打击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恐怖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应当反对并加以谴责的,但从客观上看,它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削弱了美国政府及公众的安全感,迫使美国为推行霸权主义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并不得不有限度地调整其霸权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5.
后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在对政治伊斯兰的认识方面,分成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阵营。自由主义者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是兼容的,伊斯兰教并不内在地反对西方,政治伊斯兰也不是西方的威胁,西方政府应该与伊斯兰主义者妥协;保守主义者则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制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当代政治伊斯兰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建议美国政府对政治伊斯兰采取强硬的对抗政策。  相似文献   

16.
亨利·鲁斯在美国社会浓厚的"孤立主义"氛围中,率先以"时代"公司诸媒体为阵地,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抗日战争情况。在鲁斯的指导下,"时代"公司诸媒体在报道中国抗战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与目的性。其一是突出报道日军暴行,以唤起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同情心;其二是着重呼吁美国政府援助中国;其三是竭力树立蒋介石的公众形象。通过如上报道,鲁斯意在说明美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正处在困境中的中国度过难关。鲁斯的所作所为,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改变"孤立主义"与"重欧轻亚"传统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参加太平洋战争和支援中国抗日奠定了舆论基础。鲁斯如此努力宣传中国,与其生长于中国的身世背景密切相关,但更深层的动因源于其狂热的理想化美国观念和"美国世纪"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兰登·温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从政治的视角研究信息技术。在他看来,信息时代信息处于意识形态的地位,信息技术并不像乐观主义者所期待的那样必然带来平等和民主,反而带来诸多的政治问题。温纳的信息技术政治思想既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不足。我们要批判地吸收他的信息技术政治思想,为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提供警醒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雨青 《晋阳学刊》2012,(3):116-120
关于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的政治、军事原因,已有充分论述;但是,影响美国援华与否的经济因素,常为人所忽视。美国援华政策的动因,除了孤立主义、中立法、先欧后亚战略等因素外,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为美国政府所关注,并且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所维护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因素,始终和政治、军事、外交、战略的考虑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着美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并且交错起着作用,彼此发生着互动。  相似文献   

19.
二战前,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和影响是很小的。美国真正卷入中东政治事物之中是二战以后的事情。美国战后随着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与膨胀,将中东置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之中。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东政策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并带有某种一致性和连续性。认真地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的中东外交政策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展望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就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美国作家温台尔·威尔基在所撰写的《天下一家》一书中,通过自己在中国的现场体验和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民众抗战的切身感受,在美国人民面前呈现出新的中国形象。这种新形象的建立,为美国对华援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