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学著作历来把苏联二十年代的“耐普曼”看成是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资产阶级,把当时反对“耐普曼”的斗争评价为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措施。“耐普曼”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在当时有没有形成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对反对“耐普曼”的斗争究竟该作出什么样的历史评价?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一次新的、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认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它既有资本主义,又有社会主义,但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容许资本主义成分的相当发展,借以发展生产力.毛泽东在新经济政策思想中,初步提出的在落后国家的落后生产力的基础上只能建立初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开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布哈林对"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的批判,砸碎了托洛茨基"超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基石,捍卫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加深了人们对工农联盟重大意义的认识.弄清此问题,可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大致在20世纪初同期产生,两者都立足于对传统资本主义危机的认识和批判,两者都提出由国家调节市场主导社会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的社会发展思路,以及在适应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方面,两者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这些都是20世纪时代发展要求的反映,既是决定苏俄新经济政策模式与凯恩斯主义后来能够发挥长效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也是理解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演变规律的重要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5.
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建立迄今,社会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型,4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潜流的涌动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尝试,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改革探索,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改革浪潮及90年代以来改革的深化.纵向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向深广推进的过程,而且每一次的改革浪潮都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认真分析这些特点,既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的认识,也会给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阶层固化是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导致的社会阶层间流动减少、社会不平等代际复制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阶层固化趋势,"二代"现象与"寒门难出贵子"是其表现形式。阶层固化本质上是"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进步的回退。社会资本存量差异是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催生阶层固化、城乡社会资本差异加剧阶层固化、高等教育领域社会资本差异形塑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经济政策失败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仍众说纷纭 ,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把它归结为斯大林个人的错误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实际上 ,新经济政策的失败主要源于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形成的政治发展的总体趋势。市场经济在当时的苏俄社会、尤其是在执政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意识形态中没有足够的合法性 ,从而也得不到业已形成的政治体制的支持 ,新经济政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一、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 肖洛霍夫是苏维埃文学史上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他作为极具争议的一个作家,却为意识形态对立的东西方两个世界所共同认可.他是唯一一个既获列宁文学奖、斯大林文学奖,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在苏俄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既能为对苏联持批判观点的西方知识界所称许,又能被本国统治阶层所接纳,什么好事都让他赶上了,肖洛霍夫真可谓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很早就向往社会主义,高度评价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学说,但他也不主张在中国全盘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引起工人和农民的强烈不满,以致列宁不得不改行"新经济政策"。孙中山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自己的《建国方略》基本一致。此外,孙中山很早就看出资本主义的弊端,不主张中国走西方的发展老路,但并不全盘反对资本主义,而是主张吸取资本主义的积极面,预防并避免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等社会病症。他从对美国"福特制"的研究中发现,现代资本主义仍有其自我调节、发展生产、改善工人生活的能力,因而提出四种推动"社会进化"的办法,企图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对马克思的学说,孙中山认为应该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师其意不用其法"。他主张,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推动"人类进化"的"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利用外国的资本主义,造成中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所享受到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之一.但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形象日益下滑,"当代大学生形象"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读书无用论"时隐时现.若不解决,势必对高教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影响,故本文分别从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客体社会改革所致的对"大学生形象"认识性的变化、主体大学生在形象自我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形象认识、构建中的双重模糊性三方面,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伦理性的反思,并力图从主客体两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马克思将从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过程划分了三个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这一理论在宏观方面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上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政治上的"国家走向消亡".这一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再认识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在考察中国革命问题时,非常重视经济方法的运用.他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分析,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他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的分析,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他研究苏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13.
在俄国应该怎样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提出过"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两种主张。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形成于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春之后列宁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指出"迂回过渡"是一种以商品和市场为基础的过渡形式。列宁提出"迂回过渡",主要是为了应对苏俄所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对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直接过渡"的思维惯性使得列宁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与"迂回过渡"背道而驰的措施,表现在列宁急于消灭小农经济、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严加防范与限制两个方面。"迂回过渡"思想是对各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发展商品与市场思想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21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制定和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苏俄在进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转变。这个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在当时的苏俄和中国都有不同的认识。以至发生争论。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就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本文拟对这一政策及其争论的历史背景和高君宇的理解作初步考察,以对高君宇的认识做出恰当的评价。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革命成功不久,为了挫败随之而来的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敌对势力叛乱,度过灾荒,饥馑,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曾制定和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5.
"联俄"与"容共"——1920年代大革命前中国政局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俄"与"容共"虽是在1920年代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但却实为一体.因为联俄容共政策的确立是为孙中山与苏俄追求不同目的的一种利益结合.孙中山为了苏俄的军事财政援助做出了两难的抉择:"联俄"亦"客共";苏俄为了苏维埃革命在东方的实现,以"共产主义不能在中国"而"联孙"的同时,推出了"斯内夫利特战略",将其对华的双重策略以国共合作的形式巧妙地结合.于是,"客共"成为了双方相互考量、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联俄与容共之间的这一微妙关系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1920年代大革命前中国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解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上重要的发展形态;它先后经历了19世纪末、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到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主义时代以及后斯大林主义时期等重要阶段.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一个世纪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总结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形成对21世纪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科学新判断.展望、思考21世纪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上讲,都不能不从重新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新经济学>为蓝本,结合苏联的工业化实践,通过对"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定义、方法及"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的层层剖析,揭示出"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规律",是一条旨在为实施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方针积累资金而制造的所谓"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上讲,"经济人"假设是一种抽象规定.然而,从"经济人"假设被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对"经济人"假设的辩护和对其局限性批判的争议.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本文试从"经济人"假设争议的角度,辩证地探讨"经济人"假设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是继列宁之后,维护新经济政策的代表人物。在与反对派的论战中,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布哈林捍卫并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如何把经济落后的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因素与“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述森 《东岳论丛》2004,25(2):180-184
关于新经济政策 ,人们如今仍侧重于论证其自身的合理性 ,而对于它何以在 2 0世纪 2 0年代末的苏联被中止 ,却很少去作深入的探究。然而正是这一问题 ,最关系着人们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特性的理解。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苏联 ,新经济政策始终是一个政治性的命题 ,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最终决定了它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