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明  李东红 《学术探索》2006,(5):115-120
哀牢文化是中国西南部及东南亚、南亚许多民族共享的历史传统,是一种族群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种历史记忆。对哀牢文化的研究,既要立足当代,又要尊重历史。哀牢文化的研究目标,是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凝聚力,增进国际交往。哀牢文化的开发,应是体现文化软实力的非经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宝贵的可援引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历史契机,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目标互动中实现统一。通过发挥红色文化凝聚价值共识、强化集体记忆的作用,帮助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通过发挥红色文化“黏合剂”的作用,提升中华儿女的国家认同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通过发挥红色文化守正创新的作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着力从情感共振、教育共铸、社会共进等三个方面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文化合法性的变迁、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文化的分化等几方面.政治文化的重构与变迁,既是执政党政策选择在社会成员中产生的政治效应,又为执政党新的政策选择提供着更多的政治信息.  相似文献   

4.
西口文化是流传在我国晋陕蒙冀毗连一带的民间地域文化,它生动地反映了在“走西口”移民运动的牵引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团结互助的多彩历史。作为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西口文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不竭动力,但就现有研究而言,西口文化所蕴藏的这些深厚价值并未得到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和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为促进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和实践指引。立足新时代,聚焦西口文化的认同意涵,发挥西口文化的情感效应,推进西口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不断推动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多维转化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专门从事梯田农耕,而沟渠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红河县座洛村的实例表明,沟渠的建造极为艰辛,一般遵循谁建造、谁拥有权属的原则.沟渠由专人管理并有一定报酬.沟水分配有4种方式,如果出现偷水行为,有约定的习惯法给予严惩.  相似文献   

6.
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以其社会性、包容性、自觉性的文化特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政治倾向、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个性心理,他们思想文化的变化,必将影响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变迁,为了繁荣和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高校新媒体文化的核心特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高校新媒体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禹传说自产生以来,历朝文献广泛记载其事迹、民间广泛流传其传说,全国各地禹陵、禹穴等相关遗存星罗棋布,大禹传说在时间和空间上广为流布,其程度超越了任何一位上古历史人物。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关于大禹仍然存在诸多迷雾,正因如此,历史上也存在诸多质疑大禹传说及其地位的声音,尤以20世纪初以来的"疑古"派影响最为重大。本文正是从此角度切入,探讨大禹传说及其文化地位的确立与经受的考验,认为,历史上对大禹传说及其文化地位的质疑实际上也是对大禹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大禹传说异彩纷呈的根本魅力就在于大禹传说尤其是治水传说一直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这一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具有深刻的红色底蕴。一方面,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构成,红色文化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提供了强力支撑,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在引领意识形态、激励干事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党在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文化自信等理论创见,于文化本体层面、历史发展层面及精神状态层面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又是政治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选择,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和主线,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等构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是核心和关键。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进行分析,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有一定拓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增长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与卫星通讯技术的普遍使用,推动了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利益重组和权力格局的演变过程,使得心理意义上的社会不安全和各种损失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随着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现代各种制度控制确保社会安全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人们的风险意识在增加,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也在深入,从而形成了一种风险文化现象。风险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社会研究。处于社会双重转型期的中国,因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变迁与体制转型,使当代中国进入了高风险社会。就地缘政治而言,包括国家信息传播在内的信息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在国人面前,成为风险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安全隐患。大众传媒在确保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信息文化安全方面,应该从更广泛的社会视野和更深层的内在文化理性去观察与思考,以营造有利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潜质和价值判断的舆论环境,推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认同和行为取向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鹏程 《文史哲》2004,1(2):19-24
大都市的文化建设分为四个大的"文化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大都市物质文化的重心是物质多样性和物质流动及其载体的运作效率。大都市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信用制度有奠基性,契约论的当代作用和社会保障系统对大都市现代化文明有标志性,中国大都市制度建设在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起步上是不可或缺的。在大都市建设中,应该注意城市经济符号化和体验化的发展趋势,物质文化与信息文化在城市的当前存在中的相互涵化、转变和一体同构的趋势,以及当代大都市大系统危机的紧迫性。大都市精神文化分为形象、知识、美感和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永华 《兰州学刊》2011,(5):219-221
体育运动是奥林匹克的本质特征,奥运文化在体育运动、宗教信仰、战争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奥运文化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推动民族文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13.
论洋务文化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2,22(2):130-135
洋务文化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由于这种嫁接依托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从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实质性对接 ,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变异 ,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决定洋务文化特色的社会机制是在“内忧外患”危机中涌现的洋务派官僚及其知识分子 ,反对办洋务的顽固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文化的走向。左右洋务文化风貌的文化机制 ,则是西学和中学相互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洋务思潮 ,其中“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论”和洋务文化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也是先进文化创建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吸收着社会文化的精髓 ,同时又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前进和发展。在当代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进程中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文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文化是一种后现代文化,它的虚拟性、普及性、扩散性等特点不仅给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和良好平台,而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创新群众工作的网络信息平台,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针对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信息文化的法制化建设,打造和谐有序的虚拟生态;缩小网络信息文化建设的区域差别,形成科学合理的网民结构;辩证地看待网络信息平台的工具性质,科学地评估网上信访的实际功效,持之以恒地用先进文化武装干部队伍,从而形成稳定常态的文化自觉观念,从容面对突发性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6.
龙臻 《学术探索》2012,(10):168-17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学信息传播中语言文化的变异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翻译人员语言中体现的语言文化价值外,还要注重文化翻译人员的文化背景以及其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文学信息及实质感悟,并以此来掌握翻译人员在信息传播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文学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基于相关因素的影响,文学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此,本文针对文学信息传播视角下的语言文化变异,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宋磊  常青 《学术探索》2013,(12):46-50
文化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构建我国法制体系的基本需要,也是一种权利回归和真实化的体现,更是构建文化强国的一种必须。文化法制建设遵循其他领域法制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环节始于其基本理论终于文化法制的执行。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文化为基本的逻辑出发点,对文化基本问题的研究就成了文化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前提。文化具有自由性、整合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贯穿文化研究的始终,对这些问题的深刻研究有利于对文化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文化的法制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艺伎,作为日本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了传统文化,从而成为日本传统文化活的载体.艺伎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方面,更加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两大特点-忧伤和唯美.  相似文献   

19.
李建英  魏海安 《河北学刊》2012,32(2):248-25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职作为社会的文化高地,要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力军,就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发挥独特的支撑、辐射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