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后奥运时代既继承了奥运精神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又承接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反思,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社会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后奥运时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给中国旅游产业的新一轮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文章阐释了奥运会结束后我国国际形象、旅游产品和设施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分析了"后奥运时代"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若干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奥运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主办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蕴藏着风险。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近,如何防范“后奥运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界、经济学界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研究“后奥运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吸取以往主办国的教训,借鉴其成功经验,尽量避免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举国体制"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中国当代的体育事业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后奥运时代,"举国体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如过于重视竞技成绩,形成"金牌至上"的态度;体制的不完善造成运动员培养的体教脱离;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失衡;逐渐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缺乏切实的"举国"支持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调整"举国体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计划,转变政府角色,以完善这一体制。  相似文献   

5.
"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后,引起社会及学术界强烈反响。从字形结构、造字本义和卜辞用例看,卜辞中的"■"与"■"是"司"字,而"后"在卜辞中写作"毓"。故"司母戊"改为"后母戊"是讲不通的。  相似文献   

6.
"90后"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祖国繁荣发展的时代,优越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细心呵护,是许多"90后"子女的共同特点,也正是这些使得"90后"群体有着异于其他年代人的特征,比如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等。当然,由于娇生惯养等原因,也使很多"90后"存在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厌恶长辈等不良品德和习惯。因此,分析和解决"90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拒斥形而上学"曾经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潮流,而哈贝马斯则用"交往"范式打开了"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域之门。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哲学以生活世界为源泉,反对工具理性的泛滥,主张通过交往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间交往活动,推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道德共识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江涛 《学术探索》2012,(2):31-33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活跃了市场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民间资本的有效利用。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攀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递增。在信贷总量控制措施下,企业流动资金趋紧,市场资金价格大幅提高,不少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难"、"用工荒"、"货难卖"等问题,甚至在有的地区例如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多家企业因民间借贷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本文从公司法、经济法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而探究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和监管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代"开元后礼"的建设可以分为不同时期,开元后期与天宝时代以皇帝为首对《开元礼》所建制度大兴改革,并建立国家祭祀中的道教崇拜体系。安史乱后面临对《开元礼》和天宝改制的选择,从建中贞元初以《开元礼》的继承和回归为主,到贞元后期和元和中更多地纳入新制而进行调整,变化的因素不断增加。而对《开元礼》的"删定施行"则通过对制敕的删修得以实现,体现了礼制以皇权为中心的意义和时代对变革的需求。与此同时,道教祭祀与代表皇帝私人和家族性质、表达皇帝个人意旨的"私"礼(或云"家礼")进一步结合,与作为国家公制的礼仪同存共融,形成了中古时代礼仪的新概念和新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危机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在就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选择、就业目标、择业目的、就业期望上,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其就业观的形成受个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较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重点要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福"文化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也是中国文化神奇而富于魅力的文化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国"福"文化的理解和探究,来揭示出它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些契合点,旨在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世舞台,来展示中国优秀文化,丰富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的理念,使得"人文奥运"的理念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的角度出发,面对奥运给社会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机构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后奥运时期的社会体育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奥运会基本上是随着希腊城邦制度同步诞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而希腊城邦制度中所具有的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为这种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政治环境.与之不同的是,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在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中,既未出现过希腊式的民主政治,也未曾有过"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其君主专制政体所带来的"等级制度"或"种姓制度"在客观上不利于平等竞争的竞技运动,因而也就不可能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在希腊城邦制度建立之前,由于克里特、迈锡尼王朝推行着类似于东方的集权统治和等级制度,因而未曾孕育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希腊城邦制度消亡之后,由于罗马帝国抛弃了希腊的民主制度,否定了"公民""平等"之类的政治观念,又使得延续了上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戛然而止、销声匿迹;到了近代,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平等观念再次深入人心,终于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重焕新生.如此说来,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的赛事,而且是一种政治运动的结果,其所伴随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奥运会,经济文化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融入国际经济生活,我们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相应地,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小学、中学,一直到考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考试。因此,英语的"听、说"等交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发展滞后。"哑巴英语"将会对我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文章详细阐述了"哑巴英语"产生的根源,并且提出了如何避免以及治疗"哑巴英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奥运经济的八大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奥运会是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现已成为能提供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奥运经济至少具有稀缺性、公共性、资产专用性、区域性、阶段性、间接性、文化性、政治性等特征。只有准确把握奥运经济的基本特征,才能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永华 《兰州学刊》2011,(5):219-221
体育运动是奥林匹克的本质特征,奥运文化在体育运动、宗教信仰、战争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奥运文化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民族文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深受全球化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认同度较高,对汉服的认可度较低;大学生对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大事件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个人发展和生涯规划上较多考虑自我因素。全球化下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弱化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物流在奥运会组织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度重视物流管理是奥运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往届的物流管理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北京奥运会的物流管理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的创新。这些创新将成为中国物流企业学习的典范,将会加快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学视角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人类学与民族体育文化特征的关系,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世界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来源,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和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铸型作用,表现为探索人类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真谛,形成与丰富世界体育运动的内容手段与形式,完善世界体育科学的思想体系,拓展人类体育功能结构的外延,推动人类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梅文鼎与"西学中源"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学中源"说萌芽于明末,形成于清初,大盛于清代中期,梅文鼎是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通过论证西方天文学中的许多论断均见于中华典籍,来证明"西学中源"说的正确性.梅文鼎"西学中源"说的理论形成与其生平、所受教育以及仕途情况密切相关."西学中源"说至清末则进一步发展,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并且至近现代余韵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